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島”號是“黃蜂” (LHD-1)級兩棲攻擊艦的第 8 艘。滿載排水量約 42000 噸,是美國海軍一線部隊大小僅次於大甲板航母的戰鬥艦艇。能搭載、運輸、部署、指揮和支援執行海外任務的大約 1700 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使用一批飛機、兩棲艦艇和其他裝備進行兵力部署,“馬金島”及其姊妹艦是美國兩棲力量計劃和海外戰鬥力的關鍵。還具備完成海上管控和兵力投送的功能。
▲ 當代世界各國海上力量與新型戰艦的發展“馬金島”號(LHD-8)2008年12月進行海試。儘管在外觀上看起來與之前的兩棲攻擊艦“黃蜂”號(LHD-1)相似,但也存在本質區別。
實現強制進入敵國,必須維持整個美軍的軍力投送能力。在當前全球反艦武器激增的情況下,要保持從海上將兵力投送到封鎖區的能力,對於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來說是個挑戰。這就要求擁有先進的能夠向敵海岸運輸、部署和支援陸戰隊的兩棲戰艦。
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將兩棲作戰行動分為以下 5 個方面 :
● 利用兩棲攻擊,進入敵區,保障部隊,或支援正在進行的作戰。
● 兩棲突襲。
● 利用兩棲力量使敵方相信即將進行海上進攻。
● 兩棲撤退,比如,美國海軍 / 陸戰隊在 1995 年從索馬利亞撤軍的行動。
● 對其他行動的兩棲支援,以阻止衝突或緩衝危機。這類行動包括人道主義救援或救災,撤離非武裝人員和與他國部隊進行安保合作。
兩棲艦艇在上述行動中的作用不能簡單理解為“運輸”。它們必須支援美海軍和陸戰隊形成將海洋視為調配中心的能力。最關鍵的是,在眾多工領域靈活、機動並躋身於聯合指揮控制網。20 世紀兩棲攻擊可以在距離 5 英里(1.6 ~ 8 千米)處發起攻勢,而現在和未來的岸基防禦要求在視距外發起攻勢,即離敵岸 25 英里(40 千米)或更遠的距離。
此外,海軍陸戰隊要進行空地聯合部隊作戰,或稱為海軍陸戰隊陸空特遣部隊。從艦艇上和搭載裝置的直升機上,比如CH-46E“海上騎士”型直升機、MV-22“魚鷹”旋翼機和重型 CH 53E 型“超級種馬”直升機,部署海軍陸戰隊陸空特遣部隊。海軍陸戰隊陸空特遣部隊還可使用固定翼飛機、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飛機,現在使用的是 AV-8B“鷂”式飛機,以後很可能是 F-35B“閃電”II 攻擊機。由於兩棲部隊通常含海、空軍力量,攻擊艦則需通過搭載兩棲攻擊艇(AAV)以及氣墊登陸艇,和其他能將重型武器和支援送到岸上的艦艇把美國海軍陸戰隊送上岸。
▲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架CH-46E“海上騎士”直升機正從埃塞克斯艦 (LHD-2)上起飛。美國海軍很可能擁有能夠從距離敵海岸25英里(40千米)處讓部隊進入敵方領地的兵力投送能力。
▲ 2007年10月,“黃蜂”(LHD-1)號第一次部署到中東,右甲板滿載MV-22“魚鷹”旋翼機。起初並未計劃搭載“魚鷹”,現在,它已逐步成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常用的機型。
▲ 類似“馬金島”號的兩棲攻擊艦具備搭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噴氣式飛機的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各類中低規模的衝突。圖為2011年2月陸戰攻擊中隊(VMA) 214的AV-8B“鷂”式飛機訓練時從艦上的飛行甲板上起飛。這是“馬金島”號第一次執行此任務。
