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第六章 喘息

從 5 月 15 日到 6 月 10 日,以色列在掙扎中度過了建國後的前四個星期。

在南線戰場,埃及軍隊在越過國境線後對遇到的第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尼裡姆(Nirim)展開了進攻。本-古裡安的軍事顧問建議把居民從這些孤立無援的定居點中撤離,因為從軍事角度來講,這些定居點是不可能守得住的。本-古裡安拒絕了,他堅持每一個定居點都必須戰鬥到最後。哈加納采購的武器正在緩慢地從海外運來,埃及軍隊在攻佔這些定居點上每多耗費一天,保衛特拉維夫的機會就多一分。

由於猶太人的頑強抵抗,埃及軍隊一時未能攻下這個定居點。考慮到這個定居點離開海岸還有一段距離,埃及軍隊決定繞開這個定居點繼續沿海岸北上。5 月 19 日,他們遇到了一個靠近海岸、無法繞開的猶太定居點末底改( Yad Mordechai )。這裡的守衛者接到的命令是儘可能地拖延時間,他們已經在前一天晚上把這裡的兒童疏散到了後方,準備戰鬥到最後。經過幾天的猛攻之後,這個定居點的所有房屋都被轟平,守衛者死傷過半。在 23 日的晚上,定居點防守者們在哈迦納的幫助下悄悄撤離到了後方。第二天,埃及軍隊佔領了這個定居點後繼續北上。

5 月 28 日,埃及軍隊開進到了距離特拉維夫只有不到 40 公里的阿什杜德(Isdud)。從埃及邊境線到特拉維夫的路程,他們已經完成了接近四分之三。6 月 2 日,以色列軍組織了一次兩千人的反擊,但被埃軍頑強地擊退。埃及軍隊暫緩了北上的腳步,但是他們成功地與東面的另一路埃及軍隊建立起了聯絡,將身後二十幾個猶太定居點包圍了起來。

在東線戰場,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 Arab Legion )毫不費力地推進到了耶路撒冷周邊地區。這支由英國人訓練和指揮的軍隊雖然只有八千人,但卻是所有阿拉伯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5 月 18 日,阿拉伯軍團開始進攻耶路撒冷老城區。此時的耶路撒冷已經是一座處於圍困中的孤島,而老城區則是孤島之中的一座孤島。在這裡只有大約 200 名戰士和 1000 多名居民,他們和耶路撒冷新城的聯絡已經被切斷。阿拉伯軍團在火炮和裝甲車的掩護下,一寸寸地壓縮著猶太人的防線,哈迦納則以步槍和莫洛托夫雞尾酒進行還擊。生活在老城區的猶太居民已經與阿拉伯人友好相處了上百年,他們並不喜歡這場與阿拉伯人之間的戰鬥,不斷地敦促哈迦納向阿拉伯軍團投降。哈迦納指揮官果斷地拒絕了他們。到了 5 月 27 日,老城區的情況已經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1000 多名猶太居民蜷縮在三個僅存的猶太會堂地下室裡,每支步槍只剩下不到十發子彈。第二天早上,猶太區的兩名拉比,70 歲的哈贊( Reuven Hazan )和 83 歲的明茨伯格( Zeev Mintzberg )決定,就算被哈迦納軍官開槍打死,他們也要走出去向阿拉伯人投降。形勢演變到了這種地步,無可奈何的哈迦納指揮官只好代表老城區的猶太人向阿拉伯軍團投降。

在投降後,每一個哈迦納成員都以為自己必死無疑。但出乎意料的是,外約旦的阿拉伯軍團展示出了良好的紀律。他們把成年男子扣為戰俘,把老人、女人和兒童送往耶路撒冷新城。為了保護戰俘們免遭阿拉伯暴徒的襲擊,他們甚至還開槍打死了兩個阿拉伯人。但被轉移到耶路撒冷新城的這 1000 多名居民只不過是從一個孤島來到了另一個更大的孤島上而已。在耶路撒冷新城,居民的食物眼看就要耗光,每支步槍只剩下 40 發子彈。

