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我們說到了中途島戰役最關鍵的時候,因為美日雙方的航母空戰,出人意料地製造了兩個“意外”。這兩個意外足以讓美軍決勝,一舉擊潰日本海軍力量,成為新時期的海上霸主。
我在拆解這個戰爭的過程,主要著眼於雙方戰略戰術的一些細節,因為這場戰爭是逐節推進的,甚至在決勝局之前,美軍還是沒有取勝優勢的。中途島海戰的迷人之處恰在這裡。
所以,每一節對戰細節的資料,實際上只針對當時的具體情況。前兩節中,因為資料的問題,有人質疑,比如,明明日軍準備的是6艘航母,為什麼寫5艘?實際上這個問題在第一節已經仔細講過,日本人的戰術佈置是分五組,南雲忠一指揮的聯合打擊艦隊是4艘航母,實際上整個戰役投入戰鬥的日本航母為5艘。這個問題很簡單,這不是鬥地主,上來兩王帶四個二全扔出去。
再比如有人質疑南雲奇襲中途島,美軍陸基飛機有 174 架,為啥你寫戰鬥中只起飛 25 架(實際上我寫的是6 架“野貓”、20 架“水牛”,共 26 架)?
這問題也再簡單不過了,戰術佈置就是這樣,美軍派出的空中攔截編隊佈置就是如此,並非坐在家中看數量,覺得數量多就全飛上去,穩贏了。
其實中途島戰役網上很多人寫過,但我尚未見有人如我這般寫法的。我希望的是將這場戰役中更加細節的一些東西寫出來,從細節上去看一場戰爭對兩個國家的影響,甚至對於世界的影響。
實際上,中途島海戰美軍能勝的關鍵,就是戰爭中出現的偶然因素導致的。這其實比戰爭本身的戰略戰術更讓人深思。
因為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有很多東西並不是靠先進的情報能力能左右。實際上,正如上節所講,美軍的優勢在於“情報比較準確、士氣比較高漲”,除此之外,實力尚不足以完全的正面對決。
但海戰中,航母這玩意兒是不斷移動的,那時間的情報實際上不足以完全確定它準確的行蹤。所以,2019版的《決戰中途島》電影中就表現得很到位,美軍當時的情報是提前分析出來的,只確定了日軍大概在什麼方向和位置有動作。
但戰爭中又是另外一種情況,瞬息萬變,情報根本跟不上。這就是為什麼兩軍有無數的潛艇、水上飛機、艦載機進行搜尋,甚至出現了“盲戰”的情況。
在最後一波空戰中,日軍依舊是佔上風的。但因為美軍孤注一擲的飛機進攻,從 7 點 02 到 8 點 06,美軍“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母才讓 67 架“無畏”俯衝轟炸機、29 架“蹂躪者”魚雷轟炸機、20 架護航的“野貓”戰鬥機完全升空。
日軍提前得到了訊息。所以美軍派出去的飛機撲了個空。
因為南雲忠一下了一個命令:整支艦隊以 90 度改變航線,以避開逐漸接近的敵方戰機。
這讓他們躲過了新的攻擊,因為日軍艦隊的艦載機正在“換彈”。
美軍雖然撲空了,但意外出現了。
01 航母空戰打出了“意外”因為南雲忠一讓艦隊90度改變航線,這就讓日軍艦隊轉向了東北方向,他們原先是往東南方向的。並以 20 節的航速遠離原地。
美軍轟炸機撲了空是理所當然的。
但巧的是,因為雲層的阻隔,美軍空中編隊的俯衝轟炸機和魚雷轟炸機飛散了。
當時美軍的魚雷轟炸機中隊是由沃爾德倫率領的第 8 魚雷轟炸機中隊,他們是協同第 16 特遣艦隊的其他戰機編隊的。
但當他們到達地點是撲空了。
這也沒辦法只能返回。
5 分鐘後,沃爾德倫突然發現海平線附近似乎有戰艦的煙囪正在冒濃煙,於是,他下令魚雷轟炸機轉向北方。
這實際很冒險。因為當時的艦載機效能就那樣,燃油不足以長時間飛行。
