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1940年史詩般的不列顛空戰中,面對來勢洶洶的德國空軍,實力居於劣勢的英國皇家空軍依託本土防空體系進行了頑強抵抗,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尤其是在1940年8月15日這天,英國皇家空軍以遠小於德軍的代價,成功挫敗了德軍的大規模空襲,而由於空襲戰機,尤其是轟炸機的較大損失,這一天也成為了德國空軍的“黑色星期四”。

發生在1940年夏季到秋季之間的不列顛空戰

本文所講述的克洛伊頓轟炸作戰正是這一天空襲與反空襲作戰的一個縮影,德軍的精銳力量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後,依然在很大程度上達成了作戰目的。而儘管英軍依舊給予了入侵之敵以迎頭痛擊,但是自身也同樣傷亡慘重。此次戰役,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禦方的行動都堪稱可圈可點,為研究者所津津樂道。

“第210測試大隊”與不列顛戰役

20世紀30年代中期,雙發、高速、重火力的“重型戰鬥機”概念一度風靡各國空軍,就在這樣的浪潮中,作為歐洲大陸新崛起的空中力量的德國空軍自然也不甘人後,研製出了一系列具有鮮明特點的機型。經過選型比較,最終,來自巴伐利亞飛機公司(BFW)的Bf-110型重型戰鬥機最終被選中,進入了德國空軍服役。

正在編隊飛行的2架Bf-110

雖然Bf-110在服役初期效能較優,並且在二戰以及早期的一系列戰役中表現良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效能也開始落後。為了更好地對抗其他國家的新銳戰機,德國空軍開始了新一代重型戰鬥機的研發。根據德國空軍所提出的要求,該機將實現重型戰鬥機、高速偵察機、俯衝轟炸機、對地攻擊機這幾項功能。而由於在Bf-110的設計上所體現出的卓越技術給予了德國空軍方面深刻的印象,此時已經改名為梅塞施密特飛機公司(Messerschmitt)的Bf-110研製方被授予合同,對新機型進行設計,由於其與Bf-110的後繼關係,新機被命名為Me-210。

就在研製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時,為了更好地配合這一新機型的研發,制定出適合其應用的戰術技法,德國空軍按照慣例組建了專門的測試單位,並且根據Me-210這一機型名稱將其命名為“第210測試大隊”(Erprobungsgruppe 210)。該大隊基地位於克隆-奧斯特姆(Köln-Ostheim)機場,指揮官為沃爾特•魯本斯多夫(Walter Rubensdorffer)少校。

噴塗在機身上的第210測試大隊隊徽,可以清晰看見其中的英倫三島地圖輪廓

第210測試大隊所屬戰機機頭的大黃蜂標誌

不過,正所謂“好事多磨”,由於Me-210在研製過程中遇到了種種困難,交付時間一再拖延,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新組建的第210測試大隊出現了“無米下鍋”的窘境。無奈之下,原定參與測試該機的第210測試大隊轉而對當時德國空軍中裝備的Bf-110進行新戰術的設計和研究。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樣的測試單位必定是由精選的機組成員所組成的精英單位,但是事實上,第210大隊的人員大多數都來自於當時普通的德國空軍單位。例如,該部的第1中隊人員來自於第1驅逐聯隊的第1大隊(1/ZG1),第2中隊的人員來自於第77俯衝轟炸機聯隊的第3大隊(3/STG77),而第3中隊的人員則來自於第186戰鬥機聯隊的第4大隊(4/JG186)。而在具體裝備的機型方面,指揮部中隊和第1中隊、第2中隊均裝備Bf-110,其中第1中隊裝備Bf-110C-6,第2中隊和指揮部中隊裝備Bf-110D-0,而第3中隊則裝備Bf-109E-4/B。指揮部中隊擁有3架飛機,其他各中隊均為9架飛機,全大隊共計30架飛機。

