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的二戰上空,德軍有一種恐懼的空中力量存在,把各個對手都嚇得不輕,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死亡呼嘯”斯圖卡戰鬥轟炸機。但同樣,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蘇軍也有一種令法西斯聞風喪膽,也被德軍稱為“黑死神” 的伊爾2對地強擊機。
伊爾2強擊機是二戰期間蘇軍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單翼單發雙座機。該機於1939年底首次試飛,但軍方認為它的速度、航程和裝甲都顯得不足,要求將這種雙座機改為單座機。
改進後伊爾2換裝了功率更大的1600馬力的AM-38發動機,飛行員背部防護裝甲厚度也從7毫米增加到12.7毫米,其本身更像是一種“飛行坦克”。
伊爾2強擊機上的武器裝備也有所加強,機翼上安裝的4挺7.62毫米機槍中有2挺改為20毫米的航炮,機翼上掛載了8枚當時最先進的火箭,既可對空又可對地發射,還可掛500千克的炸彈。
這種強擊機對敵方地面目標,特別是坦克具有強大的突擊力,完全可以和德軍的斯圖卡轟炸機相媲美。但單座的伊爾-2強擊機在實戰中效果並不理想,容易遭到地面火力的攻擊。
而且當時這種強擊機上面一個飛行員精力確實也不夠用,一人難以勝任飛行和攻擊的雙重任務,因此,伊爾2強擊機後來又不得不再次改成雙座攻擊機。
從1942年下半年起蘇軍強擊航空兵部隊開始採用伊爾2強擊機。它的後部自衛機槍有效地阻止了敵機從後側方的攻擊,生存率提高了30%。
伊爾2強擊機在戰鬥中常常採用獨特戰術:以4機編隊在高度800米進行巡邏,一旦發現地面目標,立即分散並輪番對目標實施俯衝攻擊,使用火箭彈和航炮對坦克等進行攻擊,效果非常出色。
它在低空俯衝時刺耳的呼嘯聲,和斯圖卡轟炸機一樣,也給敵軍極大的心理恐懼。後來設計師伊留申又從被擊落的教訓中,去總結經驗改進,他認為一定要保護好飛行員和油箱等關鍵部位,因此決定對飛行座艙、油箱和發動機等部位不斷提高裝甲的厚度。
1943年夏季庫爾斯克會戰中,伊爾-2改裝了2門37毫米航炮,並加裝了反坦克炸彈。7月7日,伊爾-2強擊機機群20分鐘就擊毀了德軍坦克70餘輛。在另一次對坦克叢集突擊中,2個多小時又擊毀敵坦克270多輛,戰績非常耀眼。
伊爾2強擊機無愧為德軍口中的“黑死神”,它在戰爭期間一直成為蘇聯空軍的主力,整個二戰中一共生產了3萬6千多架,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雙座機它也是二戰中產量最多的飛機。
伊爾2的產量佔二戰蘇聯飛機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對於一款1941年才服役的飛機,產量如此之大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個奇蹟。蘇聯正是通過大量生產T34和伊爾2這樣簡單實用的陸空“鋼鐵洪流”,最終奪取了衛國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