然而,相比於日軍攻擊艦隊的指揮官南雲忠一的猶豫,這位飛機中隊的指揮官明顯更決絕。
戰場上,戰機都是稍縱即逝,這就要求指揮者決斷明快。
沃爾德倫的戰術是這樣的,擺動機翼,然後將編隊聚攏,直飛發現濃煙之處。
沃爾德倫也是個狠人,其實他的飛機不怎麼樣,這個戰術其實也不有利,就像他自己寫的那樣:
“我最大的希望,使我們能遇到有利的戰術形式,但如果我們不能……”
這時候就是不有利,因為日軍有猛烈的防空炮火和戰鬥機防禦。當然,他們那時候並不知道南雲忠一正把自己的防禦拆了。
沃爾德倫的中隊,只有 15 架魚雷轟炸機,都是從“大黃蜂”號上飛起的。魚雷轟炸機,進攻航空母艦時,其實往往都是送死,這一點不管美軍還是日軍都是一樣的。因為魚雷轟炸機必須採取低空、直線和平行飛行路線,這樣才能讓魚雷對準航母。而日軍還有 60 架“零”式戰鬥機嚴陣以待。
“零”式戰鬥機在當時很強的,這個中隊的飛機一個一個地被擊落。
最後,只有格里駕駛的“蹂躪者”躲過了“零”式戰鬥機的襲擊,他衝到了距離一艘他無法識別的航母700 多米的地方,但是魚雷自動釋放裝置失靈了,這位飛行員手動投放魚雷。
這時,飛機正好經過日軍航母的艦橋。
據這位活下來的飛行員格里所說,他看到了那艘航母上的艦長正在艦橋上“跳上跳下,活像下了地獄”。
而後,格里的飛機穿越了航母的飛行甲板,那裡密佈著加油管道。
這人命大,他最後被“零”式戰鬥機擊落,並在第二天才成功給自己的救生筏充氣,而且運氣很好地遇到了一架“卡塔琳娜”水上飛機,才得以生還。
沃爾德倫的中隊,15 架飛機、30個機組成員,就他一個倖存者。
與沃爾德倫一樣的是,“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美軍第 6魚雷轟炸中隊,也因為撲空,選擇往北飛。
上午 9 點 36,日軍“赤城”號航母正在給其他航母打停火訊號,美軍第 6 魚雷轟炸中隊恰好發現了它。
這個中隊當時只剩下 14 架“蹂躪者”魚雷轟炸機,然後排成一行,準備攻擊。
日軍當然也發現了,當時日軍是比較被動的,因為航母遇上魚雷,其實很脆弱。而南雲忠一下令所有飛機換彈,又被輪番干擾,防禦實力大打折扣。
日軍的做法是,把“赤城”號轉身,儘量以航母艦尾對著攻擊方向。這樣,美軍第 6 魚雷轟炸中隊就不得不選擇機動尋找更大的正面進攻。
日軍防空戰鬥機就有時間調整並反擊。
這其實對美軍第6魚雷轟炸中隊很被動,他們的飛機其實一般,這些飛機的時速也就稍高於 160 千米每小時,而且沒有戰鬥機護航。所以,他們是分散的。
進攻的目標也不是固定靶子。日軍“赤城”號航母當時的航速很高,大約 25 節。
第 6 魚雷轟炸中隊費盡力氣,還是調整好了他們的攻擊陣位。
日軍的“零”式戰鬥機也開始反擊。
結果是,第 6 魚雷轟炸中隊的 14 架飛機,只回去了 4 架。
而且,一個都沒打中。
美軍的失誤之處在於,這些航母、飛機中隊之間的協作不夠密切。
與此同時,美軍還派出了第 3 魚雷轟炸機中隊,結果在中途就被日軍“野貓”戰鬥機群追上,幸虧雲層救了命。而他們也確定了日軍4艘航母,因為前幾輪的攻擊,這些航母分散了,相距約 22 千米。
而後,第 3 魚雷轟炸機中隊就被日軍防空戰鬥機打垮了,12 架,倖存 5 架。
按照日本人淵田美津雄的記載(他當時正在“赤城”號航母甲板上全程看了美軍的進攻):
“敵機一架接一架被擊落……從右舷前方襲來的 14 家敵軍魚雷轟炸機半數被擊落,從左舷前方襲來的 12 架敵機也只剩下 5 架了……隨後兩隊敵機都飛到了發射陣位,大家都等待著’赤城’號為目標的魚雷濺水而來,但很奇怪,敵軍沒有投放魚雷……’飛龍’號和’赤城’號的炮手向敵機猛烈開火,零式戰鬥機緊緊追擊,敵機數量不斷減少。最後,只有 7 架敵機向’飛龍’號發射了魚雷,右舷 5 顆、左舷 2 顆……共有 40 多架魚雷轟炸機參與了這次攻擊,其中 7 架投放了魚雷,但都沒有命中……”
