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說到二戰時期的狙擊手,很多軍迷馬上就能想到蘇德兩軍的那些王牌狙擊手。蘇德兩軍在戰場上曾展開了大規模的狙擊作戰,甚至有著逆轉戰局的優勢。而另外一支號稱擅長射擊的軍隊:日軍,卻在狙擊作戰方面反而沒有什麼存在感呢?

​二戰日軍士兵射擊水平普遍很高,特別是侵華戰爭初期的日軍,他們都是經過正規訓練的精銳步兵,普遍訓練時長達到兩年左右。在與中國軍隊進行對射時,四五百米的距離,日軍可以經常擊中隱蔽中的中國士兵。

當時日本兵的槍法可是經過了兩代人的薰陶,早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陸軍就開始有意培養士兵的射擊水準。其中《步兵操典》就規定,新兵入伍後,每月用於實彈操演的子彈不得少於150發,每年不得少於1800發。

而且二戰時期,日軍的主力步兵槍械三八式步槍,依然十分注重追求精準度,並因此放棄強大火力壓制的設計。但就是這樣一群射擊精準的士兵,日軍整個二戰竟然沒有多加利用,沒有向專業狙擊手進行轉變。

大家都知道一個合格的狙擊手,槍法好也只是其一,他們還得有隨機應變能力和善於偽裝的技術,同時理論知識和協調配合也不能少。德國和蘇聯在戰場上培養出一批批頂尖狙擊手,正因為這些人都接受到了系統化的專業訓練。

當然了二戰時期,不僅僅只有蘇德兩國才有狙擊手,各國軍隊中也幾乎都有狙擊手存在的。日軍也曾訓練出一大批的射擊手,但確實算不上是真正的狙擊手,我們先來了解下他們的作戰情況又是怎樣的?

日軍在戰爭初期,他們認為面對的只是一些弱於自己的對手,狙擊作戰根本就沒有必要,因此也就沒有專門的狙擊作戰部隊,但這一情況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發生了改變。

在和美軍的交手中,日軍陸軍火力處於全面下風,而奪島戰役中日軍又將以守為主,因此狙擊手的作用開始體現出來。於是他們就將三八式步槍改造成為九七式狙擊槍,並開始裝備給那些射擊水平出色的士兵使用。

九七式狙擊槍整槍重約4公斤,射程可達到600米,還配備光學瞄準鏡,在戰爭的後期,甚至還配備上了4倍鏡,可以說在當時是一把很好的狙擊槍了。

我們知道在太平洋戰區中不少奪島戰美軍傷亡都不小,鑑於日軍火力的孱弱和拼刺戰術沒有可用之地,美軍的傷亡不少其實都是拜這些日軍“狙擊手”所賜。

但是在戰場上這些日軍“狙擊手”自己也傷亡率很高,主要原因日軍認為九七式的狙擊槍威力不足,於是就又研製了九九式的狙擊槍,而這把槍安裝的7.7毫米子彈填充的彈藥過多,導致在射擊時槍口火焰很明顯,非常容易暴露自己。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日軍的狙擊戰術比較落後,說直白一點,日軍的這些所謂狙擊手,其實也只是槍法比較好的普通士兵,和專業狙擊手差距還是非常大。

很多日軍狙擊手都不是以小組進行合作的,而是單打獨鬥,互相也沒有協調和配合,說難聽點就是單打獨鬥,在美軍背後打打“冷槍”。

這些日軍射手們為了取得較好的視野和射擊環境,還常常會把自己綁在樹上,這種“決死”的做法非常可笑,運氣好雖然可以拉幾個墊背的,但是卻極易遭到美軍重火力的報復性打擊。

只要一發起攻擊,這些樹上的日軍射手就暴露了自己,往往粉身碎骨,屍骨無存。因此這些“狙擊手”們死亡率極高,基本上就是“有去無回”的狙擊作戰,因此王牌狙擊手戰果記錄也沒有他們什麼事,因為他們都是“短命鬼”,都已經“效忠天皇了”。

如果單從槍法上來評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日軍步兵幾乎人人都是“狙擊手”。但如果從專業角度來看,日軍步兵又幾乎人人都不是合格的“狙擊手”。因為他們都活不久,所以二戰時期的王牌狙擊手名錄也沒有日本人的名字,他們毫無存在感!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取消減速板很難?殲-20輕鬆做到了,“以假亂真”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