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猶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傷亡慘重,認識到久居歐洲強國,寄人籬下很難獲得歸屬感和族群認同。猶太復國主義在世界各地遊說,回到中東巴勒斯坦地區復國。面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挑釁和擴張。阿拉伯聯盟國家準備聯合起來,出兵巴勒斯坦實施馬斯塔計劃,準備一舉擊敗以色列。第一次阿以戰爭在1948年正式打響。

1948年5月15日凌晨,也就是以色列國宣告成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聯盟五個成員國在關於組建聯軍司令部計劃未達成的情況下,各自出兵。這種未進行協同作戰的模式也影響了接下來的戰爭程序。當時的五個聯盟軍中,埃及的軍隊實力最為強大,裝備也最為豪華。埃及兩個旅約一萬多人。埃及軍隊裝備有美式謝爾曼坦克的機械化裝備,總共5個步兵營,一個炮兵團,一個機槍連。另外埃及軍隊還有15架戰鬥機進行空中火力支援。

埃及主力部隊的目標是以一個加強旅沿著海岸公路推進佔領特拉維夫。另外一個旅進攻內陸直接佔領聖城耶路撒冷。

另外的四個國家聯軍分別是敘利亞軍隊的兩個機械化旅,攻擊方向是加利利。外約旦出兵4500多人,伊拉克和黎巴嫩則分別出兵3000多人。阿拉伯五國聯軍出兵合計兩萬多人,從南部、北部和東部三個方向向以色列據點發動強大攻勢。

戰鬥第一個月,阿拉伯軍隊節節勝利,以色列雖然拼死頑抗也抵擋不住五個國家的聯手進攻。埃及軍隊在西奈部隊司令阿哈邁德阿利馬瓦維將軍的率領下,從阿里什分南北兩路進攻到耶路撒冷的南郊。北路第二旅則在默罕默德納吉布上校率領下,沿海岸公路向特拉維夫進攻。埃及軍隊在南部內格夫地區控制了所有公路,並殲滅以色列軍隊1000多人。

伊拉克部隊的一個旅和一個團,在渡過約旦河之後,相繼佔領納布盧斯、傑寧等地區。以色列面臨被攔腰斬斷的危險,雖然趁著伊拉克軍隊戰線拉長補給困難進行反撲,但是仍然未能成功。

敘利亞部隊則在東北部陸續攻克了一些猶太人居民點,黎巴嫩部隊則在北線馬爾基亞與以色列軍隊交火。但是這兩路軍隊都不是主力,真正威脅到以色列的是埃及的裝備坦克和飛機的兩個精銳的主力旅。

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則一心想奪取耶路撒冷,5月18日約旦軍隊已經佔領了耶路撒冷舊城中的阿拉伯人居住區,同時包圍了舊城中猶太人區。另一支部隊則攻佔了耶路撒冷通往海岸平原的戰略要地拉特倫,切斷了以色列的增援。5月28日耶路撒冷舊城區的猶太人被迫投降,新城區被圍困的以色列軍隊也十分危急,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

戰局的發展顯然對剛剛建國的以色列非常不利,面對四面楚歌的境遇,以色列領導層認識到外援的重要性。被稱為鐵娘子的梅厄夫人親自乘坐飛機到美國遊說。她說掌聲是保不住猶太人生存的,戰爭不能靠演講和淚水來取勝。她終於在美國獲得了7500萬美元的鉅款用於購買裝備。

以色列在戰爭頭三個星期,傷亡了2500多人,目前只有4萬的軍隊,其中戰鬥人員只有2萬3千人,跟阿拉伯軍隊相比並沒有太大優勢。為此以色列緊急進行徵兵和訓練,規定17歲以上的男女都要參加訓練,至此以色列軍隊人數猛增到6萬人。以色列還劃分了四個軍區,進行了正規部隊訓練,以色列國防軍海陸空三軍基礎已然形成。

反觀阿拉伯軍隊這個時候獲得的歐美供應的都是過時的武器,比如落後毛瑟槍等等。英國還撤走了在阿拉伯軍團中的僱傭軍官。

第一次阿以戰爭到此,在英美兩國的控制之下完全轉向。扼殺星星之火的時機已經錯過,接下來的歷次阿以戰爭也分別以失敗告終。沒有獨立軍事工業的阿拉伯軍隊始終無法戰勝自研能力強大且有英美靠山的以色列。

參考文獻:中東戰爭實錄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鎮國神器之“小李飛刀”DF-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