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抗日戰爭勝利後,東北成了國共兩黨的爭鬥焦點。共產黨以林彪為主帥,向東北派去了2萬多黨政幹部和10萬多部隊,還有20多名中央委員,其中政治局委員4名。國民黨方面也不示弱,以杜聿明為主帥,向東北派出了大量精銳部隊。國共雙方在東北展開了3年的激烈爭奪戰。由於種種原因,國民黨軍三次易帥,先是杜聿明,再是陳誠,最後是衛立煌,但最終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杜聿明主持東北戰局每況愈下

國民黨進軍東北之前,蔣介石宣佈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杜聿明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蔣介石的得意門生,他上任後,利用美國的軍艦和空中優勢大肆向東北運兵。到1946年2月底,湧入東北的國民黨軍已達8個整編軍,並且這些部隊幾乎都是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他們分別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排名第一的新1軍,排名第二的新6軍等,它們不是全美械裝備就是半美械裝備。

請國民黨進軍東北之前,蔣介石宣佈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

因而,東北內戰初期,由於我軍的武器裝備遠不如國民黨軍等因素,杜聿明率大軍攻佔山海關後,一路向北推進。林彪率民主聯軍主力則一路北撤,最後有計劃的撤退到松花江以北,南滿只留下了民主聯軍第3縱隊和第4縱隊兩個縱隊。

1946年10月,杜聿明為了實行“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曾先後4次向我南滿根據地臨江等地進犯,我根據地軍民開展了四保臨江的戰鬥,史稱“四保臨江”。與此同時,我北滿民主聯軍為減輕南滿根據地的壓力,採取了“南打北拉”的戰術,3次渡過鬆花江南下作戰,史稱“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三下江南,歷時3個半月,共消滅國民黨軍4.3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此後,東北形勢驟變,東北民主聯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

1947年5月初,北滿民主聯軍主力在林彪的指揮下,相繼渡過鬆花江南下,發起了夏季攻勢。我左路軍前鋒首戰伏龍泉,再戰三盛玉,繼戰雙城堡,守敵都聞風而逃。5月16日晚,劉震率第2縱圍攻懷德,經一晝夜激戰,守軍5000餘人全部被殲。

攻佔懷德後,劉震又率部與1縱主力一起在大黑林子一帶設伏,將國民黨71軍88師和91師包圍。經過一晝夜激戰,88師全部和91師大部被殲,88師師長韓增棟陣亡。隨後,為擴大夏季攻勢戰果,林彪決定三戰四平。

四平守將是陳明仁,他指揮的守城部隊約有三四萬人。6月初,民主聯軍圍攻四平時,陳明仁本想撤出,但他怕出逃後可能會出現混亂局面,在路上極可能會遭到伏擊,他才決定守城。

6月11日,民主聯軍開始攻四平,國民黨守軍拼死抵抗,經過幾天激烈的戰鬥,陳明仁的守軍已傷亡過半,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杜聿明抽調的10個師的援兵向四平開來,林彪怕圍城部隊陷入被動局面,下令撤退。

四平雖然保住了,但東北民主聯軍發動的夏季攻勢使杜聿明損失8.2萬餘人,丟掉城市42座。此時的杜聿明已疲憊不堪,心力交瘁,對每況愈下的戰局一籌莫展。

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軍事行動——三下江南

陳誠到東北後局勢更加糟糕

1947年7月初,杜聿明的腎病加重,無力應付東北日益混亂的局面,他決定離開東北,到上海治病。8月3日,陳誠到東北主政,獨攬東北黨政軍大權。

陳誠主政東北後,首先將守四平有功的陳明仁撤職,其後,他又先後撤換了遼寧省主席徐箴、52軍軍長樑愷及各保安支隊司令,改由自己的心腹擔任。參謀長趙家驤勸他說:“總長將保安支隊司令全部撤換,他們會率部叛變投奔共產黨的。”

陳誠說:“誰要投,就讓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現在就繳他的槍!”

陳誠去東北之前,是國民黨軍參謀總長,由於他在關內指揮作戰屢戰屢敗,他想到東北打幾個勝仗挽回面子。他初到瀋陽,正是民主聯軍夏季攻勢結束,秋季攻勢尚未開始之時,他大吹要“消滅東北共軍,建立三民主義新東北”。隨後,他大肆擴軍,將東北的國民黨部隊擴大到14個軍,共計50萬餘人。

陳誠擴軍後,就準備和共軍大打一場。他認為杜聿明最大的錯誤是沒有掃清沈錦線以西的共軍。因此,他的第一仗就選在沈錦線以西地區。9月9日,他指揮5個師的兵力,進剿錦州以西的冀熱遼根據地。

9月13日,冀熱遼軍區領導人程子華、黃克誠指揮8縱、9縱等部隊,首先將來犯之敵先頭部隊暫50師的2個團殲滅於梨樹溝門。暫22師聞訊後,急忙掉頭東逃。但被8縱23師在楊杖子地區追上,其他師也相繼趕到,並將其包圍。

