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春,中國軍隊發動了一場大規模攻勢(指第五次戰役),損失慘重卻收效甚微。他們在前線投入了30萬大軍,發動了人類歷史的最激烈的戰鬥之一,結果是人員大量傷亡,戰果卻微不足道。然而,它提醒了坐在白宮裡的人,中國軍隊有多麼能征善戰,有多麼龐大的後備兵力,想再次跨過三八線、直奔鴨綠江基本上是幻想。
中美雙方都在想方設法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把對方徹底趕出朝鮮。但後來都逐漸意識到誰也贏不了誰,這場戰爭已經變成一場沒有勝利者、只有死亡的遊戲。此時,除了“坐山觀虎鬥”的蘇聯外,所有人都想脫身。
1951年6月,隨著美軍再一次“收復”南朝鮮,南北朝鮮又基本回到了朝鮮戰爭爆發前的情形。1951年6月1日,聯合國秘書長賴伊發表講話說:“只要能為這個動亂的半島帶來和平,那麼,大致沿三八線停火就達到了聯合國的主要目的。”(到時,聯合國將考慮取消對聯合國軍的授權)
第一任聯合國秘書長,挪威人特里格夫·賴伊但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認為透過聯合國來尋求停火不會成功,由於那時中美還沒有外交關係,因此決定透過蘇聯來直接進行。6月間,他要求駐德和駐法大使館的美國外交官主動向駐這兩個國家的蘇聯外交官作一些暗示,但沒有成效。同樣,美國和瑞典駐蘇聯外交官員在莫斯科所作的嘗試也一一失敗。美國透過香港向中國發出的試探則直接被無視了。
喬治·凱南兩人聊的時候,凱南直接對馬力克說,美國無意與中國為敵,也不願意在朝鮮再浪費美國人的生命了。而馬力克的態度是曖昧的不置可否,只答應轉告莫斯科。
過了幾天,馬力克約見凱南,說他的政府願意儘快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但是蘇聯本身不能直接參與談判,因而建議凱南直接同中國人和北朝鮮人聯絡。(這完全是廢話,如果美國人能夠直接與中國人聯絡,還有必要找蘇聯人嗎?)
然而到了6月23日,此時聯合國軍已把戰線推進到三八線以北,馬力克出人意料的在聯合國為會員國發表公開宣告而設立的廣播電臺(U.N.RADIO)上露面,宣稱蘇聯人民認為朝鮮南北衝突能夠得到解決,並建議如果交戰雙方都對和平抱有真誠願望的話,首先應該把軍隊撤離三八線,然後雙方再開始談判停火與休戰。
蘇聯駐聯合國大使馬力克在聯合國廣播電臺發表宣告美國國務卿艾裡遜得到訊息後立即指示美國駐蘇聯大使艾倫·柯克與蘇聯外交部接觸,問清楚馬力克的建議是否代表蘇聯政府。柯克約見了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葛羅米柯證實這確實是蘇聯的官方觀點,並進一步向柯克建議,軍事停戰協議應由軍事代表簽署,談判只限於解決軍事問題,而不涉及政治和領土問題。(沒有政治解決,南北朝鮮其實永遠處於交戰狀態,所謂的停戰只是暫時)
安德烈·葛羅米柯葛羅米柯還向柯克說,這只是蘇聯的建議,還不知道中國政府對停戰的態度。但顯然,莫斯科和北京已經互通了訊息,中國人是願意和平的,因為每天戰爭損失的又不是“坐山觀虎鬥”的蘇聯。
收到柯克的報告後,艾奇遜在6月28日主持召開了國務院與參聯會的聯席會議。在會上,助理國務卿迪安·臘斯克提議,由聯合國軍司令官李奇微透過廣播電臺邀請對方司令官派代表共同參加一個有關停戰的軍事會議。除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外,其他人都表示支援,尤其是參聯會主席布萊德雷意識到,如果不抓住這一時機結束戰爭,他們就會成為美國人民唾罵的物件。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萊德雷為此,參聯會專門成立了一個工作組,負責起草一份至對方的廣播文稿。最後幾經修改後,上報到總統杜魯門那裡,經杜魯門核准,李奇微於東京時間6月30日上午8時,透過電臺釋出瞭如下宣告:
本人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資格,奉命通知貴軍下列事項——我得知貴方可能舉行一次會議,以討論停止朝鮮的一切敵對行為和武裝行動,並充分保證此種停戰的實施。在接到貴方願意舉行這樣一個會議的訊息之後,我將派出我方代表,並將在那時提出一個日期,以便與貴方代表會晤。我提議此類會議可在元山港內一隻丹麥醫療船上舉行。7月1日,中朝方面作出了答覆: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將軍:你在6月30日關於和平談判的廣播文稿已收悉。我們授權告知你,我們同意停止軍事行動,舉行和平談判,我們的代表將和你的代表會晤。關於會晤地點,我們建議在三八線上的開城。若你同意,我們的代表準備於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會晤。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此之前,中國人對停火的建議是不屑一顧的。現在他們不但願意討論停戰,而且願意在談判啟動之前就停止軍事行動。