▲ 圖為2011年3月一架MV-22“魚鷹”旋翼機降落在“馬金島”號上,成為第一架降落在太平洋基地的兩棲攻擊艦上的旋翼機。幾年之內MV-22都將是該艦上的航空兵主力。
▲ 2006年的波斯灣行動中一艘氣墊登陸艇正從兩棲攻擊艦“硫磺島”號 (LHD-7)的塢艙內駛出。
美軍兩棲艦隊也需維持一定的戰略戰術運載能力。美國海軍陸戰隊最起碼需要運載 2 個陸戰遠征旅(MEB)。一支陸戰遠征旅是一支海軍陸戰隊陸空特遣部隊,由大約14500名陸戰隊人員組成,相當於一個加強步兵團的規模,包括陸戰飛行分隊、後勤保障分隊和指揮部。另一個兩棲艦隊稱為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由3個兩棲戒備大隊組成,每一支戒備大隊都包含小型的海軍陸戰隊陸空特遣部隊。這種兩棲戒備大隊和陸戰隊遠征小隊結合作戰單位被派往前線進行輪防,為美國地區作戰指揮官提供靈活快速應對危機的部隊。
▲ 兩棲船塢登陸艦“雅詩蘭”號(LSD-48)2005年航行在馬耳他附近海域。“雅詩蘭”號是兩棲戒備大隊第三梯隊的主力艦艇,艦上有足夠的空間可搭載很多部隊和裝備。
不管最後美國的兩棲艦隊發展成何種規模、何種形式和搭配方式,LHA 和 LHD 都是組成美國海軍海上遠征部隊的核心力量。
它們之所以能稱之為功能最全、使用靈活的兩棲艦艇,原因在於它們擁有支援海軍陸戰隊航空兵作戰的能力,其優質的甲板可供很多兩棲攻擊艇和支援艇使用,還裝備了指揮控制系統、醫療裝置和其他裝備。
正因為具有這些功能,它們便成為兩棲戒備大隊的根本力量。
LHD 的艦載航空兵能力比早期的 LHA 有所提高。“黃蜂”號是第一艘搭載 AV-8B 固定翼飛機和 CH-53E“超級種馬”大載重直升機的兩棲艦,其支援能力更強, 維修保養空間更大,儲存發動機、變速箱等更多備件,更好的武器的存放及處理能力,以及更大範圍的飛機指揮控制能力。
這種 LHD 上具備的多面作戰航空兵力,雖說比大型專用的航空母艦要差得多,但在小規模突發事件中可大有作為。在2011 年代號為“奧德塞黎明行動”的第一階段中,從“奇爾沙治”號(LHD-3)起飛的“鷂”式飛機參與對利比亞卡扎菲政權的空中和導彈打擊行動,就能說明這一點。正因為LHD 具備有限數量的“鷂”式飛機,美國海軍才得以能將其大型的“尼米茲”級航母部署到世界上更需要的地方執行任務。
▲ 繼LHA艦之後出現了改裝的“黃蜂”級 (LHD-1)兩棲攻擊艦,起初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支援氣墊登陸艇和“鷂”式短距垂直起降飛機。圖為2011年3月“拳師”號(LHD-4)艦尾井型船塢。
混合動力最重要的科技是 LHD-8 安裝了混合電力驅動(HED)和先進的電氣發電和配電系統。從更巨集觀的角度來看,“馬金島”號上使用混合電力推進系統是海軍部長和海軍作戰部長“超級綠色艦隊”計劃和海軍能源計劃中又一長足進步。
▲ “馬金島”號在2010年10月抵達舊金山,參加當地舉行的2010年艦隊周活動。圖中,該艦正駛向金門大橋時。
▼ 推薦閱讀
《世界艦船視覺百科全書》
譯者:西風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從希臘三列槳戰艦、羅馬戰船、維京長船到中世紀的十字軍的柯克船、蓋倫船和戰艦,再到現代的潛艇、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人類從萌芽時代造出的舢板一直到縱橫四海的艨艟,歷史中所出現的艦艇和船隻們都吸引著歷史研究者和愛好者們的眼球。本書用1200副精美的全綵插圖,生動地描繪自遠古時期至今,在不同時期叱吒海上的重要及著名船隻,並通過對艦船資料和航行生涯的全面剖析,全方位地展示了眾多著名船隻的全貌。此外還對所涉及艦船的詳細尺寸、噸位、效能引數、開工及下水時間、武備(限軍用船隻)進行了詳盡描述,並對船隻的服役生平和最終命運給予了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