為了解救圍困中的耶路撒冷,本-古裡安做出了瘋狂的努力。阿拉伯軍團在 5 月 18 日佔領了一個叫做拉特龍(Latrun)的戰略要地,從這裡徹底封鎖住了通往耶路撒冷的道路。為了拯救耶路撒冷,本-古裡安不顧別人的反對,堅持要組織一次奪取拉特龍的軍事行動。在他的一再催促下,這次行動的時間最終被定在了 5 月 24 日。為了彌補兵員不足的問題,幾百名來自歐洲的猶太難民在剛剛踏上以色列的土地幾天後就被送入了軍營。他們中的很多人連開槍都不會,也完全聽不懂希伯來語。在匆匆接受了一些軍事訓練,學會了幾句最基本的希伯來語後,他們就被送上了拉特龍的戰場。

這次開始於 5 月 24 日晚間的行動很快變成了一場災難。以軍完全無法突破阿拉伯軍團由野戰炮和機關槍組成的防線。一些被匆匆送上戰場的移民嚇得忘記了怎麼開槍。這些移民中的很多人都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卻在剛剛踏上自己國家的土地後 就死在了戰場上。第二天,以軍在遭受了慘重的傷亡後接到了撤退的命令,第一次奪取拉特龍的行動宣告失敗。

這個時候,耶路撒冷的十萬猶太人即使在每人每天 200 克食物的配給制下,也只能維持十天了。於是在 5 月 24 日的行動失敗後,本-古裡安立刻下令準備進行第二次行動,並任命美國猶太人大衛·馬庫斯( David Marcus )為耶路撒冷前線總指揮。

馬庫斯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畢業於西點軍校。二戰爆發後,馬庫斯進入五角大樓任職,並參加了二戰中最重要的幾個歷史性會議: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除此之外,他還參與起草了德國無條件投降書,設計了戰後對德國的軍事佔領方案。

雖然在五角大樓任職,但馬庫斯並不僅僅是一個只會坐在辦公室裡處理檔案的參謀。1944 年 6 月,馬庫斯不知通過什麼渠道得知了即將進行的諾曼底登陸行動,然後自願跟著 101 空降師一起在登陸日凌晨空降到了法國;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跳傘。空降到德佔區後,他還組織起一小隊失散的傘兵跟德國人戰鬥了一個星期。

二戰結束後,馬克斯參觀了剛剛被解放的納粹集中營。在目睹了猶太人慘遭無情屠殺的情景之後,他逐漸成為了一名猶太復國主義者。本-古裡安很早就意識到,要想把哈迦納從民兵組織改造成一支軍隊,他需要有真正作戰經驗的職業軍人的幫助。於是在本-古裡安的邀請下,馬庫斯化名為「斯通」( Michael Stone ),以個人身份於 1948 年 1 月來到了巴勒斯坦。他為哈迦納重新設計了指揮體系,制定了軍事訓練手冊。到了 1948 年 5 月,雖然仍然存在人員和武器嚴重不足的問題,但這時的哈迦納已經逐漸成為了一支真正的軍隊。在 5 月底,哈迦納、伊爾貢和其他猶太軍事組織正式合併為以色列國防軍(IDF)。

在馬庫斯的策劃下,以軍重新集結力量,於 5 月 30 日夜間進行了第二次奪取拉特龍的嘗試。這一次,在火炮和一些裝甲車輛的支援下,以軍組織了一次更為有效的進攻。但是經過一夜的激戰,他們還是沒能在天亮前奪下拉特龍。第二次打通前往耶路撒冷道路的嘗試也失敗了。

