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25日,揭開抗美援朝戰爭序幕。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這個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採取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連續進行了五次戰略性戰役。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禦作戰。
志願軍出征
對一個國家、民族落後的痛苦體味最深的,莫過於它的軍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一出兵就震驚了世界。兩次戰役就把聯合國軍推過三八線,解放了整個北方;五次戰役就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打掉了美國的勝利希望,美軍三易主帥,一個比一個更氣餒。美國前國防部長馬歇爾坦白承認:“神話揭穿了,別人以為我們是一個強國,而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美國不可戰勝的歷史終結了。然而,志願軍所付出的犧牲卻未必為人們所知。
一、血戰飛虎山
飛虎山阻擊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次戰役,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阻擊敵人,為志願軍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第50軍、第66軍在朝鮮戰場西線部署形成包圍之勢贏得了時間和戰機,讓擁有大量飛機、火炮、戰車的“聯合國軍”陷入了我軍的“誘敵深入”計劃。
範天恩率335團誘敵深入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後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奉命沿清川江左岸向軍隅裡、新安州攻擊前進。1950年11月4日拂曉,該軍第112師第335團攻佔飛虎山。飛虎山位於價川東北,扼制平壤―滿浦鐵路,地勢險要。美軍第8集團軍以南朝鮮(韓國)軍第7師及美軍一部,於當日向飛虎山發起猛攻。15時起,進攻部隊在數百架次飛機和60餘門火炮支援下,以密集隊形實施輪番攻擊。志願軍第335團在缺糧少彈,連續作戰十分疲勞的情況下,憑藉臨時構築的簡易工事,頑強堅守五晝夜。作戰中,為減少敵地面和空中火力襲擊所造成的傷亡,以小分隊扼守陣地,主力則疏散隱蔽,逐次投入戰鬥。當地朝鮮人民群眾給志願軍送飯,幫助搬運彈藥,有的還與志願軍戰士一起戰鬥。戰至8日23時,第335團根據誘敵深入的作戰計劃,撤出飛虎山陣地。此戰,第335團先後擊退美軍、南朝鮮軍連以上兵力的攻擊57次,斃傷俘其1800餘人,自身傷亡700餘人,勝利完成了阻擊任務。
志願軍一個團對付美軍一個師,5個晝夜,擊退57次進攻的戰鬥,是連美軍也為之驚歎的“血戰飛虎山”阻擊戰。志願軍335團用五個晝夜打了個漂亮的阻擊戰。
在這場戰鬥中,負責阻擊任務的志願軍在只有一個團的兵力,只裝備了土槍和炮火的情況下,面對美軍一個師的兵力,以及飛機的輪番空襲,大炮地毯式轟炸的情況下,拖慢了美軍的進攻速度整整五天之久。最終連美軍該師的師長都不禁感嘆,到底是什麼東西支撐了這幫中國人。
當時第一場戰鬥結束之後,志願軍第38軍奉命在飛虎山與敵人糾纏,其中的主力部隊故意示弱,準備誘敵深入。而當時守衛月峰山的一個營則在剛剛擊退敵人的進攻之後,準備找機會反擊。
志願軍335團在向敵軍發起反擊
11月5日凌晨,該營趁著天還沒亮,抹黑來到敵營附近,將手榴彈傾瀉而下,成功對美軍有生力量造成重大傷亡。當時的飛虎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敵人在短暫地吃了苦頭之後重整旗鼓,準備對最重要的陣地,也就是飛虎山,展開猛烈的進攻。
335團面對美軍突如其來的進攻,似乎有些猝不及防。因為他們主要負責的任務是進攻,突然的由攻轉防,根本沒有足夠的鐵鍬來挖戰壕。為了抓緊時間搭建防禦工事,所有的人要麼上刺刀挖地,要麼徒手搬石頭,在天還下著雨,氣溫急轉直下的情況下,大家都賣力地趕在美軍來襲前挖好戰壕。
即日白天,美軍的一個師對這個陣地發起了進攻,18架飛機,幾十門火炮,對我方的前沿陣地展開了輪番轟炸,似乎要把整個山包夷為平地。隨後美軍的步兵便展開了衝鋒,但被我方成功擊退。
步兵失敗後,美軍再次召喚空襲,同時地面火炮齊鳴。在不到兩百米的前沿陣地上,傾瀉了2000餘發炮彈。然而即便是在這樣強度的轟炸下,鎮守前沿陣地的5連3排依然沒能讓美軍步兵前進一步。
到了黃昏,美軍見炮轟不成,便動起了歪心思。他們點燃了附近的乾草,試圖用濃煙把志願軍逼出來,再趁火打劫攻下陣地。然而這一方案依然沒有奏效,惱羞成怒的美軍前沿指揮官命部下強攻,但仍然被我方擊退。
上百門火炮輪番轟炸
二、血戰長津湖
長津湖只是朝鮮北部蓋馬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小湖泊,在我這個生長在太湖邊的人眼裡,只能算是個小小的水塘。不過那個叫做蓋馬高原的鬼地方據說冬天晚上最冷可至零下四、五十度。我這輩子也沒經歷過這樣的嚴寒,所以我無法想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中大部分和我一樣的南方人是怎麼在那生存的。上世紀五十年代後,長津湖這個千年來寂寂無名的小湖泊,成了世人皆知的地名,全是因為在長津湖周圍發生了一場可能是人類戰爭史上氣候條件最殘酷的戰事。
血戰長津湖是在第二次戰役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猖狂北犯,11月底進到長津湖一帶,志願軍第九兵團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設定伏擊圈,11月27日九兵團發起全線攻擊,當時被包圍的美國陸戰一師約有四個團一萬多人,超出預定一倍以下。到28日拂曉志願軍包圍新興裡之敵,美國則兇猛地反撲,其中80師傷亡及凍餓減員十分嚴重,每團僅餘數百人!故81師加入新興裡戰鬥,隨著包圍圈越來越小,美軍突圍一次比一次瘋狂。當晚氣溫繼續下降,美國全力向241團陣地發起衝擊,其中241團3營8連戰鬥到僅剩最後一人,美軍僥倖得以突圍,志願軍只好分路截擊,南逃美軍在1221高地受到阻擊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軍逃入柳潭裡,至此美軍31團,32團1營及第57炮兵營被27軍殲滅。二次戰役中西線的長津之戰以美陸1師的成建制撤退而告終,未能達到志司全殲美1師的設想。據美軍戰後統計,美陸1師戰鬥減員4418人,其中604人在戰鬥中陣亡,114人死於戰傷,192人在戰鬥中失蹤,3508人在作戰中負傷,凍傷減員7313人,減員數達到了全師兵力的40%。加上美陸7師和其他部隊的損失,美軍戰鬥死傷達萬餘人。反觀九兵團的損失,據官方公佈的數字。九兵團戰鬥減員19202人,凍傷28954人,減員48156人,整個長津作戰損失兵力達兵團總人數的三分之一。此次戰役,是我軍歷史上比較悲慘的一次戰役!