魯本斯多夫少校制服照。魯本斯多夫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Basel),1935年加入德國空軍,二戰初期先後參加波蘭戰役、西歐戰役,後擔任第210測試大隊大隊長,在帶隊轟炸克洛伊頓時被擊落身亡

在魯本斯多夫的指揮之下,第210測試大隊很快就形成了戰鬥力,並且在7月10日轉場到了法國的德納(Denain)。然後,該部幾乎是馬不停蹄地投入了緊張的戰鬥,從7月13日起,該大隊就開始針對航行在英吉利海峽上的英國商船發起進攻。這樣的行動一直持續了近一個月,直到8月12日,該部又開始轉而投入對英國本土的空襲,主要是對一些雷達站進行突襲,並且對皇家空軍的一些機場進行壓制。

第210測試大隊第3中隊裝備的一架Bf-109E-4/B“黃色3號”,該機於1940年8月15日在參加對克洛伊頓基地的轟炸中被擊落

停放在機場附近偽裝網下的一架Bf-110,前方為該部飛行員霍斯特•馬克斯(Horst Marx),馬克斯同樣參加了當年8月15日的轟炸,在被英軍擊落後被俘

1940年7月30日,時任第2航空軍指揮官的阿爾伯特•凱塞林(Albert Kesselring,右起第三人)元帥視察第210測試大隊,圖中凱塞林正在一架Bf-110C-6旁和魯本斯多夫(最右)交談

經過改裝後的Bf-110C-6前部機身結構示意圖,可以清楚地看見30毫米機關炮的安裝位置

為了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Bf-110進行了火力強化,在機身下方原雙聯裝20毫米機關炮的位置安裝了1門30毫米機關炮。

目標——肯利基地

隨著不列顛戰役的進行,為了徹底壓制數量雖處於劣勢但是依然奮力作戰的英國皇家空軍,德國空軍開始將目光投向英國本土的各個機場。而其中,作為首都倫敦附近的主要空軍基地之一的肯利基地(RAF Kenley)很快就被德國空軍的參謀們在地圖上標註了出來。

肯利基地徽章,綬帶上的拉丁語短語為其格言:“仰賴吾主”(nisi dominus pro nobis)

肯利基地位於倫敦以南的薩里郡,是倫敦附近三個空軍基地之一。作為英國皇家空軍歷史最悠久的機場之一,該基地在1917年就開始供“皇家飛行軍團”(Royal Flying Corps,英國皇家空軍的前身)運作。就在不列顛戰役爆發時,共有10個戰鬥機中隊駐紮在肯利基地,這些中隊裝備了霍克“颶風”(Hurricane)式戰鬥機,構成了保衛倫敦的空防力量的中堅,對試圖轟炸倫敦的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肯利基地俯檢視

考慮到肯利基地在倫敦地區空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了保證轟炸倫敦的任務得以進行,德國空軍決定對肯利基地進行轟炸,以釜底抽薪的手段徹底消滅這一威脅。

但是,由於英軍方面已經預料到德軍可能進犯,因此在肯利基地附近部署了較為嚴密的防禦。除了部署在當地和附近機場的戰鬥機之外,周圍的高射炮陣地也很有可能將對來犯機群構成嚴重威脅。這樣一來,傳統的大機群空襲的成功機率將會非常低,必須採用較為快速靈活的機型進行突襲,以增強突然性,降低英軍防禦作戰效率。

因此,這項任務就被交給了第210測試大隊。根據計劃,由該大隊的Bf-110攜帶炸彈負責總攻,而在掩護兵力方面,除了本隊的Bf-109之外,來自第52戰鬥機聯隊(JG52)的Bf-109也將在編隊上方200米處提供高空掩護,以防英軍戰鬥機從高空發動掠襲。而在參戰兵力方面,經過精心計算和規劃,將有23架戰機投入此次行動。

