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到1951年6月10日防禦作戰結束,在半年左右的時間裡,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第三次戰役後)共發動了5次戰役。
我軍以輕武器為主要裝備的地面部隊對戰作戰經驗豐富、裝備精良、後勤到位且陸海空三軍完整齊備的所謂聯合國軍,五次戰役結束後,共斃傷俘敵23.3萬人,而我軍傷亡18.9萬人。而且,我軍把雙方的戰線從鴨綠江一度推到了三七線,敵人被迫從全面進攻轉入陣地防禦,我軍完美實現了預期的戰略目標。
志願軍越戰越勇
志願軍剛入朝時,麥克阿瑟是何等狂妄,根本不在乎志願軍參戰與否,美軍甚至聲稱,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結果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大家沒有想到,聯合國軍被打得一退再退,而總司令麥克阿瑟也因為連戰連敗,被撤職後灰溜溜回到美國,李奇微上任後,採用磁性戰術一度令志願軍很是被動,但我們也很快適應了敵人的節奏,更新了裝備、革新了戰法,讓名將李奇微也沒法徹底扭轉戰局。
5次戰役結束之後,雙方一度在三八線附近處於膠著。
經過半年的交手,美軍也知道了志願軍的實力和決心。美國國內也很清楚,再打下去,也不可能大面積地推進了,每前進一公里都要用幾萬美國大兵的生命來換。國內的反戰派甚至開始埋怨麥克阿瑟當初仁川登陸後,就不應該越過三八線,結果召來了志願軍,現在弄得無法收場。畢竟當時冷戰剛剛開始,美國的戰略重心一直是在歐洲,並不是亞洲。在歐洲,北約正在和蘇聯緊張對峙,而現在大批的金錢、士兵、航母、戰機耗在朝鮮,實在是得不償失。
麥克阿瑟
而且,美軍已經付出了難以承受的慘重代價,陣亡接近10萬人,消耗軍費已經超過了100億美元,而且隨著喀秋莎火箭炮、蘇聯空軍、蘇式武器換裝等新武器、新兵種的加入,志願軍火力明顯增強,美軍的傷亡與日俱增,軍費消耗也是一天比一天大。美國共有接近8個師投入在朝鮮戰場,而美國陸軍此時一共只有18個師,還有一半噸位的海軍艦艇、20%的空軍戰機停在朝鮮四周支援作戰。美軍每天都有人陣亡,每天都在花錢,卻無法取得進展,這自然引起了國內強烈的反戰聲討。
美國原本打算繼續增兵,透過對我軍取得兵力優勢實現軍事上的進展,但此時美軍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抽調的兵力了,除非在國內再進行全面戰爭動員,這也是不現實的。於是美軍只好在韓國就地招兵,經過訓練以後,補充到美軍各部隊,先後徵召了超過一萬人。由此可見,美軍在兵力上已經達到極限,戰爭潛力已經階段性地到此為止了。
而且,美軍還擔心的是,蘇軍地面部隊可一直沒動啊,誰知道蘇軍會不會上步?美軍想都不敢想,所以,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美軍打算跟志願軍和談。而另外的15國聯軍,有的已經被志願軍消滅得差不多了,有的本來就是打醬油的,大哥都說不打了,他們更不想打了,有的甚至已經開始撤兵了。
而作為志願軍來說,剛打完14年抗戰、接著又是解放戰爭、剿匪、土改,整個國家急需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本來就不想跟美軍打。但是美軍逼到我們家門口了,我們不得不接招,只能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我們裝備差、軍種單一,而敵人掌握著制海權和制空權,敵人的海軍隨時可以搞兩棲登陸,攻擊我軍側後。敵人的空軍不停的轟炸我們前線的戰士和後方補給線,我軍在白天根本不敢行軍。還說志願軍擅打夜戰,那還不是被敵人給逼的?