寒冷刺骨的長津湖
長津湖之戰中,來自中國華東地區的9兵團將士血戰美軍最精銳部隊陸戰第1師,此戰成為兩軍軍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
談到當時的兵力對比時,很多人也因此將9兵團與美軍陸戰1師單獨對比,甚至說當時的東線戰場就是中國軍隊15萬人圍攻美軍2萬人,兵力對比高達7.5比1,這個就有失偏頗了。
9兵團的15萬人,是當時整個東線戰場中國軍隊的總兵力。而美軍在這一線與之對等的是第10軍,除了陸戰隊第1師之外,還有陸軍第3師和陸軍第7師;另外還有韓國第1軍,下轄首都師和第3師;除了美韓軍隊外另有英軍等其他國家軍隊,地面部隊總兵力10萬人。
因此當時東線我與敵之總兵力對比為1.5比1。
志願軍在寒冷中作戰
而具體到長津湖戰場,1950年11月27日戰役打響時,我軍投入的是第20軍和第27軍,戰鬥部隊約8萬人。美軍在這一地區有陸戰1師的主力、第7師的一個加強團以及部分韓軍和英軍,總兵力近3萬人。雙方兵力對比約為3比1。
到了12月6日晚,第26軍部隊抵達時,美軍已經開始突圍。由於美軍有著航空兵優勢,且步兵可搭乘汽車撤退,26軍兩條腿跑不過美軍的汽車輪子,真正的地面交鋒基本上很少。而到了後期,美軍另有第3師和一部分韓軍趕來增援,這才挽救了陸戰隊主力。
所以我們單純從兵力對比上來看,基本就是我方佔據3比1到4比1的優勢,沒有誇張到7比1或者8比1。
志願軍衝鋒陷陣
而且這還是我們開啟上帝視角來統計的兩軍賬面上的數字,實際上由於美軍航空兵的優勢很大,對我地面部隊的行動威脅極大,很多部隊根本難以運動到位,只能憑藉夜晚進行有限的機動,難以發揮和展開全部兵力進行作戰。
以第27軍為例,全軍只有運輸車45輛,就這些車輛還被美軍航空兵炸掉不少。而且運輸車輛基本用於彈藥及糧食的補充,不會去運兵。美軍這邊基本都是乘車行進,其一個師編制內的汽車數基本上超過了當時志願軍全軍,而且美軍車隊不會受到空襲威脅。
志願軍在發炒麵
戰役打響時正值長津湖地區遭遇幾十年來的嚴寒天氣,氣溫最低達零下40度,很多戰鬥員在參戰前就被凍傷,凍傷一名戰士至少就需要另一名戰士後運傷員。如此大範圍的凍傷這使得9兵團真正能用於一線作戰的兵員數量銳減,賬面上的3到4比1的兵力優勢其實並不明顯。
撤退途中的美軍
長津湖地區,美軍掌握了絕對制空權,每天至少能夠出動數百架次的戰機。而9兵團之前的參戰歷程中,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空襲強度。而在美軍的戰史中,在掌握絕對制空權的情況下,也沒有誰能頂得住這樣強度的空襲。
美軍的坦克
除了航空兵的優勢外,僅僅是陸戰1師配屬的就有一個擁有71輛坦克的坦克營,以及3個105毫米炮兵營、1個155毫米炮兵營,陸戰隊團級單位也配有大口徑火炮和坦克,基層單位的步機槍火力也遠比國內的所謂美械軍強很多。而9兵團當時無大口徑火炮可用,重型火力僅僅是迫擊炮和輕重機槍,可是由於天寒地凍迫擊炮70%炮彈打不響,水冷的馬克沁重機槍不好用,輕機槍必須2小時發射1次才能保證打得響,就連步槍也不能正常使用。這樣的火力差距是巨大的,僅僅是陸戰1師地面火力投送能力就遠超志願軍9兵團全部,更別說是美軍其他部隊外加航空兵支援了。所以當我們再回首看長津湖之戰時,不要天然地以為我們人數多就佔據了多麼大的優勢。
這是一支身著華東棉衣在零下40度酷寒下作戰的軍隊;這是一支完全沒有制空權,在敵軍狂轟濫炸之下冒死衝鋒的軍隊;這是一支手中的步槍都打不響,手腳都凍成冰坨,幾天吃不上一頓熱飯都敢於去拼刺刀的軍隊!人類歷史上,這樣的軍隊不是很少,而是極少,而這就是我們的前輩。
長津湖,中國軍人的豐碑;中國人的驕傲!