暫22師師長龍澤匯立即向陳誠求救。陳誠命王鐵漢的49軍馳援,王鐵漢初到東北,不知民主聯軍的厲害,想與民主聯軍比一比高低。當49軍進至虹螺地區時,暫22師已被全殲。王鐵漢以為找到了我軍的主力,督師向楊杖子地區急進,這正好扎進了我軍的袋形陣地。戰鬥於21日上午開始,經一晝夜激戰,全殲被圍之敵12000人,王鐵漢化裝逃跑。

1947年10月1日,林彪趁中長路四平至鐵嶺段敵防守空虛之際,集中7個縱隊發起了秋季攻勢。經50天的戰鬥,共殲敵6.9萬餘人,收復城市15座。

1947年12月15日,東北民主聯軍發動了冬季攻勢。2縱、7縱等部隊,冒著呼嘯的北風和滿天大雪,突然包圍法庫、彰武等城。陳誠得到法庫被圍的訊息後,異常震驚,他望著窗外零下二三十度的惡劣天氣,問參謀長趙家驤:“共軍是佯攻,還是……”

“杜長官馬失前蹄就是在去年冬天,冬天是共軍活動最猖獗的時候,因為我軍將士要‘冬眠’了,而共軍全是一些亡命之徒。”趙家驤說完,又補充說:“趕快派兵去馳援法庫吧,晚了就完了!”陳誠這才如夢初醒,急忙打電話讓廖耀湘去救援。

陳誠與夫人譚祥的合影

當陳誠調兵去解法庫之圍時,民主聯軍聲東擊西,以1個師佯攻法庫,主力於12月23日突然包圍彰武,28日發起總攻,經5小時激戰,全殲49軍79師9000餘人。

1948月1月1日,陳誠為解除對瀋陽的威脅,急調15個師的兵力,分三路在100千米的正面,呈扇形向瀋陽西北推進。林彪決定,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戰鬥力較弱的左路軍新5軍。

1月2日,在6縱的引誘下,新5軍進至公主屯。激戰3天,其他縱隊的民主聯軍紛紛趕來,軍長陳林達見勢不妙,急電陳誠想退守遼河。陳誠對改變原作戰方案舉棋不定,耽誤了1天,結果新5軍陷入了重圍。陳林達又向附近的廖耀湘、劉安琪求救。但廖耀湘雖離公主屯不遠,卻畏縮不前,不敢前去解圍。劉安琪率71軍雖極力向前,但卻受到我軍的頑強阻擊。

圍殲戰從1月5日下午開始,至1月7日下午結束,共殲敵20200人,軍長陳林達被俘。

蔣介石得到新5軍被全殲的訊息,極為震驚。1月10日,蔣介石飛往瀋陽問罪。陳誠將責任推到部下身上,說將領不服從命令,要求懲辦兵團司令廖耀湘和新6軍軍長李濤。

在當晚召開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痛斥廖耀湘、李濤:“你們不服從命令,不顧國家民族利益,新5軍被圍,你們近在咫尺,卻按兵不動……”

廖、李兩人遭到無端痛罵,不服氣,他們先後站起來申辯:“我們並沒有接到援救新5軍的命令呀,這實在太冤枉了!”

陳誠也站起來,3人相互爭吵。最後陳誠理屈詞窮,只好無可奈何的說:“新5軍被消滅,責任全在我,不怪各位將領,請校長按軍法處置我!”

蔣介石見一時難以處理,就說:“現在仗正在打著,功過是非等戰爭結束後再說!”

衛立煌是抗日名將,曾指揮中國軍隊遠征緬甸和印度

蔣介石離開瀋陽後,陳誠認為東北的局面已經無法收拾,他應想辦法儘快跳出這個火坑。於是,他以病重為由,向蔣提出辭職。他怕蔣不允,就讓他的夫人譚祥去找宋美齡走“內線”,因譚祥是宋美齡的乾女兒,兩人關係非同一般。宋美齡經乾女兒一纏,動心了,對蔣介石說:“辭修已病得無法起床了,東北局面這樣亂,應趕快換個得力的人去應付!”

蔣介石也覺得陳誠不宜再主政東北了,應該換人,但誰能扭轉東北危局呢?宋美齡提出讓衛立煌去。蔣認為衛立煌確有能力,但就是不太聽話,現在沒辦法,只有讓他去了。

衛立煌接管東北後也沒能挽回敗局

衛立煌是抗日名將,曾指揮中國軍隊遠征緬甸和印度。1946年回國後因不願參加內戰,蔣介石派他出國考察。他剛一回國,蔣介石就想讓他去東北接替陳誠。

起初,衛立煌不想去東北,蔣介石和他一談,他極力推辭。蔣介石又派張群、顧祝同等人作說客。張群以替朋友考慮的口吻說:“以私人關係而言,我也不贊成你去東北。但為國家前途計,希望你去東北挽回大局。”衛立煌在各方壓力下,只好說到東北看看再說。

1948年1月17日,蔣介石任命衛立煌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隨後,陳誠就悄然離開瀋陽飛回南京。他逃離東北戰場後,就有東北高階官員說:“陳誠初來東北氣勢洶洶,不可一世,原來是一個草包,到緊要關頭他就逃了!”還有的說:“陳誠人小鬼大,他說同瀋陽共存亡,最後以手槍自殺,那是想騙各將領自殺,他才不自殺呢!簡直是個騙子!”

