展示的4種現役洲際導彈中,巨浪2的外形可能是最奇特的。他是潛射洲際導彈,自然正常情況下是需要安裝在核潛艇的發射筒裡,潛伏在深海隨時準備發射。但是核潛艇不能上陸,因此要公開亮相,就必須把巨浪2導彈單獨拿出來放到拖車上展示了。但是這種導彈,既看不到尖銳或者弧形的導彈彈頭,也看不到尾部的噴嘴,整體看上去也比另外3種洲際導彈短的很明顯,而且前後兩頭都比較鈍,導彈尾部的底座還凹陷進去一塊,很像炮彈的尾部。這種造型,怎麼看也不像是導彈,而像一個油罐。而有人乾脆覺得他像一個淡藍色的啤酒桶。如此造型,難道這僅僅是巨浪2導彈的外包裝箱,而導彈藏在裡面?其實瀚海狼山要說,這不是包裝箱或者包裝桶,就是巨浪2潛射導彈的本體。不過他的形狀由於需要潛射而非常特殊而已。
現場出現的4種洲際導彈中,液體的東風5B是完完全全的導彈本體本色亮相。不過由於液體彈體積巨大而且也很長。因此導彈的彈頭和第二級發動機是整合在一起,由第一個拖車在前面拉著展示。而液體彈的第一級發動機,則需要第二個拖車拉著。顯然在拖車展示的過程中,液體彈內部都沒有加註燃料和氧化劑,因此整體上就像一個空油罐,可以用明顯不是很粗壯的拖車就可以拖著走。而加滿燃料的液體導彈,全重將接近200噸,是不能再用這種輕巧的拖車拉著展示的。前後兩個拖車上面的液體彈體合併在一起,並且在發射架上或者發射井裡樹立起來,就是完整的東風5B洲際導彈的全貌。第一級的尾部還可以看到4個火箭噴嘴,其實外形基本就是長征運載火箭的芯級。噴嘴在外,也說明這種導彈是完全熱發射的。點火後自己升空,不需要其他外力助推。
對於東風31AG和東風41,其實看到的都是發射和運輸一體車的外形,而不是導彈本身的面貌。發射一體車不論是東風41這種弧形頭的發射罐體,還是東風31AG這種沒有尖頭的發射罐體,他們內部的導彈,都是有弧形整流罩頭部的。而整個發射罐體非常的結實和強大。前面開口,後面封閉而且有燃氣發生器。就像一個裝填火藥的大炮管一樣。在這種發射車樹立起來,準備發射時。這兩種洲際導彈發射罐的前蓋,都會自動開啟;緊急情況下甚至是通過火工品微爆炸迅速的炸開。而發射罐的底部有燃氣發生器,其實就是一個發射火藥包爆炸,把50噸以上的導彈彈射出發射罐幾十米高。此時導彈自己再點火升空。這是當代公路和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發射的主要模式。和東風5B自己點火熱發射的方式不同。而巨浪2的發射方式,本質上和豎起發射罐體發射的東風41有相似之處。不過用來彈射巨浪2的發射筒是固定安裝在核潛艇的內部。發射時不但要承受燃氣爆炸彈射導彈的膨脹力,還要要承受導彈出筒後的海水灌入的壓力。
巨浪2從大約30米的深度彈射出水後再直接點火。這個出水過程非常的複雜,這個昨天瀚海狼山推文中也說過,目前只有4大國真正掌握。雖然海水和空氣一樣都是流體,但是兩者的流體阻力特徵完全不一樣。空氣中飛行物體想要阻力小,需要頭部尖銳的錐形或者弧形。而海水中要穩定的出水,最好是鈍頭,而且最好可以自己產生氣泡減少水的阻力,保持穩定出水姿態。當潛射導彈出水後,空氣中飛行又需要弧形頭阻力最小。現在大國之間有2種辦法解決這種矛盾。一種是美國的鈍頭D5和法國的M51出水後彈出減阻杆。而巨浪2應該採用了兩種頭部整流罩,出水後彈射掉鈍頭的整流罩變成弧形頭部再加速升空。巨浪2看上去不算長,其實在全球主要現役潛射洲際導彈中已經算比較長的一種。基本已經到了核潛艇可帶潛射導彈的長度極限。更加升級的巨浪3,大概率會增加直徑、加大推力而不會再大幅度增加長度,最終看齊或者超越三叉戟D5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