志願軍冰雕連
三、血戰三所裡
在第二次戰役中,美軍受到志願軍的迎頭痛擊後,迅速南撤,三所裡及龍源裡是美軍主力的唯一退路,38軍113師強行軍14小時疾進72.5公里穿插到三所裡,師長江潮命337團搶佔龍源裡,切斷了美第九軍的退路。美軍為打通退路,動用飛機坦克瘋狂空襲,堅守松骨峰的335團1營3連最後僅五人生還。美軍在三所裡連續衝鋒十數次均為打退,美軍第9軍見從三所裡、龍源裡突圍無望,被迫遺棄大量輜重灌備轉向安州方向突圍,後經安州、肅川退向平壤。但此戰打出了38軍王牌軍的硬骨頭風采,戰後彭德懷特嘉獎38軍,“萬歲軍”由此名揚天下。
1950年11月27日晚,第38軍從德川向西、西南方向攻擊前進,實施戰役迂迴。一路為軍主力兩個師由北路向軍隅裡推進;一路為該軍第113師由南路向價川以南約13公里的三所裡前進,切斷美軍第9軍向南撤退路線,配合志願軍正面部隊圍殲價川、清川江以北的"聯合國軍"。第113師從德川以南沿安山裡、船街裡、龍召裡開進,忍受極度疲勞以14小時急進70多公里,於28日8時許進至三所裡。接著又派出部分兵力主動搶佔三所裡以西龍源裡。至此,美第9軍南退兩條道路均被截斷,美第25、第2師和土耳其旅全部,美騎兵第l師、南朝鮮軍第1師各一部陷於困境。"聯合國軍"整個戰役佈勢徹底動搖,由北進變成南退。美第9軍被迫撤至軍隅裡、價川地區後,開始組織突圍。當日上午10時許,第113師前衛第338團在三所裡東西高地成功地截擊了由北向南撤退的美騎兵第1師第5團,阻擊了由南向北救援的美軍1個營的攻擊。29日晨4時,第113師在龍源裡地區與南撤之美軍和南朝鮮軍一部發生激戰。戰至17時,該師以4個營兵力分4路向當面美軍和南朝鮮軍發起衝擊,經3小時激戰,迫殘餘美軍往北退回軍隅裡。30日5時,該師第337團在龍源裡與南撤之美第2師、第25師、土耳其旅各一部發生激戰。"聯合國軍"急調位於順川地區的美騎兵第1師另一部、平壤地區的英第29旅一部向北增援接應,猛攻第113師三所裡、龍源裡陣地。第38軍主力迅速向第113師靠攏。激戰中,美軍向南突圍的與向北增援的部隊,只相隔1公里。第113師在中間死死卡住美軍,使其未能溝通。時第38軍主力一部已抵至龍源裡以北松骨峰,投入戰鬥。
(左起)志願軍第38軍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政治委員劉西元
三所裡,位於西線“聯合國軍”主要突擊集團美第9軍通往後方的主要交通幹線上,是德川、熙川通往順川兩公路的樞紐。三所裡南臨大同江,以北沿公路兩側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地形有利我阻擊敵人。11月27日黃昏,第38軍打下德川后,按“志司”新的命令,主力第112、第114師迅速沿公路向軍隅裡和價川發展進攻,於28日拂曉搶佔了德川以西的嘎日嶺及其以西地區,粉碎了土耳其旅一部兵力的阻擊,與美軍一部在瓦院展開激戰。第38軍113師在左翼沿山間隱蔽小路向三所裡快速穿插迂迴。該師克服極度疲勞和沿途小股南朝鮮軍的襲擾以及美機的偵察干擾等一切阻礙,經過一夜14個小時急行軍72.5千米,於28日8時先敵5分鐘到達三所裡,隨即戰鬥展開,殲滅三所裡偽治安隊約一個連。並立即根據地形和多面受敵的情況,迅速選擇陣地,構成環形防禦,加強堵擊逃敵與打敵援兵兩個方面的陣地配置,堵住了敵經三所裡南逃的退路。
爭分奪秒的行軍
在志願軍發起的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第38軍一部在龍源裡追殲美軍。
敵經三所裡南逃企圖被粉碎後,即轉向西北方向,尋路南逃。第113師首長在敵回竄後,發現三所裡以西幾十公里處的龍源裡也是敵南逃的退路,當即不待上級指示,於28日下午主動令第337團迅速搶佔龍源裡地區。當第337團先頭剛到龍源裡時,從軍隅裡南逃之敵一部亦到達該處,當即遭我截擊,經我頑強阻擊,徹底粉碎了敵人從龍源裡逃跑的企圖。至此,第113師徹底截斷了價川美第9軍南撤的兩條通路。將美第9軍主力美第2師、第25師和土耳其旅等部三面包圍於以價川、軍隅裡為中心的清川江南北地區。“志司”當即命令第38軍主力向第113師靠攏,第42軍迅速搶佔順川。正面各軍則速向安州、價川方向進攻,抓住敵人不讓其南逃。
