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國科學家#
彭桓武院士是中國核物理理論、中子物理理論以及核爆炸理論等各種理論的奠基人,領導並參加了核潛艇、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工作。
彭桓武說:回國不需要理由…
2006年9月,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決定:
將中國科學家發現的編號為48798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彭桓武星”。
彭桓武“兩彈一星”獎章贈給軍事博物館
國際命名組織規定:“只有榮獲國際永久編號的小行星才能用於命名;只有對科學、文化、教育、經濟事業有突出貢獻、聲望卓著的知名人士才有資格獲得命名。”
彭桓武能獲此殊榮,實至名歸。他的名字與新中國在核反應堆原子彈、氫彈、核潛艇和基礎物理上的輝煌成就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並將永遠鐫刻在中國乃至世界物理學的發展史上,代代傳承和頌揚。
順便看看,兩彈元勳有哪些人?
中國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物理巨匠的誕生
彭桓武(1915.10.6-2007.2.28)湖北麻城鐵門崗鄉(原王崗鄉)蔡家垸村,他出生於父親彭樹棠的工作地吉林長春縣衙。9歲時便偏愛數學,兼讀《史記》等著作。15歲時始讀達爾文《物種起源》、湯姆生《科學大綱》,期間學習物理和微積分。16歲就考入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在清華與王竹溪、林家翹、楊振寧等一起被譽為“清華四傑”。
23歲(1938年),在雲南大學理化系任教員時,考取中英庚款唯一理論物理名額研究生,不久便去愛丁堡大學學習,1940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後做介子理論方面的研究。與海特勒、哈密頓合作發表了HHP理論(以3人姓名首字母命名)。
彭桓武
後與德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思·玻恩合作開展了關於場的量子力學與統計力學的一系列探索性研究工作。同獲英國愛丁堡皇家學會麥克杜格爾一布里斯班獎。1948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當時美國科學家促進會出版了百年來大事記,中國僅彭桓武和王淦昌被列其中。1947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至1952年10月。期間被聘為中科院數理化學部學部委員(1994年1月改稱院士)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20年獲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
1952年至1961年
參加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建所工作,任研究員、理論組組長、副所長,主持制訂近代物理所第一個五年計劃。參與我國鋼錠高溫熱處理第一個規程的制定,被譽為新中國理論物理學家為國民經濟服務“第一人”。1955年赴莫斯科學習核反堆理論,1958年,負責研製核潛艇動力堆的組織領導和工程技術工作。1960年,組織領導和參加完成《核潛艇動力方案設計(草案)》1961年,經錢三強推薦替代蘇聯專家工作,到二機部九所任副所長,從此隱姓埋名進行核武器研究。
1962年-1966年
1962年,領導和參加的《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誕生。
1963年,赴青海湖畔參加“一比二核裝置聚合爆轟”試驗,當年冬奉命到蘭州濃縮鈾廠,為鈾235的生產解決一系列臨界安全問題。1964年10月,前往西北核試驗基地參加原子彈試驗併成功。1965年,氫彈原理方案獲得重大突破。10月,前往羅布泊參加原子彈試驗併成功。1966年,前往西北核試驗基地試驗併成功。1969年,參加我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
從原子彈到氫彈
1961年4月,國家準備調他去核武器研究所頂替蘇聯專家的工作。
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問他:“有什麼困難沒有?”他說:“沒有,國家需要我,我去。彼時,周總理對彭桓武說:“這一次,調你去研製原子彈,可是一項政治任務啊!”彭桓武握著周總理的手連連點頭,無言的回答,顯示無限的堅毅和極大的信心。彭桓武后來說:“周總理的這句話,我記了一輩子。”從此,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懷成為我國核武器原子彈研製的最初的三大支柱。