但不得不說,美軍還是很有勇氣的,即便淵田美津雄在記載中也說了美軍的勇氣。
實際上,這次襲擊,美軍3 艘航母,共發起了七輪襲擊,出動 83架飛機,37 艘被日軍擊落。
但從這些進攻之後,南雲忠一的4 艘航母陣型被打散了。“加賀”號、“蒼龍”號離“赤城”號有 5500 千米,“飛龍”號在海上根本看不到了。
這時候,日本人知道了美軍的航母確切位置。
而日軍的航母陣形亂了。
足以讓美軍決勝的意外來了。
02 兩個足以決勝的“意外”,日軍損失三艘航空母艦因為日軍發現了美軍航母的確切位置,所以,在 10 點 20 的時候,南雲中下令,讓“赤城”號上的所有飛機九位,引擎預熱,10 點 30 開始總攻。
即便現在的美軍歷史中,也承認如果這次總攻成功,美軍的 3 艘航母可能就是沉入水底的命運。
但是,兩個意外救了美軍。導致結果出現驚天逆轉。
因為那 7 輪的魚雷轟炸機不要命的進攻,導致南雲艦隊的“赤城”號很偶然地選擇了一條非既定航線。
一句話,它脫離了艦隊,並且一時之間找不到日軍其他的航空母艦,順便還把日軍的防空巡邏戰鬥機吸引到了海平面附近。
這是第一個意外。
第二個“意外”很無厘頭,因為有“人”亂入攪局。
攪局的是一艘美軍潛艇“鸚鵡螺”號。
它也是偶然地,誤打誤撞地直接闖進了日軍第一航空艦隊的防線之內。
而後,它被發現了。日軍派出了一艘“嵐”號驅逐艦,加速衝出航母防禦圈,要給“鸚鵡螺”號投放深水炸彈。
深水炸彈投放完,也沒炸到“鸚鵡螺”號。“嵐”號驅逐艦就加速趕回自己的航母防禦圈,海面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白色尾巴。
6 月 4 日上午 9 點 55 分,美軍“企業”號航母的俯衝轟炸機中隊的指揮官發現了這條“白色尾巴”。
美軍正愁找不到南雲忠一的航母位置呢,因為此前南雲改變了航向。
於是,美軍“企業”號航母俯衝轟炸機中隊的指揮官麥克盧斯基推測這艘驅逐艦是急著回去找“媽媽”——航母。
他當時是在 4000 多米的高空發現的。
但他果斷命令麾下 37 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排好隊形,順著這條“白色尾巴”,一直朝東北方向前進。
上午 10 點 20 分,正好是南雲忠一下令的時間,“赤城”號、“蒼龍”號、“加賀”號,正在往西北方向航行,日軍艦隊組成一個“周長大約 13 千米的環形”。
“飛龍”號航母在最前面帶頭。
麥克盧斯基立即決定發起進攻,所有俯衝轟炸機從 4000 米高度下降,以每小時 518 千米的速度,呈 70 度角度俯衝投彈。
這時候,日軍很有把握的要去剿滅美軍航母,天空中沒有任何“零”式戰鬥機,因為所有“零”式戰鬥機都在海平面附近或者航母甲板上,正是千載難逢的進攻機會。
美軍的俯衝轟炸機,帶著 226kg 或者 453kg 的炸彈衝了下去。
那位叫淵田美津雄的日本人也有記載,因為最先遭殃的就是他所在的“赤城”號——
“能見度良好,雲高 3000 米,雲層偶爾散開,給敵機的接近提供了很好的隱蔽條件。10 點 24 分,從艦橋的話筒裡,發出了開始起飛的命令。飛行長搖動著小白旗,第一架零式戰鬥機開足馬力,飛離了飛行甲板。突然,瞭望哨喊道:’俯衝轟炸機!’我抬頭張望,看到 3 架黑色敵機朝著’赤城’號垂直俯衝下來,一些機關炮開始向敵機猛烈射擊,但已經晚了……”