29日,第42軍進至新倉裡,遭美騎兵第1師阻擊,經激烈戰鬥,最終未能達成向順川、肅川方向實施外層戰役迂迴的任務。這時,敵在我全線打擊下,為擺脫危局,開始全線撤退。美第1軍迅速由清川江北岸撤至安州地區。美第9軍收縮至價川地區。敵人在主力沿安州、平壤方向退卻的同時,以一部兵力在大量航空兵及坦克支援下,向我第38軍113師陣地連續猛烈衝擊,並以美騎兵第1師、英第29旅北上接應,企圖開啟由價川經三所裡、龍源裡南逃的通路。
激戰松骨峰。
第113師在數萬美軍南北夾擊下連日激戰,雖減員甚大,但仍前仆後繼,頑強戰鬥,像鋼釘一樣牢牢地釘在了陣地上,使南逃北援之敵雖相距不足1千米,卻始終無法會合。30日,第38軍主力進至龍源裡、價川、三所裡地區,我志願軍主力已將被包圍之敵分割壓縮在數個狹小的地域內。第38軍遂於17時配合友鄰對被包圍之敵發起攻擊。戰至12月1日8時,殘敵在飛機掩護下,丟下大量的重灌備和上千輛的汽車,狼狽折轉西逃,經安州沿西海岸南撤平壤。
第38軍113師三所裡、龍源裡阻擊戰的慘烈,在著名作家魏巍所作的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中,記述了其中最壯烈的一次戰鬥——松骨峰戰鬥:“據這個營的營長告訴我,戰後,這個連的陣地上,槍支完全摔碎了,機槍零件扔得滿山都是。烈士們的屍體,做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卡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還有一個戰士,他手裡還緊握著一個手榴彈,彈體上沾滿腦漿,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國鬼子,腦漿迸裂,塗了一地。……”
第38軍在此役中英勇作戰,對戰役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彭德懷於12月1日與鄧華等志願軍首長聯名發出嘉獎令,嘉獎第38軍,尤其表彰了第113師,電文中說:“此戰役克服了上次戰役中個別同志某些過多顧慮,發揮了三十八軍優良的戰鬥作風,尤以一一三師行動迅速,先敵佔領三所裡、龍源裡,阻敵南逃北援。……特通令嘉獎,並祝你們繼續勝利!”電文的最後,彭德懷司令員親自提筆寫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由此,第38軍成為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唯一獲得“萬歲軍”褒獎的榮譽部隊。
嘉獎令
四、血戰橫城
第四次戰役為遏制聯合國軍的猛烈攻勢,彭總命在橫城一帶打擊敵人,於是橫城反擊戰於1951年2月11日晚展開,志願集結四個軍和人民軍兩個軍團欲全殲韓國第五師和第八師。志願軍39軍117師350團長途奔襲插到敵後方,12日美退下來的美2師一部和韓國第八師2個營進入伏擊圈,戰鬥異常激烈,相當一部分志願軍彈藥全部打光拚上了刺刀,前往支援美2師一個營進入了別一個伏擊圈,至2月13日橫城之戰結束,韓國第八師3個團,韓第三師和第五師各一部,美2師一個營,美韓4個炮兵營被消滅,共計12000多人。此戰狠狠教訓了李奇微,事隔10多年以後,李奇微在回憶橫城地區的作戰時仍心有餘悸。
真實歷史中,志願軍選擇了中路突破。結果是隻有韓8師全軍覆沒,韓3、5師各損失一千多人就退到了原州。美軍撤退中實際損失了2000人和15門野戰炮,即兵力的6%和炮兵火力的10%。這樣,聯軍部隊就基本完整地集結在了原州和砥平裡,令志願軍難以繼續擴大戰果。其後,志願軍發現繼續進攻原州難以實現,便轉而試圖攻擊砥平裡,結果打了個敗仗。彭也就放棄了向南進攻的計劃,下令中朝軍隊向三八線北撤了。從全域性角度來看,橫城反擊時的兵力優勢,是靠西線部隊以劣勢兵力拖住聯軍來實現的。結果橫城反擊的殲敵數(1.2萬),遠遠不及西線部隊在此期間付出的代價(超過2.5萬傷亡),可以說得不償失。第四次戰役結束後,聯軍方面只有韓8師轉入休整,而志願軍西線的38、50軍都轉入休整,缺席了第五次戰役。只看戰損上的交換也是划不來的。
五、血戰砥平裡
砥平裡,屬韓國京畿道楊平郡。距離首爾(漢城)以東50英里。這個小小的南朝鮮村莊,曾是一個慘烈的血戰之地。砥平裡,坐落在一個小盆地中,直徑約5公里,四周是小山包:南面是最高的望美山,標高297米,西南是248高地,西北是345高地,北面是207高地,東北是212高地。時隔60多年後,有中國旅遊者前來巡看戰地。發現砥平裡的小山包,不費勁就爬上來了。這裡並非易守難攻之地啊!當年怎麼那麼難打呢?