李奇微認為中朝方面在1個月前的聯合國軍反擊戰中遭到了重創,他們現在願意立即停戰的表態是在欺騙,目的是為了拖延時間,以便重新積聚進攻力量,最終還是試圖把聯合國軍趕下大海去。(雙方的不信任如此之深)
李奇微與下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為此他在接到北京的答覆後不久,向參謀長聯席會議報告說:“他們的意圖很清楚,即從停戰談判一開始,即應停止軍事行動。這種做法很可能嚴重損害聯合國軍的安全和防衛措施,我認為這是不能完全接受的。除非你們另有所圖指示,否則我肯定會斷然拒絕。”
他還舉例說,在三八線以北,志願軍的公路和鐵路調動大大增多;平壤以東45公里處的谷山集結有一支志願軍的機械化部隊;北朝鮮境內已出現了蘇聯的防空人員和飛機;朝鮮有一支具有相當實力的國際旅;北朝鮮境內新建機場正在加緊施工中;戰俘在審訊中一再說下次攻勢在7月15日或之前展開。
所以,李奇微的意見是“邊打邊談,用聯合國軍佔據優勢的火炮、坦克、飛機來絞殺敵人可能存在的進攻力量”。(確實,志願軍從此在朝鮮再也沒有發動攻勢,唯一目的就是守住現在的戰線)真實的是,雙方都不想打仗了,也都明白再打下去其實誰也佔不到多少便宜。
李奇微的意見得到了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國務院以及總統杜魯門的支援。
李奇微得到華盛頓的指示後,回覆中朝方面說:“我同意接受開城為談判地點,並準備於7月10日派代表與你方代表在開城會晤。我認為應在汶山至開城公路一線以及開城地區停止敵對行動。”(李奇微的意思就是隻在談判地點開城附近停戰,其它地方該打照打)
7月10日,開城來鳳莊,聯合國軍首席談判代表特納·喬伊海軍中將與中朝方面的首席談判代表南日大將舉行了會晤。
開城來鳳莊美國的和談立場是:沿現存的戰線建立一個非軍事區,停戰委員會可以在朝鮮境內不受限制地進行視察,由軍事觀察小組監督部隊和武器的集結情況。
聯合國軍5人代表中國的立場是:所有外國軍隊,包括中國軍隊和聯合國軍隊,統統撤出朝鮮,沿三八線來劃分分界線。
中朝方面5人代表議程問題在7月16日得到了暫時解決。但撤除外國軍隊美國表示不同意,理由是擔心聯合國軍撤出朝鮮後“前腳一走”,中國又會從東北派大量部隊到北朝鮮“後腳就來”,那時美國和其它歐洲國家只能鞭長莫及。
7月26日,經唇槍舌戰,爭執了幾個回合後,中朝方面不再堅持一定要從朝鮮撤出全部外國軍隊,雙方從而達成了正式議程。議程共有5項:透過議程;確定一條軍事分界線,並建立非軍事區;為實現停火和休戰作出具體安排,包括建立一個監督停火休戰的機構;向雙方有關國家政府建議事項。
但從第二議項,雙方就不可調和的衝突起來。
8月19日早晨,一支南朝鮮部隊在中立區向中朝方面的一支軍警巡邏隊開火,打死了帶隊的志願軍排長姚慶祥。中朝方面為此嚴厲指責聯合國軍司令部,聯合國軍司令部狡辯說這是游擊隊乾的。8月23日,憤怒的中朝方面要求把會談中斷幾周,並指控聯合國軍飛機轟炸開城。聯合國軍司令部回覆說,這是中國人和北朝鮮人搞的宣傳活動,純屬捏造。
姚慶祥遺體然而沒過幾天就被打臉了。9月10日,一架美軍在眾目睽睽之下掃射了開城,證據確鑿,聯合國軍司令部向中朝方面作了道歉。此舉得到了中朝方面的原諒,並順便提出了恢復會談的建議。
9月23日,雙方聯絡官再次會晤。美軍聯絡官秉承李奇微的旨意提出了更換會談地點的建議,中朝方面一口拒絕了。結果雙方聯絡官圍繞談判地點問題又扯了兩週。10月7日,一致同意以雙方前線的中間、位於開城東邊6英里的小村莊——板門店作為新的會談地點。
- 仰光多地開始實行軍事管制,軍隊建立地區軍事法庭,可判處死刑
- 若美軍20架B2轟炸機全部出動,誰能頂得住?全球僅2國能做到
- 抗美援朝,志願軍殲滅多少美軍?為何中美雙方統計後資料相差巨大
- 再度曝光,003號航母上配備殲15T接近官宣,為國產隱身艦載機打頭陣
- 春節後高頻巡臺已經恢復,解放軍戰機下午再出動,臺島累計150次驅離
- 志願軍老兵回憶“戰場婚禮”:床用門板搭成,窗簾是美軍降落傘
- 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令其一生驕傲的不是“兩彈”,而是他的愛人
- 中美血戰黃草嶺,陸戰1師士兵詐降,志願軍連長暴怒:格殺勿論
- 印度或做出一個歷史抉擇:拋棄俄羅斯航母路線,改拜美國為師
- 我不知道什麼叫“民主”“自由”,但我知道我相信我的國家我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