當以色列在掙扎著應付來自三個方向的進攻時,聯合國干涉下的一次停火給了猶太人喘息的機會。聯合國在 5 月 20 日任命瑞典人貝爾納多特( Folke Bernadotte )為調解員,負責敦促交戰的雙方進行和平談判。貝爾納多特在二戰中曾經代表瑞典紅十字會從納粹集中營中救出過三萬多人,其中包括不少猶太人。接受聯合國的委任後,貝爾納多特馬上開始為阿以之間的和談東奔西走。這個時候的他並不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在猶太人的槍口之下。

聯合國曾經在 5 月 22 日呼籲雙方停火,但被阿拉伯國家拒絕了。阿拉伯領導人想要在戰場上繼續擴大自己的勝利。但在以軍的頑強抵抗下,阿拉伯軍隊也開始逐漸產生彈藥不足和士氣下降等問題。因此當貝爾納多特 5 月 30 日來到開羅時,埃及政府對於停火的可能性開始有些鬆口。埃及人告訴貝爾納多特,阿拉伯國家也許會同意進行一次短暫的停火,但絕不會接受以色列的存在。

6 月 7 日,貝爾納多特向交戰的雙方提交了為期四個星期的停火計劃。停火的附加條件是在停火期間交戰的雙方都實行武器禁運,且達到兵役年齡的男子不得進入該地區。快要山窮水盡的以色列很快同意了停火。

五個阿拉伯國家經過討論後也接受了停火。外約旦已經佔領了約旦河西岸的一大片土地,他們的主要目的已經達到,現在正好面臨著彈藥緊缺的問題。埃及也佔領了巴勒斯坦南部的一塊區域,在以軍的反擊之下他們同樣需要時間進行兵員補充和休整。最後,停火的時間被確定為 6 月 11 日上午 8 點鐘開始,持續 28 天到 7 月 8 日。

在停火生效的前一天晚上,坐在特拉維夫辦公室裡的本-古裡安長出了一口氣。以色列總算是掙扎著生存了下來。在四個星期後,他將會帶領以色列徹底扭轉戰場上的形勢。

對於阿拉伯人來說,在很多年後,他們都會念念不忘地說,接受這次停火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在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一個叫做阿布高什(Abu Ghosh)的地方,馬庫斯也和他的戰友們進行了慶祝。在過去的十天裡,他們剛剛以另外一種方式拯救了耶路撒冷的十萬猶太人。

在奪取拉特龍的行動遭到反覆的失敗後,有人在比拉特龍更南端的地方發現了一條可以通往耶路撒冷的山間小道。馬庫斯親自乘坐吉普車考察了這條山路,發現這條小道過於陡峭,只有吉普車才能勉強通行。他決定沿著這條陡峭的山間小道修建一條可供卡車通行的公路。在他的指揮下,經過十天日夜不停的搶工,這條路在停火前一天已經可以勉強供卡車通行。耶路撒冷的十萬猶太人得救了。在接下來的停火期內,將會有 8000 輛卡車的物資通過這條道路被運往耶路撒冷。

與戰友慶祝完之後,睡不著覺的馬庫斯在凌晨時分走出軍營散步。由於夜晚天氣寒冷,他隨手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披在身上。在離開軍營時,馬庫斯跟哨兵打了個招呼,告訴他自己一會就回來。但是當他返回軍營時,哨兵之間的換崗提前了 25 分鐘,站在軍營門口的是另外一名哨兵。新的哨兵看到黑暗中有一個穿著白袍的人影朝他走來,於是大聲地用希伯來語要求他說出口令。馬庫斯聽不懂希伯來語,用英語回答了他,但這名新的哨兵又聽不懂英語。

然後這名哨兵就開槍打死了馬庫斯。

就這樣,大衛·馬庫斯,一個在諾曼底登陸日從飛機上跳下都沒有死的人,在停火協議生效幾個小時前,被自己軍隊的一名士兵開槍射殺。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為什麼俄羅斯的戰鬥機,發動機會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