英軍俘獲的Bf-109戰鬥機

預定的空襲行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準備,為了儘可能地達成行動的突然性,降低英軍防空體系的效率,攻擊編隊將以超低空飛行接近目標,而由於超低空飛行導致飛機航程下降,為了最大限度延長在英國上空的留空時間,參戰的飛機轉場到了位於法國海岸線附近的加萊-馬克(Calais-Marck)的德軍前進機場。經過多天的籌劃,到了8月15日,行動正式拉開序幕。

陰差陽錯的空襲行動

就在8月15日傍晚, 23個參戰機組成員在接受了戰前任務資訊簡報和相關情況介紹之後,從機場駕機起飛,在夜色的掩護下,直奔英倫三島。

雖然按照計劃,來自JG52的掩護戰機將為其提供掩護。但是,由於Bf-109型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有限,因此它們在將空襲兵力護航至預定目標處之前就選擇了返航。而在此期間,一架無線電呼號為S9+EK的Bf-110由於出現了機械故障被迫提前返航。這樣一來,剩下22架戰機來完成任務。雪上加霜的是,當天的氣象條件非常惡劣,由於霧霾的影響,天空中的能見度非常低。

坐在Bf-110的座艙內的卡爾-海因茨•科赫(Karl-Heinz Koch)少尉意識到此時自己的境遇已經是兇險無比。雖然這已經是他的第100次出擊,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編隊中的3號機,排在魯本斯多夫和霍斯特•費德勒(Horst Fiedler)中尉之後的他一直小心翼翼地跟隨著先導機進行飛行。

“敵機來襲!”這批德機的蹤跡很快被英軍偵測到,隨即,淒厲的防空警報聲在沿線的居民點響起,提醒居民立刻採取掩蔽措施。就在一片緊張的氣氛中,一位名叫哈特威爾(Hartwell)的目擊者在自家位於塞爾赫斯特(Selhurst)的花園看見了讓他大惑不解的一幕:一架飛機直接離開了編隊,然後扔下了2枚炸彈。或許,他所看見的,正是之前因為機械故障而提前返航的那架Bf-110。

來自第210測試大隊的空勤人員合影,中立者即為科赫

科赫當然不會知道地面上所發生的事情,就在一片晦暗的環境下,他注意到前方的幾架戰機開始俯衝,下意識地,他也開始駕機朝“目標”俯衝下去,但是,就在他即將開始投彈時,他卻驚訝地發現,這裡似乎並不是預定要攻擊的肯利基地!

事實上,他們攻擊的確實不是肯利基地,而是位於倫敦附近的另外一個基地——克洛伊頓基地。由於其屬於大倫敦地區的一部分,因此該地在當時還被德軍最高統帥部列為禁止轟炸的目標。但是,就算是這些飛行員此時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也無能為力——他們已經進入了轟炸航線,英軍的戰鬥機也開始緊急升空對他們進行攔截。除了繼續硬著頭皮完成轟炸,他們別無選擇。

作為大倫敦地區最大的機場之一,克洛伊頓基地於1939年9月二戰爆發之後被英國皇家空軍徵用,作為肯利基地的衛星基地。

其實,就在德機正在飛行時,一名來自第111中隊的列兵就發現了目標,並且發出了警報。就在德軍到這之前30分鐘,第111中隊就開始進行緊急起飛。不過,雖然得到了情報,並且已經有戰機準備起飛,但是,德軍戰機到達機場上空時,依舊利用僅有的一些機會完成了投彈。

“轟——”炸彈在克洛伊頓基地跑道上和周邊設施中炸開,基地及其鄰近建築物頓時升起了滾滾濃煙。根據事後的調查,就在這場轟炸中,一共有9枚高爆彈(其中7枚為500磅)命中了機場區域,共導致62人死亡,另有來自第111中隊的4人、第1皇家加拿大空軍(RCAF)的1名飛行員、2名平民電話操作員及其他185人受傷。