我們的行軍、追擊靠的是兩條腿,而敵人早已普及了摩托化,行軍全用汽車裝甲車,我們追他們,很難追得上,敵人追我們,我們只能頂。我們能用頑強的戰鬥意志頂住敵人進攻,也能穿插包圍敵人整師整軍的部隊,但是敵人一旦就地固守,用鋼鐵武裝成刺蝟,我們僅僅使用輕武器,很難完全殲滅團級以上的美軍部隊。
我們的後勤補給都是從東北轉運過來的,狹長的鐵路和公路線,敵機能夠輕易炸斷,特別是隨著戰線南移,補給線拉長,就更容易受到敵人攻擊,我們的補給物資有接近40%都被敵人炸燬。前線的戰士們有時候連基本的口糧都保證不了,彈藥更是嚴重不足。戰士們往往是餓著肚子作戰。我們是剛剛結束內戰的一個農業國,沉重的經濟負擔,也壓得我們國內的生產異常艱難。
所以志願軍方面也想談判停戰。
不過,我們也不打算就這樣上談判桌。我們想再透過一場戰役的勝利,獲得談判籌碼。所以就有了第六次戰役的作戰計劃。1950年5月,金日成找到彭總,提出第六次戰役的意見,希望在最晚7月,利用雨季敵人機械化部隊優勢減弱機會的發起攻勢。
彭總
就在這個時候,美軍主動找到蘇軍代表,提出和談,蘇軍也馬上告訴了中朝兩軍,經過慎重的考慮,中朝蘇三方決定邊打邊談。依然要發起第六次戰役,時間確定在八月。
6月30日,美軍前線總司令李奇微發表宣告,表示願意和談,結束戰爭。我方也馬上回應,同意談判。
李奇微
但是同時,偉人也向金日成和彭總髮電:中朝軍隊還需要積極備戰,絕不能給敵人可乘之機。
彭總根據偉人指示,對第六次戰役做了進一步完善:彭總計劃,談判必須以三八線為未來雙方分界,如果敵人堅持以實際佔領區為準,那我們就堅決發起第六次戰役,奪得談判籌碼。這次戰役的具體戰術是:抵禦敵人進攻,佯裝敗退,誘敵深入30-50公里後,再穿插、合圍敵軍,重新佔據戰場主動。爭取透過第六次戰役勝利,瓦解敵軍、打擊敵軍。
偉人估計到敵人也會邊打邊談,爭取籌碼,所以給彭總髮電,要求做好準備,防備敵人的正面攻擊和對後方的空襲。偉人還指示,一旦敵人再敢進攻,就抓住反擊機會,發起大規模的主動進攻。這和彭總第六次戰役的計劃不謀而合。
中朝談判小組
到了7月,談判雙方還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不過此時雙方在前線仍有零星戰鬥,規模都很小。敵人沒有按照我軍預期發動大規模進攻。所以,志願軍和人民軍在8月發起第六次戰役的計劃就取消了。
代司令陳賡
彭總依據指示,釋出作戰預令。
彭總在準備第六次戰役的同時,有一個很大的期待,那就是真正的志願軍空軍能夠參戰。但是從東北航校發來的報告說,空軍還未形成戰鬥力,11月份才可以參戰。所以,彭總改變了計劃,因沒有空軍支援,為減少志願軍傷亡,暫不發起第六次戰役。
就在我軍積極準備的時候,敵人也沒閒著。李奇微也想以打促談,為了破壞我軍的進攻準備,敵人決定轟炸我方的交通線進,即"絞殺戰"。
絞殺戰
敵人的目標有三個:一是破壞我方機場;二是斷絕我軍補給;三是展示空軍威力。總而言之,就是要增加談判籌碼。
8月18日,敵軍發動了大規模的夏季攻勢。同時開始大規模轟炸我方交通運輸線。
當時正是雨季,朝鮮發生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災,造成的危害遠超美軍轟炸。同時,敵人的轟炸也沒閒著。美空軍制定了嚴格的計劃,要求中型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部隊每天要摧毀30公里的鐵路,大型戰略轟炸機負責每天要摧毀一個機場和3座橋樑,航母艦載轟炸機在朝鮮東海岸每天要摧毀10公里鐵路。
在敵機的"絞殺"下,我方的鐵路有75%被摧毀,自北而南的鐵路運輸線基本斷絕。我軍已經無法保障後勤物資運輸。前方戰士開始缺糧,而且馬上寒冬將至,冬裝堆積在東北,無法發給將士們,彭總內心焦急萬分。
針對這種情況,中朝聯軍認為,在9月發動第六次戰役的機會已經失去,只能推遲到10月,甚至是11月。
鄧華在談判桌上也是百感交集,不斷給彭總髮電,希望我軍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獲取談判籌碼,希望,如果不能發動第六次戰役,也要打一次戰術反擊。
就在這時,敵軍再次進攻。雖然我們沒有空軍掩護、沒有足夠的彈藥發動進攻,但防禦戰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敵人在8月18日發動了夏季攻勢之後,又在10月1號發動了秋季攻勢。兩次攻勢,敵人沒有佔到任何便宜,但卻付出了巨大代價。中朝聯軍依託坑道工事和後方炮火,對前出之敵予以痛擊,兩次戰役共斃傷俘敵15.7萬,39軍的陣地經過兩次防禦作戰反而整體前伸了2公里。沒等我們進攻,敵人自己送上門來。依靠防禦戰,也有力支援停戰談判。
英勇的志願軍穿插反擊
彭總根據情況,做出最終決定,沒有空軍配合,暫時以防禦反擊代替大規模主動進攻,因為根據前期的經驗,積極防禦同樣能夠大量消滅敵人,給敵人形成巨大壓力。第六次戰役就此被徹底取消。
總之,我軍從1950年10月入朝,在半年時間發動了五次戰役,而在1951年6月之後,計劃中的第六次戰役一直沒有發起。主要原因是前五次戰役已經基本實現了最初的戰略目標,已經成功把戰線推至三八線,後期由於敵人連續進攻、後勤保障不足、空軍未能參戰等諸多因素影響,最終第六次戰役沒能打響。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志願軍以弱勝強、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永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