在第四次戰役中,為保持全線不致崩潰,李奇微命第10軍死守砥平裡。防守砥平裡的是美2師第23團(包括法國營在內有四個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和一個坦克中隊,總計6000人)。美第38團為預備隊,美第9軍、英第29旅、韓國第6師向砥平裡和文幕裡之間移動。志願軍攻擊部隊投入了來自第39、40、42軍的三個軍8個團,由40軍199師統一指揮。2月13日晚,砥平裡開始受到志願軍攻擊,我軍一往無前地一波接一波攻擊,無所畏懼。美國動用的大量航空兵,炮兵持續不斷反反覆覆地轟炸志願軍的攻擊方向,每平方米落下幾十顆炮彈,鮮血染紅的砥平裡,一百多人的連隊往往幾分鐘後僅剩七八人,戰鬥到最後的戰士往往與反擊的敵人同歸於盡,志願軍陣亡者在5000人以上,僅40軍三個團傷亡就達1830人,359團3營僅有數人生還。由於通訊不暢,敵我裝備相差懸殊,沒有炮兵航空兵支援、只有簡陋裝備的志願軍,最終無法突破美軍的防線撤出戰鬥。
駐守砥平裡的美軍23團和法國營由弗里曼上校指揮,他接受李奇微的命令在此堅守阻擋中國軍隊。砥平裡構築了極為嚴密的防禦工事,更是有著星羅密佈的火力點,而弗里曼上校特別也要求美軍要將散兵坑挖得更深且外蓋原木以抵擋志願軍輕型火炮的轟擊,美軍配屬的坦克則作為活動的火力支援點支撐防線,步兵後方的重炮群提供毀滅性的火力,而迫擊炮和重機槍則在防線外圍以優勢火力攻擊敵軍。反觀作為進攻方的志願軍毫無重武器支援,人數雖多但並不協調一致,沒有互相通訊不能從突破口擴大戰果。在這樣的條件下,砥平裡戰鬥打響了。
3天的時間裡,志願軍不斷以人海戰術衝擊23團環形陣地,兵力甚至增加到4個師的部分部隊共計上萬人。但是,缺糧少彈且無重武器支援的志願軍對於敵方坦克和重炮無能為力,攻擊防線遭到極大殺傷,遠距離被重炮打擊,中距離被坦克和重機槍一批批消滅,剩下計程車兵好不容易衝進敵方陣地也被美軍大量裝備的自動步槍壓制,有數次志願軍突破了外圍防線,此時如果通訊得當即可從突破口投入一個師,而後便可衝擊美軍炮兵陣地和指揮所、彈藥庫,但是志願軍的通訊兵不是犧牲就是失蹤,完全無法協調進攻並最終導致白白失去戰機。並且,由於空中有著美軍飛機盤旋,志願軍只能在晚上進攻。在這樣的困難環境下中國軍隊以決死的精神仍然逐步壓縮著包圍圈。但是,在2月16日騎一師的裝甲部隊衝進去之後,中國軍隊撤軍了,砥平裡戰役就此結束。
砥平裡戰役對於美軍最大的意義在於心理層面上的調整。此役之後美軍被分割包圍時不再驚恐而選擇固守,美軍深知中國軍隊缺乏攻堅能力,雖能突破分割但是無法消滅被圍敵人,而且這也是志願軍第一次大規模戰敗,對聯合國軍來說不可阻擋的志願軍攻勢第一次被直接擋在了原地。此後,聯合國軍摸清了志願軍月圓攻勢、禮拜攻勢的特點,對中國軍隊的作戰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可以說,如果不是砥平裡戰役的失敗,朝鮮戰爭的結果很可能將被完全改寫!
六、血戰鐵原
在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以美軍第一軍為首的數萬敵軍突然直逼鐵原、漣川,志願軍後方基地受到嚴重威脅,並有主力被合圍的跡象,彭德懷電令63軍死守鐵原。5月30日部隊冒雨進入陣地,積極搶修工事,美軍為突破鐵原每天集結大量航空兵,坦克裝甲兵,炮兵攻擊志願軍陣地,鐵原南面茂盛的森林全部被燒成光頭,地面被凝固汽油彈燒焦,許多陣地打到最後一兩個人時與敵同歸於盡,一線部隊全都拼了刺刀。6月12日,63軍完成狙擊任務撤出戰鬥,全軍戰後僅1500多人接受彭德懷司令員的檢閱,為部隊補充20000多新兵。
5月27日,鐵原阻擊戰打響。當面美軍擁有各種火炮1000餘門,坦克300餘輛,還有空軍的強大支援。阻擊戰一開始,美軍的炮火和炸彈就傾瀉到了63軍死守的正面防線上。一場殊死較量在所難免,鐵原是志願軍的防線中樞,志願軍大部隊的撤退路線就在鐵原的東西兩線,並且這裡還囤積著志願軍大量的補給物資以及數千名傷員,如果丟掉鐵原,志願軍東西兩線將被徹底被分割,疲憊不堪的志願軍主力將直接面對美軍鋼鐵之師的碾壓,如果沒了物資,本就不富裕的志願軍將會更加雪上加霜,數千名傷員將成為俘虜,這無異於一場滅頂之災,所以鐵原阻擊戰的成敗,關乎整個大局。
1951年5月30日,範弗利特集中了美軍最精銳的美騎1師、美25師、英28旅、英29旅共計50000餘人,火炮1300多門、坦克180輛還有強大的空中力量向鐵原發起了猛攻,地動山搖的炮聲,震碎了鐵原上空的寧靜。一個小時之內,志願軍的陣地上就被傾瀉了多達4000多噸的炮彈。其炮火之猛烈是美軍作戰規定允許限額的五倍以上,這就是著名的“範弗利特彈藥量”。為了應對美軍的狂轟亂炸,63軍採取了分散躲避的戰術,比如189師師長蔡長元將兵力全部進行打散,在陣地上形成了100餘個作戰單位,這樣既可以減少美軍火炮攻擊所帶來的傷害,又可以以分散的兵力處處對敵人進行阻擊。同時,這樣的戰法也讓美軍找不到攻擊的重點。