在有關部門領導支援下,他以強有力的理論手段,首先完成了原子彈反應過程的初步估算,提出了決定各反應過程的主要物理量,為掌握原子彈反應的基本規律與物理影象起了重要作用。然後,他又親自領導,精心組織,經過反覆論證,引導原子彈理論設計從迷霧中走了出來。
1962年9月,原子彈理論方案終於誕生了。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尤為值得稱道的是,中國在不久宣佈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是第一個有核國作出如此承諾,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個。
彭桓武在羅布泊觀察所裡,望著光芒四射、騰空而起的蘑菇雲,眼底酸澀,賦詩一首
亭亭鐵塔矗秋空,
六億人民願望同。
不是工農兵協力,
焉能數理化成功。
當《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誕生並實施後,彭桓武又率領他的隊伍攻向新的課題—氫彈。
1967年6月17日中國氫彈試爆成功
有人形象地比喻,原子彈只是氫彈的火柴頭,通向氫彈的道路更加充滿荊棘。理論模型一個又一個地否定,計算公式一道又一道地否決。
周總理在氫彈爆炸成功後的第一句話是“毛主席萬歲”
彭桓武寫下了
集體、集體、集集體;
日新、日新、日日新。
意味深長的對聯,表達其團隊精神在科學攻關中的重要性。
為了心愛的物理研究43歲才結婚不幸62歲喪偶、86歲喪子…
彭桓武為了祖的軍工事業,奮鬥了一輩子,1915年出生的他,直到1958年(43歲時)才結婚,妻子劉秉嫻。1977年(62歲時)妻子劉秉嫻因病離世,後來惟一的兒子彭徵宇也遠赴美國求學,並先於他去世(2001年去世)。
1977年8月14日,彭桓武的妻子劉秉嫻因肺癌永遠閉上了眼睛。彭桓武將這一天的日曆頁撕下珍藏起來。夫人追悼會結束當晚,彭桓武陷入昏迷。七天七夜之後方才甦醒。
他特別自責之前將全部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在同夫人共同生活的十九年裡,很少關愛她。夫人去世後,彭桓武常透過作詩來表達哀思。在彭桓武1996年所作的一首詩中,可以看出他對夫人的無盡思念和歉疚:“對影如痴訴斷腸,別時已等聚時長。生前慢待因忙亂,去後勤思怎補償。”
彭桓武和夫人劉秉嫻
直至晚年,彭桓武還經常一個人乘公交車去香山,那裡曾是他和夫人攜手同遊之地,有著他們的美好回憶。劉秉嫻去世後,彭桓武一直保留著她的骨灰和那封“最後通牒”。直到他2007年去世後,兩人的骨灰共同撒在了香山植物園的一棵樹下。
自1977致2007年,此後30年間,彭桓武獨自一人,過著簡樸的生活。 1996年,彭桓武拿出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獎金100萬港幣,設立了"彭桓武紀念贈款",用這筆錢獎勵那些當年為祖國的尖端科學事業做過貢獻的人。
時隔4年,彭桓武紀念贈款又增添了新的專案,醫療補助報銷,專為過去和未來的紀念贈款獲得者,由於公費醫療改革,個人負擔份額加重而新設立的。彭桓武希望把他得到的獎金同一些跟他合作過的同事分享。這些人都是早期參加核方面工作,健康受到過損傷,此後被人們忘記了的。任何獎、任何紀念都絕對不會輪到他們頭上。
90歲高齡寄詩家鄉湖北麻城
2005年中秋節,90歲高齡的彭桓武給僅在幼兒時去過一次的故鄉--湖北麻城寫了一首七律:
今又星稀月正圓,往年交契結詩緣。
離巢採釀愛丁堡,歸國系情華夏天。
桑梓炊煙縈夢裡,楚雲凡物展花前。
請君致意家鄉憶,九十衰翁眷念拳。
同行大家評價
美籍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獲得者李政道:
“桓武師是一位非常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在物理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他更為祖國的強盛和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併為祖國培養了幾代物理學人才。他是一位真人真學者,我非常敬佩他。他的科學思想之開闊和求深、治學之嚴謹、人格之高尚都是後人們要認真學習和發揚的。他的學術思想、治學精神和高尚人格無疑將同天上的‘彭桓武星’一樣與日同輝。”(李政道2007年3月2日發給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歐陽鍾燦唁電哀悼彭桓武先生)
著名物理學家:錢三強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兩彈一星”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錢三強:
“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許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大地》2007年第23期)
#麻城名人錄#
部分內容參考書籍:
1、王楚平《一代宗師-在中國歷史上開宗立派黃岡人物傳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