很快,來自第111中隊的威廉•戴蒙德(William Dymond)中士和來自第32中隊的列奧納德•皮爾斯(Leonard Pearce)中士駕駛“颶風”咬住了其中一個目標,這正是位於編隊中2號機位置的費德勒機組所駕駛的Bf-110。該機遭到了集中攻擊,儘管費德勒和機槍手約翰尼•維爾納(Johann Werner)奮力抵抗,但還是未能倖免被擊落的命運。費德勒由於傷勢較重於被擊落之後傷重不治身亡,而維爾納則幸運生還,被隨後趕到的英軍俘獲,在戰俘營裡度過了戰爭中餘下的時光。

正在費德勒座機墜毀現場進行檢查的英軍士兵

就在第111中隊飛行員率先對德機發起進攻時,從肯利基地飛來的第501中隊的“颶風”以及從鄰近的比金山(Biggin Hill)基地強行起飛的來自第32中隊的“颶風”也紛紛加入戰鬥,對試圖突圍的德軍戰機展開攔截。

就在剛剛順利完成投彈拉起之後,科赫的座機遭到了數架英軍戰鬥機的攻擊。其中,來自第32中隊訓練飛行隊的漢弗萊•拉塞爾(Humphrey Russell)中尉駕駛的“颶風”成功擊中了科赫的座機。在戰鬥中,科赫的機槍手、二級下士卡爾(Unteroffzier Kahl)被英軍戰鬥機射出的機槍彈多次擊中,身負重傷。科赫拼命試圖擺脫英軍戰鬥機的圍追堵截,試圖向南返回基地,拉塞爾則緊追不捨,戰鬥從克洛伊頓上空一直打到了蘇塞克斯郡(Sussex)。最終,由於機身受傷嚴重,科赫已經無法將其飛回法國機場,因此,他不得不在東蘇塞克斯海岸線附近的一個名叫豪伊(Hooe)的小鎮附近的一處平地進行了迫降。完成迫降之後,沒有受太大傷的科赫離開機艙,然後他就看見5名國土警衛軍(Home Guard)計程車兵朝他走了過來,識時務的科赫選擇了投降。就在15分鐘之後,3名當地警察也趕到了現場,他們將科赫帶到了警察局,而之前身負重傷的卡爾也已經被送往了當地的醫院接受治療。在警察局裡,科赫經歷了長達2個半小時的等待,最終,他又被轉交給了第6德文郡步兵團(6th Devonshire Regiment)。當天晚上,科赫被暫時安置在了當地著名的戰鬥修道院(Battle Abbey)。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修道院就建在1066年諾曼入侵的著名戰場上,而粗通英國曆史的科赫卻把它當成了另外一處和諾曼入侵有關係的地方——黑斯廷斯城堡(Hastings Castle)。到了戰俘營之後,科赫得知,自己是開戰以來第219名被俘的德軍軍官。至此,德國空軍少尉科赫的戰爭生涯已經徹底結束,英國戰俘營生涯則正式拉開了序幕。

迫降在一片開闊地上的科赫座機,可見機身主體相對保持完好。機身上已經被英軍蓋上了偽裝網,防止德軍在發現之後將其摧毀

戰鬥修道院外觀圖

就在機場上響起刺耳的防空警報之後,來自第32中隊的約翰•波利•弗林德斯(John Polly Flinders)少尉收到起飛命令,於當天夜間6點45分駕駛他的N2062號“颶風”從比金山基地起飛,和拉塞爾少校一同朝肯利機場方向飛去。不過,弗林德斯在飛往肯利基地的過程中和拉塞爾少校失去了聯絡。就在約12000英尺(3658米)高度時,他注意到在克洛伊頓基地方向不斷出現高射炮炮彈炸開形成的煙雲,而機場和附近也已經升騰起煙霧。很顯然,德軍已經對克洛伊頓基地展開了空襲。弗林德斯立刻朝遠處望去,果然,在福蘭特鎮(Frant)附近上空,他發現在其下方3000英尺(914米)高度,正有2架雙發飛機向東南方向飛去(弗林德斯將其誤認為Ju-88)。就在弗林德斯試圖對這2架飛機發起進攻時,一架Bf-109從其右側發起了掠襲。弗林德斯立刻減速,Bf-109從其前方掠過。利用這一良機,弗林德斯立刻開火,2秒鐘後,他看見敵機發動機開始冒出白煙。這架由霍斯特•馬克斯駕駛的Bf-109失去了控制,馬克斯本人也在近6000英尺(1829米)高度選擇了跳傘,落地之後被當地警察俘虜。這是弗林德斯在不列顛戰役中取得的第三個戰果,而在整個不列顛戰役期間,他一共取得了5次空戰勝利,外加1個不確認戰果,而弗林德斯之前發現的2架Bf-110則趁機逃出了英國海岸線。值得一提的是,之前在法蘭西戰役期間,他的座機曾經在法國北部上空被擊落,但是他最終成功逃離,並且設法找到船隻,和其他一些滯留在法國的英國人一同回到了英國多佛港(Dover)。

