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早在1970年代,美國海軍和陸戰隊聯手設計出具有革命性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這級軍艦不僅是對舊式直升機突擊艦概念的提升,也開創了新的立體化登陸作戰理念。其重大意義與參考價值,即便是在40年後的今天都不顯得落伍。

在冷戰初期,美軍的兩棲登陸戰理念直接繼承自二戰經驗。但在50年代中後期,新的直升機技術已開始突飛猛進。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英法聯軍首次使用輕型航母+直升機垂直登陸的方法,開創了至今依然健在的直升機突擊艦概念。美軍很快也在這個領域做出迴應,於60年代建造了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然而,該型艦船的設計思想與使用方法,依然沒有突破直升機突擊艦的範疇太遠。

截至當時,各國海軍的固有模式,就是用1艘直升機突擊艦+1-2艘船塢登陸編組搭配。前者負責垂直輸送快速突擊部隊,後者主要負責後續的支援力量和重型化裝備。但這樣做的缺陷也顯而易見。如果事出緊急,那麼還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集結不同型別的艦隻。對於退居二流的歐洲而言,這樣的做法當然問題不大。但對於時刻面臨最高強度挑戰的美軍來說,就不免顯得過於臃腫而反應太慢。

60年代服役的 硫磺島級兩棲攻擊艦

於是,新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便橫空出世。近從命名來看,就知道美軍對其賦予的期待。發生在40年代的塔拉瓦戰役,是美軍兩棲作戰史上的最慘痛教訓。在此之前,他們還對類似任務抱有很多天真浪漫的臆想。在此之後,相關的操作規範與戰術條例便修訂出來,成為“跳島戰術”的執行力關鍵。從某種程度而言,70年代的塔拉瓦級兩棲攻擊艦,也肩負著地位相似的使命。

塔拉瓦級對於全世界而已都是革命性的軍艦

相比直升機突擊艦時代的先賢,塔拉瓦級在噸位上就突飛猛進。舊的硫磺島級,排水量不過18000多噸。除了30架左右的直升機外,不再具有其他主要的登陸手段。如果需要單獨執行任務,那麼船上的1700名加強營陸戰隊員,就只能充當輕裝步兵作戰。塔拉瓦級的排水量則高達38000-44000噸。但船上的常規兵力配置,仍然是1700人的陸戰隊加強營。差別在於硫磺島級配備更加全面而強大的航空維持能力,並擁有獨立的船塢和大量擴增的重型裝備存放區。稍有常識就能看出,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單個營的部隊具備更強戰力。

塔拉瓦級具備功能強大的塢艙功能

為了在快速反應部署中不依賴船塢艦,塔拉瓦級被賦予了搭載2艘大型機械化登陸艇的能力。這種濱海搬運工式的船隻,可以直接將諸如主戰坦克、裝甲步兵戰車一類的武器送上灘頭。同時配置的人員登陸艇,也能同時將先頭步兵輸送上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部署兩棲戰車直接泅渡,進一步增強同步發起兩棲攻擊戰的兵力。

塔拉瓦級的航空運作能力也非常強勁

在同樣要緊的垂直登陸領域,塔拉瓦級可以搭載最多19架的CH53重型直升機,或26架CH46中型直升機。兩種飛機通常搭配部署,通過兩部專用升降機送上甲板。由於採用類似航母的全貫通甲板設計,塔拉瓦級可以同時釋放9架次CH53重型直升機或12架CH46中型直升機。搭配通過船塢進行平面登陸的部隊,足以迅速將全部戰鬥人員輸送到預定區域。這也是之前的直升機突擊艦所無法企及的“爆發式投送能力”。

準備搭乘CH46中型直升機的陸戰隊員

值得一提的是,垂直起降飛機技術也在70年代走向成熟。美軍也就經常在塔拉瓦級船上部署6架AV-8B攻擊機。如果有特殊需求,那麼該船也將成為搭載20+同類戰機的臨時航母。只是限於塔拉瓦級的“試驗”性質,美軍沒有在這個層面走的太遠。但之後根據其使用經驗改進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就在包括航空自持能力等方面做了進一步升級。時至今日的全新美國級+F35戰機配置,可謂是脈絡清晰的發展歷程。

垂直起降戰機的上船 也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冷戰後期的大部分時間裡,美軍都會繼續堅持1兩棲攻擊艦+2船塢艦的搭配模式。由於塔拉瓦和後續兩棲艦的能力提升,整個兩棲戒備大隊的輸送和反應能力都非常可怕。進入21世紀後,美軍又根據垂直起降戰機的能力提高,編練了配備巡洋艦或驅護艦的兩棲攻擊大隊。將由塔拉瓦級開創的獨當一面能力,繼續發揮上去。