國民黨召開國民大會,白崇禧作軍事報告時,臺下代表紛紛站起來大喊:“殺陳誠以謝國人!”“不讓陳誠逃往美國!”“到上海把陳誠扣起來,解南京法辦!”……陳誠聽到代表們的呼聲,只好躲進上海陸軍醫院裡,治他的老毛病十二指腸潰瘍。

1948年初,衛立煌一回國,就被蔣介石任命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

衛立煌到東北時,民主聯軍的冬季攻勢還沒結束。1月26日,49軍26師在新立屯被全殲。2月6日,民主聯軍攻克遼陽,全殲守軍新54師等部1.7萬餘人。2月9日,民主聯軍解放鞍山,殲守軍52軍25師1.3萬人。接著,民主聯軍第四次戰四平,僅用24小時,就全殲守軍1.9萬人。

衛立煌剛上任就丟城失地,好幾個整師被殲。當上述各城市遭到民主聯軍圍攻時,蔣介石命衛立煌派兵解圍,衛一概置之不理,他見死不救的理由是:“共軍的目的和戰術是圍城打援,我們不能上共軍的當。”

衛立煌的戰術是收縮兵力固守大據點,一旦時機成熟,再打通各據點間的聯絡,第三步是擴大佔領區,即:“固點—連線—擴面。”

蔣介石一心想打通沈錦線,將瀋陽主力調往錦州,他的理由是,錦州靠近華北,一旦出現危急,可與華北的部隊互相支援,進可以奪東北,退可以撤往關內。

而衛立煌卻要堅守瀋陽,保全東北。他的理由是,瀋陽周圍有大量的共軍,部隊撤出後在半途中有被殲滅的危險。再者,瀋陽主力一旦撤往錦州,東北基本上都丟了,這會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

蔣、衛兩人各人都堅持自已的意見,反覆爭論,直到遼瀋戰役結束,兩人的爭吵才算完結。

東北人民解放軍經過1947年的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勢,共殲敵30萬餘人。冬季攻勢結束後,國民黨軍已被分割包圍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大據點。衛立煌率30萬兵力駐守瀋陽,鄭洞國率10萬兵力防守長春,範漢傑率15萬兵力防守錦州。而此時,東北人民解放軍已發展到105萬人。

毛澤東決定發起遼瀋戰役,先攻打錦州,消滅範漢傑集團10萬餘人。接著和平解放長春,10萬國民黨守軍土崩瓦解。隨後又在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殲敵10萬餘人。最後解放瀋陽和營口。遼瀋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2萬人。

衛立煌戰敗坐飛機逃離瀋陽到北平後,見到了華北“剿共”總司令傅作義。傅作義拿著蔣介石給他拍來的扣押衛立煌的電報,讓衛立煌看,衛接過電報一看,只見上面寫道:衛立煌對於指揮部署,遲疑不決,貽誤戰機,失陷東北,撤職查辦,看即扣留。中正手諭。

不久,衛立煌趁亂包租一架飛機飛到廣州,在準備去香港時被保密局特務認出,押回南京,軟禁起來。1949年,蔣介石宣佈下野後,衛立煌就攜家人趁機逃到了香港。1955年3月,衛立煌回到了大陸,受到毛主席的熱情接待,並得到政府的重用和安排。

東北戰敗後,杜聿明離開東北到了北京。當傅作義問及東北解放軍的情況時,杜說:“東北共軍將近百萬,很快就會入關,它的戰略戰術、武器裝備及戰力遠遠超過關內共軍。從軍事上講,共產黨1年以內可統一中國。”事實證明,杜聿明的預測是正確的。

最新評論
  • 1 #

    整個東北戰場殲敵怕有八九十萬吧,如47年春秋冬三次戰設殲敵三十萬,遼瀋殲敵47萬,再加上47年以前的一年多,八九十萬是有的。

  • 2 #

    哈爾濱機關已經準備撤退中蘇邊境,馬歇爾以停止美援條件命令杜聿明停戰退兵。一個寶貴冬天進行土地改革擴軍備戰……

  • 3 #

    林帥威武,向英勇善戰的四野子弟兵致敬!

  • 4 #

    喜歡看這類文章,謝謝作者

  • 5 #

    在馬歇爾來中國前,東北民主聯軍的口號由吃菜要吃白萊心,要打就打新一軍,改為只要不打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軍

  • 6 #

    永遠的戰神一一林總

  • 7 #

    有歷史水準的文章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襲擊出早操敵人,炸燬日軍飛機:看1943年時兩位少將是怎麼在河北抗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