由於英軍戰鬥機的密集攔截,德國空軍的這次空襲行動可謂損失慘重。在所有22架最終到達克洛伊頓上空的戰機中,共有7架被擊落,其中有6架為Bf-110,1架為Bf-109,而指揮部中隊的損失更為慘重,所有3架參戰戰機全部被擊落,可謂全軍覆滅。

第32中隊部分飛行員合影,居中者即為弗林德斯

魯本斯多夫的最終結局

經過一番苦戰之後,剩餘13架戰機的飛行員在即將精疲力盡之時終於看見了法國的海岸線。就在回到己方基地之後,他們發現,大隊長魯本斯多夫本人的座機也沒有返航。就這樣,他的名字被列入了損失名單,無論是陣亡還是受傷被俘,一時半會都已經難以回到原部隊履職了。於是,就在8月16日,漢斯•馮•博爾滕斯泰因(Hans von Boltenstern)少校接過了指揮權,正式成為第210測試大隊的第二任指揮官。

雖然魯本斯多夫座機被擊落已經成為定局,不過,比起擊落本身更加耐人尋味的,則是對這個特殊的擊落戰果的判定。就在此戰結束之後,英軍在進行戰果判定時發現,不少英軍飛行員似乎都有可能擊落(或者至少說是擊中)了這架飛機。但是是誰最終完成了致命一擊,就成為了一個懸案。

就在當天的空戰結束之後進行戰果評判時,有不止1名英軍飛行員被認為有可能擊落了魯本斯多夫的座機。而在這些人當中最有可能的是2人,一個是第111中隊中隊長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少校,另外一人則是來自第501中隊的飛行員拜倫•杜肯菲爾德(Byron Duckenfield)少尉。湯普森在克洛伊頓上空時,曾經先後擊中了多架Bf-110,而在降落之後,杜肯菲爾德則報告稱,自己對一架“道尼爾-215”型“轟炸機”(系杜肯菲爾德本人錯誤報稱)進行了長時間的攻擊,就在最終耗盡彈藥之前,他成功擊中了飛機上的其中一臺發動機。之後,他看見被擊中的發動機艙躥出火苗,然後飛機失去控制,一頭墜向了地面,落在了距離肯特郡坦布里奇•威爾斯(Tunbridge Wells)鎮附近的地方。由於此時飛機燃油即將耗盡,杜肯菲爾德在沒有來得及進行戰果確認的情況下就選擇了返航,因此,對於這架雙發飛機的真實身份的誤判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為了進一步確認空戰中的各個細節,英軍情報人員對被俘的德軍飛行員進行了審問。在審問期間,霍斯特•馬克斯提到了一個細節,在他試圖為魯本斯多夫座機提供掩護時,魯本斯多夫在無線電中曾經對他呼叫稱,他的座機已經被擊中。這似乎證明了湯普森擊落魯本斯多夫的可能性。但是,就在之後蒐集被擊落飛機殘骸的一系列行動中,一些當地的目擊者向英軍提供了一系列目擊報告,這些目擊報告又提出不一樣的觀點。其中,當地居民喬治•圖克(George Tuke)的目擊報告生動地記錄了魯本斯多夫最終被擊落的全過程。