同時,由於美軍的炮火過於強大,和他們硬碰硬是下等戰法,志願軍採取的策略是縱深梯次抵抗,節節阻擊的戰法,讓敵人在鐵原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63軍的189與187師分別在鐵原兩側的高地上構築工事,抵禦進犯之敵。以最大的努力將美軍抵擋在這兩座陣地前。188師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接替189與187師。美軍那邊也發了狠,狂轟亂炸過後,他們集中了四個團的兵力集中進攻189師防守的種子山,隨後的幾天之內,種子山陣地在雙手手裡易手數次,每次都是美軍前一天佔領,志願軍後一天奪回來,雙方進行了數次白刃戰,終於志願軍還是牢牢控制住了種子山陣地。但一個師的人馬此時也只剩下一個團了,而且彈藥補給幾乎耗盡,於是188師迅速接防了種子山陣地,準備應對美軍的下一輪突擊。
鐵原阻擊戰從5月30號打到6月10號的時候,美軍依然沒能突破63軍的防線,而志願軍的大部隊此時已經撤退的差不多了,基本上就宣告了範弗利特這次行動的失敗。也許是出於不甘心,也許是為了報復,美軍的進攻越發兇狠了,他們突破了63軍的側翼防線,向鐵原的東側殺了過來。突然向546團的防禦陣地瘋狂進攻,企圖偷襲內、外加山,迂迴鐵原,利用機械化優勢完成一次大包圓。關鍵時刻,志願軍戰士炸開水庫,利用黃泛區遲滯了美軍的機動化部隊,使得美軍最終功虧一簣。6月12日,志願軍主力部署調整完畢,六十三軍勝利完成阻擊任務,於19時30分奉兵團命令轉向伊川地區休整。此戰63軍以付出了10000餘人的代價,共斃傷美聯軍1.5萬餘人,粉碎了美軍快速佔領鐵原、摧毀志願軍後方基地和交通線的企圖,創造了現代軍事史上的又一個奇蹟。
七、血戰漢江
第四次戰役為保證東線的會戰勝利完成,38軍奉命在漢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頂住美24師,騎一師,英27旅等數倍敵人的攻擊,敵人憑藉炮兵,坦克和空軍的掩護下分七路進攻,經十幾晝夜,38軍付出巨大代價。重點扼守350.3高地的342團大戰後,生還的僅幾十人,相繼守衛580高地的3個營及軍警衛連等總計也只剩下幾十人,犧牲及重傷者均為十之七八以上。至2月16號38軍付出極大的代價,勝利完成的阻擊任務,敵人全線攻勢減退,至此五次戰役結束。
第50軍的軍長曾澤生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結束時候,曾動情地跟彭司令說:我們能在兄弟部隊面前抬起頭了!而彭司令給他的回答是:有我在,50軍不但不會編散,而且優先換新裝備!其實在這一戰前,50軍的地位有些尷尬,抗美援朝給了他們一次自我救贖的機會。在此之前,它是一支起義部隊,是由國民革命軍60軍起義而來。
要說這一支部隊經歷的事可不少,更早屬於滇軍,是唐繼堯所創辦的。先是參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接著參加護國起義。盧溝橋事變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戰,南京要求各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60軍便是在這樣的情況出征徐州的,徐州一戰,以巨大傷亡血戰27個晝夜不退。臺兒莊大捷中又作出重大傷亡,擴編後緊接著參加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等。1940年因著日軍佔領越南,60軍被調回雲南,參加滇南邊境保衛戰。期間其部下兩個師回去參加第二次長沙保衛戰,之後便一直在滇緬邊境抗戰,直到日本投降。解放戰爭時期,60軍陸續有人起義,1948年10月17日,曾澤生帶著全軍起義。1949年1月2日,原60軍被授予50軍的番號,軍長依然是曾澤生。從之前的經歷來看,這支滇軍出身的部隊是能打的,只是差一個機會。在開戰前,50軍在東北,本來準備改建制成為炮兵了。但就如同42軍一樣,10月24日晚,他們收到了一個命令:馬上恢復裝備,乘火車去邊境,過江參加第一次戰役。因著倉促作戰,思想動員沒跟上,50軍剛開始的表現並不是很好。
到第四次戰役之前,已經調整完畢,50軍全軍鉚足了勁打算打個翻身仗。第四次戰役中,50軍和38軍的112師共同狙擊敵人主要進攻集團,爭取時間,掩護主力休整。他們的敵人是美1軍,也是敵人五個作戰集團中實力最強的,除此之外還得面臨彈藥缺少的情況。當時又正值冬天,不少同志都被凍得站不起來了,下了戰場就鋸了雙腳。為了保證一線糧食,機關主動提出每天只吃兩頓,早上還是稀飯。晚上因為要運送傷員,抬擔架得保證力氣,所以吃乾飯。就算50軍艱苦到這樣的程度,美軍分隊幾次達到師團級指揮地,整個防禦體系卻還是很穩。50個晝夜,他們始終沒有後退一步,戰況雖悲壯卻也輝煌。是真正做到了人在陣地在的決心!
