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老兵,是一個無比榮耀的稱呼。之所以老,是因為他們經歷了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苦難輝煌。那個歲月離他們很近,但是離我們已經太遠了。他們的老,換來了民族正年輕。

在浴血奮戰的年代,他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卸下軍衣,他發揮了革命軍人勇於吃苦、樂於奉獻、不怕艱險的革命作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初心”和“擔當”。

他叫馬崇德,1926年出生於耀州區南街村。雖已94歲高齡,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看到我們的到來,老人很是高興,提及當年的經歷,老人侃侃而談,頭腦清晰、思路明確。在老人的講述中,我們開始走入這位耄耋老人艱難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

1945年初,烽火連天,硝煙瀰漫,日寇的野蠻侵略,給中華大地帶來了數之不盡的苦難,18歲的馬崇德響應國家號召,加入了青年遠征軍207師620團,隨部隊從西安前往雲南曲靖集訓。老人說:“白天不停地訓練,穿的草鞋雙腳早已佈滿水泡,有些還灌膿。晚上'以地為床,以天為被',躺著就睡著了,雖然很累很苦,但一想到上戰場殲滅鬼子心裡就很激動”。

幾個月後,戰局驟轉,馬崇德隨部隊擔負滇緬公路保護及時搶修任務,主要是確保交通暢通,物資安全運輸。老兵馬崇德回憶,“當年,日軍想方設法要將公路切斷,斷絕外界的援助和當時中國與外界的聯絡,對滇緬公路進行嚴重破壞,對咽喉要道進行狂轟亂炸,也對來往的車輛進行轟炸,但每次轟炸剛剛結束,我們就撲上路面,及時搶修,甚至,炸彈仍在爆炸,空襲仍在繼續,硝煙仍舊瀰漫在大地天空,我們就已經開始了搶修工作。就這樣,我們用血肉之軀,保障了這條公路始終保持暢通”。

抗戰結束後,馬崇德看到國民黨政府私心滔天,於是,在1949年12月27日,衝出國民黨軍隊,率先起義,果斷脫離國民黨反動政府,加入中國共產黨。

退役後,馬崇德被分配到了孫塬鎮丁家山小學任教師,由於學校初建成,師資力量薄弱,人們思想落後,很多孩子不願意到學校接受教育,面臨諸多困難,馬崇德並沒有氣餒,他白天授課,晚上走訪群眾,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遊說。由於工作認真負責,成績突出,一年後被調到孫塬鎮惠園小學任校長,隨後在城關中學負責總務工作。老人說:“記得那時車站小學、東街小學沒有音樂老師,我就抽出時間義務給學生上課,還去北街民辦小學義務授課”。雖然沒有一分酬勞,他卻做得異常認真,沒有半分馬虎。馬崇德同志從事教育事業三十多年,用自己無言的行動,默默展現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

1984年馬崇德任耀縣第二屆政協委員,任政協學習組組長。期間,陝西省紫陽縣發生水災,馬崇德主動帶頭捐款捐物,倡議社會各界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幫助紫陽人民渡過難關。

退休後,馬崇德義務負責耀州區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老人說:“當時任務重、時間緊、經費少、難點多,我帶領組員認真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做到概念不混淆,登記不犯迷”。雖然有苦,有累,有說不出的委屈,有道不盡的挫折,但一直兢兢業業,奉獻自己的光和熱。

現在,老人雖已年過九旬,每天仍堅持讀書看報看新聞,關注國家和軍隊的發展,老人著作的《我與人民政協情》曾獲得耀州區政協成立三十週年“我與人民政協”徵文活動優秀獎。馬崇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革命軍人的責任擔當,彰顯了革命軍人本色。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軍遇到大麻煩,剛傳出一個極壞的訊息,網友:世界和平有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