正在墜機現場進行調查的英國方面研究人員

就在8月15日當天,年僅16歲的圖克早早和父母在其位於梅菲爾德(Mayfield)的家中用完午餐,準備乘公共汽車前往坦布里奇•威爾斯的里茲劇院(Ritz Cinema)觀看電影。雖然白天時,在梅菲爾德附近也時常可以聽見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但是由於高度較高,他們並沒有採取什麼防空隱蔽措施。

看完電影之後,圖克一家人又乘公共汽車回家,在路上,正好聽到了空襲警報,一名警官出現在了車旁,要求司機將車開到路邊的樹蔭下以躲避空襲。雖然這樣的要求在身處和平年代的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對於那時候的人而言已經司空見慣。就在車輛停穩之後,車裡的人們也被要求離開車輛,就地尋找隱蔽物。

就在找尋掩護的過程中,圖克穿越公路,躲進了一條壕溝內。遠處隱隱約約傳來了發動機的轟鳴聲,似乎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空戰。突然,一架拖著火焰的飛機以極低的高度朝圖克所在的方向飛來,圖克睜大眼睛朝飛機的方向望去,隨著飛機越來越近,飛機上的鐵十字徽章也越發明顯,那是德國人的飛機!

飛機越飛越低,受損嚴重的尾翼直接從機身上掉了下來,最終,飛機一頭栽向了地面,落在了一個豬圈附近,化做了一團巨大的火球。見飛機墜毀,圖克立刻以最快速度跑到了墜機現場。飛機殘骸在地上四散開來,而附近豬圈裡的豬也遭到殃及,機上剩餘的燃油引發了大爆炸,除了一部分當場死亡外,其他的豬則哀嚎著四散奔逃。雖然飛機已經受損嚴重,但是圖克還是能依稀辨認出來,這是一架Bf-110型重型戰鬥機。漸漸地,散發著惡臭的空氣讓圖克無法忍受,他又回到了大路上,然後乘上公共汽車回了家。

這大概就是魯本斯多夫的最終結局,就在他執行的最後一次行動中,他和機槍手路德維希•卡雷澤(Ludwig Kretzer)無一生還。後來,英國方面對2人的身後事進行了還算妥善的安排,如今,他們還長眠在英國境內的德國軍人公墓內。

位於德國軍人公墓內的魯本斯多夫和卡雷澤墓碑

後來的事

就在當天的空戰中,由阿爾弗雷德•哈比什(Alfred Habisch)上尉所駕駛的一架Bf-110被擊中,之後也和科赫一樣由於傷勢過重而選擇了迫降。被發現後,英國方面將這架飛機拖到倫敦進行展示,參觀採取付費制,門票價格每人2.5英鎊。

正在進行公開展示的哈比什座機

另外一架在肯特郡附近被擊落的Bf-110機體正在被回收,呼叫代號S9-CK

正在參觀被擊落Bf-110的英國普通民眾

到了1941年4月20日,第210測試大隊被改組,成為了“第210快速轟炸機聯隊”(Schnellkampfgeschwader 210)第1大隊,剩餘的飛機一同轉場到了阿比維爾(Abbeville)。

就在不列顛戰役之後,一直在各種測試中跌跌撞撞的Me-210終於開始了部隊試飛。圖為1942年飛行在法國上空的一架Me-210A-1

至於克洛伊頓基地,就在3天之後的8月18日,又一次遭到了空襲。這次,由於第111中隊前往支援肯利基地,以至於德機得以從容投下11枚高爆彈和8枚帶延時引信的炸彈,幸運的是,這次並沒有軍人傷亡。此後,克洛伊頓基地依然發揮著其保衛倫敦的作用,為不列顛戰役的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血戰199天:戰死200萬人!一連長麾下“冒出”47個連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