在血戰漢江戰役中,50軍位於戰線的最西部,在漢城以南地區,背臨漢江,迎頭擋住美3師、美25師、英29旅和土耳其1旅的道路。這種陣地防禦戰是沒餘地可講的,守住就守住了,守不住就人地皆失。聯合國軍的火力太猛烈了,炮彈像下雨一樣。面對優勢的敵軍,50軍部隊晝失夜反,死戰不退,以血肉之軀苦苦堅守著陣地。最慘烈的時候,一天就有三、四個連隊全部犧牲在陣地上。營連一級的建制很快就打散了架,只好以團級單位進行防守。打了不到半個月,50軍就已傷亡過半,全軍勉強能成建制投入戰鬥的只有4個營又4個連部隊。因傷亡過大,很多陣地丟失了。曾澤生只好收縮兵力,固守要點,盡力遲滯敵軍的北進。一直打到1951年2月初,因漢江面臨解凍,50軍不得不放棄陣地,撤至漢江北岸。在這裡,50軍繼續阻擊攻勢不減的聯合國軍,為穩定整個戰線苦苦支撐。在50多天的漢江兩岸防禦作戰中,50軍統計斃傷俘敵1.1萬餘人,擊毀坦克裝甲車70餘輛,擊落擊傷敵機15架,繳獲各種槍支1800餘支、汽車17輛、火炮34門。
若干年後,有人問起曾澤生對自己打過的哪一仗印象最深刻,他回答:"漢江南岸防禦作戰。"作為一名起義將領,在一生中打過這樣的仗,曾澤生可以驕傲了。1951年3月15日,曾澤生率50軍回國休整。同年7月,50軍第二次開赴朝鮮,擔負西海岸防禦以及搶修機場等任務。10月至11月,50軍奉命執行渡海攻島任務,在空軍和炮兵支援下,先後攻佔韓國軍盤踞的極島、炭島、大和島、小和島和艾島。此後,50軍一直作為西海岸守備部隊。
八、血戰上甘嶺
1952年10月14日,以美韓為首的聯合國軍為爭奪朝鮮中線門戶,向守衛上甘嶺陣地的志願軍15軍45師發起進攻。僅一個星期,志願軍45師傷亡50%以上,21個步兵連無一完整。聯合國軍17個營,傷亡達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聯合國軍無力再戰,上甘嶺戰役宣告結束。志願軍傷亡20000人左右,聯合國軍傷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鮮血浸透。美軍共發射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航彈,志願軍發射40多萬發炮彈。在激烈戰鬥中,志願軍戰士與敵同歸於盡者比比皆是,湧現了邱少雲、孫佔元、黃繼光、孫佔元等戰鬥英雄,使上甘嶺戰役取得了最後勝利。45師基本上被打光,但從此昂首跨入志願軍一等主力行列。後15軍改建為中國第一支空降兵軍。
1950年10月29日,秦基偉趕至重慶參加中共中央西南局會議,主動請纓參加抗美援朝。1951年3月底,秦基偉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跨過鴨綠江。從1951年4月22日開始,秦基偉指揮15軍先後痛殲美軍第38團並展開群眾性對空作戰、在金化以南芝浦裡地區組織防禦,都取得輝煌戰果。
秦繼偉軍長
秦基偉主張積極防禦,認為適時主動出擊是積極防禦的重要表現。他親自指導我們奪取上佳山、381高地的戰鬥和奪取391高地的戰鬥都成為志願軍的典型戰例。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範佛里特指揮40架飛機、320多門大炮、127輛坦克,發動了“金化攻勢”。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火力準備之後,美7師31團、韓2師32團及17團一個營,共7個營兵力,分六路向上甘嶺左右之597.9高地、537.7高地發起猛烈進攻。與此同時,美韓軍隊又以4個營兵力向西方山和芝村方向實施進攻,戰鬥在15軍30公里寬大正面上打響,企圖牽制44師部隊,分散秦基偉的視線。秦基偉在前方電話線被炸斷、電臺被炸燬、話務員被震死、一點資訊都得不到的緊急關頭,卻臨危而不驚。他走出道德洞軍指揮所,立於山坡一塊山岩上,注視著正南方燒紅的半邊天,在觀察,在捕捉資訊,在深深地思考著。堅守上甘嶺的45師135團,與進攻之敵鏖戰至日暮黃昏,雖然傷亡很大,除597.9高地、537.7高地表面陣地被敵佔領外,主峰陣地仍在15軍手上。隨著資訊越來越多,秦基偉在調整部署的同時,親自給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打電話,要來了一個“喀秋莎”火箭炮營。10月19日17時30分,“喀秋莎”火箭炮營和103門火炮一次齊射後,45師師長崔建功指揮在坑道內待機的6個連,向佔領597.9高地、537.7高地之敵發起攻擊,激戰至半夜,全部恢復了表面陣地。
範佛里特對丟失兩個攻佔的陣地十分惱火,下了更大賭注與秦基偉較量。10月25日,美韓軍以三個加強營兵力,在30多架飛機和強大炮火掩護下,瘋狂反撲,雙方激戰終日,反覆爭奪40餘次,再次佔領了表面陣地。秦基偉具有極其不凡的頑強毅力。他在道德洞坐鎮指揮,連續七個晝夜未睡過一分鐘覺,神經高度緊張。面對不斷傳來部隊傷亡巨大的訊息,他對崔建功師長說:“告訴同志們,15軍的男人流血不流淚。誰也不許哭,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傷亡再大,也要打下去。為了全域性的勝利,15軍打光了也算不上什麼。”他重重地說:“丟了五聖山,你崔建功可不好回來見我嘍!”崔師長沙啞著嗓子說:“一號,請你放心,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當班長,只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秦基偉說:“請告訴部隊,打到最後一個人,我秦基偉上去守陣地!”他這誓言般的聲音,很快傳遍了上甘嶺,傳遍15軍每個指戰員,成為鼓舞指戰員英勇戰鬥的號角。