當時日軍航母的情況是,許多戰機停在艦載機的停機坪上,正要把高爆炸彈換成魚雷。
然而,這個地方也炸了。
落在“赤城”號上的第一顆炸彈是一顆“近失彈”,距離艦橋的正橫面——與船之龍骨成直角的平面——只有 10 米左右。
第二枚貫穿甲板,在機庫內爆炸。
而後,就像南雲忠一的參謀長說的那樣:
“船上發生了一場可怕的火災,就像身處阿鼻地獄一樣。”
幾秒之內,爆炸不斷,“赤城”號的核心部分就被火焰吞沒了。
南雲忠一拒絕離開艦橋,被屬下們拖出去了。
其它兩艘日軍航母也一樣,“加賀”號更嚴重,被 4 枚炸彈命中,第一枚落在艦橋正前方,正好把一輛油罐車引爆了,燃油飛濺,很多日軍其實是被燒死的。
“蒼龍”號航母的命運也一樣,他是被美軍的最後一批航空母艦艦載機編隊攻擊的,全部來自美軍“約克城”號航母。
但它“受傷”可控,拼命地逃,帶著火以 2 節的速度逃離戰場。
這時候,又一個偶然的“意外”發生了。
之前那艘為美軍帶路的“嵐”號驅逐艦不是去趕美軍“鸚鵡螺”號潛艇嘛,投放了深水炸彈,“鸚鵡螺”號也得跑呀,它跑到了深水區。
後來又浮起來,潛望鏡剛伸出海面,就碰上了日軍“蒼龍”號航母帶著火逃跑。“鸚鵡螺”號就跟著“蒼龍”號跑了 3 個小時,直到距離接近。
一顆魚雷過去,砰!
“蒼龍”號航母斷成兩截,沉入海底。
從 6 月 4 號的上午 10 點 25 分到 10 點 30 分,僅僅 5 分鐘,太平洋戰局形勢逆轉。眨眼之間,美軍的航母就是日軍的三倍了。
南雲忠一帶著他所能率領的那一艘“飛龍”號航母,中午 11 點,18 架俯衝轟炸機和 6 架戰鬥機進行第一波復仇;下午 1 點 31 分,放飛 10 架魚雷轟炸機和 6 架戰鬥機,進行第二波復仇。
日軍第一波復仇,甚至把美軍“約克城”號打殘了,船上到處都是火。但美軍具有出色的損管能力,到下午 1 點 40 分,“約克城”號起死回生,恢復了 20 節的航速。但日軍第二波復仇又撲上來,因為“約克城”號的雷達系統壞了,把敵機當成友軍,結果又被打殘了。
不過,結果是,“約克城”號在美軍棄艦之後,還在海面上漂了幾十個小時。最後被美軍潛艇找到,並“救”了回去。
至於日軍的“飛龍”號,就沒人救了。“企業”號航母艦載俯衝轟炸機炸一波,摧毀了所有指揮控制裝置。中途島的“空中堡壘”轟炸機再炸一波。
6 月 5 日凌晨,“飛龍”號航母上的日軍,鄭重其事地將他們的天皇“御真影”轉移,然後棄艦。艦長陪著他的航空母艦,一起沉到海底。
中途島海戰宣告結束,美軍憑藉那兩個不可控、偶然的“意外”,一戰定江山,海上霸權從日本移到了美國,一直保持數十年。
日本人的苦難並沒有隨著4艘航母沉海而消失,日本中途島佔領部隊的 2 艘巡洋艦,“最上”號和“三隈”號在撤退時,竟然由於操作不當發生了碰撞,失去了航行能力。“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又對它們進行了一輪攻擊,兩艘艦船的日本人為了天皇拼命而戰,美國人也沒討到什麼好處。最後,“最上”號勉強倖存,“三隈”號被日本人遺棄。
南雲忠一陰鬱地警告他的上司山本五十六:
“敵人仍有4艘航空母艦(南雲原話,實則只有3艘)……6 艘巡洋艦和16艘驅逐艦。它們正在向西航行(也就是往日本本土方向航行)。而我方所有的航母都已經無法行動了。”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3年後,到日本本土的不只是航母,還有“小男孩”和“胖子”……
ps:關於“中途島海戰”中航母空戰請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