冷戰標準的兩棲戒備大隊配置

21世紀出現的 兩棲攻擊大隊

在美國海軍之後,其他數個國家也用幾十年時間,陸續推出了自己版本的兩棲攻擊艦。除了需要隨時兼職航母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級之外,建造數量最多的莫過於法軍西北風級。但該型兩棲攻擊艦居然只有21000噸級的排水量,在美國同行面前顯得非常迷你。但若考慮法國人的實際需求,就不會覺得這樣的舉動非常稀奇。

法國西北風級與美式兩棲攻擊艦對比明顯

從搭載部隊數量來看,法軍單艦作戰失敗只有700多人,明顯比美軍的加強營配置少了50%。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西北風級同樣可以用船塢釋放各類登陸艇,並搭載包括主戰坦克在內的70輛裝甲裝置。在日常部署中,西北風級也需要單艦出動,活躍在遠離法國本土的西非、地中海、印度洋乃至中太平洋區域。因此,對於不是沒有能力建造40000噸級登陸艦的他們而言,差異還在其他方面。

西北風級同樣可以運載坦克裝甲部隊

西北風級與美式兩棲攻擊艦的最大差距,就在於航空運作能力。甲板上的6個起降點,雖然保留了供CH53重型直升機與MV22旋翼機的操作能力,但艦艇本身只攜帶NH90級別的中型直升機。也就是說,西北風級的平面投送能力與美式兩棲艦差距不大,但在垂直登陸領域存在很大差別。這種差異性的背後,還有兩國航空與國防預算水平的天壤之別。

西北風級的航空運作能力較差

法國一直堅持相對獨立的國防工業,並需要以更為有限的資源進行維持。因此,在諸多領域內就必須有所取捨。在維持高效能主力戰機的同時,放棄綜合難度更大的垂直起降飛機。因此,法軍不僅沒有研發AV8B或F35B一類的飛機,也捨不得花錢為陸戰隊進行配置。自然,作為載體的兩棲艦就沒有必要保持太強的航空維持水平,噸位降下來也是情有可原。

西北風級在設計之初 就只考慮了本中國產中型直升機

或許有人會說,法軍西北風級的主要任務,其實是在廣大海外省進行低強度戰備巡邏。也就是說,考慮能夠存在+必要的全面性,而不必為可能發生的近岸高強度衝突憂慮。此話當然不假,但隨時面臨最高強度戰爭威脅的南韓,同樣只有19000噸級的獨島號兩棲攻擊艦。這是因為韓軍的主要假想敵就在國境線以北,發起的兩棲登陸將以近海為主。因此,其海軍保留了大量坦克登陸艦和其他近海船隻。至於獨島號的意義,更多是點綴和未來轉型考慮,實際作用也明顯著眼於近代輔助。

獨島號的設計 明顯著眼於近海

因此,除了美軍級別的龐然大物之外,其他國家通常不會建造超過20000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如果遇到高強度衝突需要,那麼2-4艘小噸位的同類型軍艦,其實是更為穩妥的部署方式。因為軍艦的任何功能,都不會隨著體積膨脹而永遠成正比上漲。與其建造大而無當的孤艦,不如發展可以輪換或協同行動的多艘縮小版。若某艘船隻在戰鬥中失去功能,也可以由其他同級船隻進行填補。畢竟,哪怕美軍的40000噸級兩棲艦,也是會根據需要來抱團出擊。

抱團航行的塔拉瓦與黃蜂級兩棲攻擊艦

如果違反這一原則,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我們不妨想象下法國人,把西北風級兩棲艦擴大到超過美軍黃蜂級的60000噸大小。運載的步兵、裝甲車輛和登陸艇數目也跟著水漲船高,直升機數量也足以翻倍。但法國人自己沒有CH53或CH47級別的重型直升機,所以垂直投送與補給能力其實沒有質的飛躍。法軍也一直不願意採購垂直起降戰機,所以很難賦予超級兩棲艦以更多維度的作戰能力。

美式兩棲攻擊艦的多功能 需要全面的技術堆砌

最後,由於單艦造價和維護費用卻不可能經濟適用,因此真不如現在的3艘20000噸級西北風來的好用。否則,在艦船進入船塢休整的空檔期,是不是需要再投資1艘來填補空缺呢?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莫斯科啟用敘利亞一修船廠,美國、加拿大不滿,欲共同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