秦基偉善於根據戰場形勢提出戰術手段。面對兩軍拉鋸式的反覆爭奪,表面陣地多次易手,45師三個團多數連隊只剩十幾個人,有些連隊全打光了。10月21日,他與志願軍代司令員鄧華通話時說:“建議暫停反擊,前沿部隊轉入坑道,學他個孫悟空,鑽進敵人肚子裡鬧他個天翻地覆!並以小分隊活動與敵人周旋,牽住敵人的牛鼻子。同時調整部署,整補部隊,抓緊準備決定性的大反擊。”他的意見得到鄧華的完全同意。
部隊轉入坑道鬥爭後,面對敵人截斷水源、施放毒氣和煙燻火燒,面對著坑道越炸越短、傷員和烈士遺體越來越多、飲食生活越來越艱難,指戰員們忍受著極大的困苦,以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和鋼鐵意志,為人類的生存極限創造了一個制高點。幾天後,兵團代司令員王近山給秦基偉打來電話:“老秦,15軍打到這個地步,已經到了極限。現在有兩條路:一是頂著打下去,二是退一步再說,由你選擇。”秦基偉說:“王司令員,信不過15軍嗎?為什麼不打?從這十來天看,範佛里特的底氣不過如此,我的意見是堅決打下去!”王近山說:“我知道你。我個人也是主張打下去,但是打,要想辦法,不能光靠硬拼。我這裡趕緊給你派部隊去。”
10月25日,15軍召開作戰會議,發揚民主之後,秦基偉說:“目前,整個朝鮮的仗都集中在上甘嶺打,這是15軍的光榮!15軍已經打出了很硬的作風,咬著牙再挺一挺,敵人比不了這個硬勁。上甘嶺打勝了,能把美軍士氣打下一大截。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往往也是敵人更困難的時候,這就要與敵人較量膽魄和意志。上甘嶺戰鬥要堅決打下去!我們就是要和美國人比比這個狠勁兇勁!”秦基偉決定將29師85團、86團、87團各抽調部隊支援上甘嶺的反擊作戰。
第二天,王近山調12軍李德生副軍長和31師增援,配屬15軍作戰。12軍部隊到達上甘嶺積極投入戰鬥,與15軍一起又消滅了大量的敵人,鞏固了上甘嶺陣地,直到上甘嶺戰役結束。當時,板門店談判正在進行,雙方都在等著上甘嶺的訊息,誰家部隊在上甘嶺打得硬,談判桌前的腰桿就硬,底氣就足。兵團、志司、軍委總參乃至毛澤東主席,都在關注著上甘嶺一得一失。秦基偉有個獨特的理論是:老子困難,範佛里特老東西更困難,頂住就是勝利!範佛里特不曾想到,攻佔兩個高地會有一場拉鋸式的惡戰。他更沒有想到,攻佔表面陣地後卻像坐在火山口上,隨時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10月30日,秦基偉指揮15軍配屬的31師炮兵、步兵密切配合,全殲佔領597.9高地之美軍四個連,收復了該高地表面陣地。11月11日,15軍炮兵和步兵密切配合,全殲佔領537.7高地之韓軍一個營,收復了該高地表面陣地。
上甘嶺戰役於1952年10月14日開始,11月25日結束,共斃傷俘敵2.5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270餘架,最終守住了陣地。作戰中,志願軍傷亡1.15萬餘人。此役,創造了現代戰爭史上堅守防禦作戰的光輝範例。
一直關注上甘嶺戰役的毛澤東主席,於1953年6月16日在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單獨接見了秦基偉。毛澤東說:“上甘嶺打得很好。上甘嶺戰役是個奇蹟。它證明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骨頭比美利堅合眾國的鋼鐵還要硬。這個奇蹟是你們創造的。”
在中國近代歷史的程序中,因清政府的衰敗,我們不斷地被外國列強侵略攻擊,根本沒有任何國際地位可言,一直到二戰時期,我國的戰場承擔多數的戰火傷害,拖住了日軍吞併亞洲的實施計劃,為爭得自由、維護和平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這才使得我國逐漸被國際認可,但要說受到尊敬還是在這場戰爭勝利以後。但到了戰爭後期,中國人的英勇抗爭和偉大貢獻確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彼時美國是軍事強國,就連武器十分先進的德國也會被他們打敗,而當時武器還十分落後的中國卻能戰勝美國,震驚了全世界,中國的軍魂實在強悍。這時才能夠感受到中國站起來了,而也是在此戰以後,中國才真正被世界各國視為值得尊重的強國。
弱國無外交,中國抗美援朝的勝利,正像戰前毛澤東說的那樣:“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事實證明,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重拳出擊,不僅打疼了美國,更是讓新中國徹底在國際上立穩腳跟,那些對新中國圖沒不軌的,不敢再明目張膽的欺壓中國,那些對中國友好的,也敢親近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