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在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大橋,一直是我軍通往朝鮮的重要的交通要道,在戰爭期間,經過美軍多次空中絞殺和戰略轟炸,在多次擊退敵人的空襲之後,鴨綠江大橋一方面因為過度超重負荷運輸,另一方面也因為美軍多次轟炸上了橋基,最終沉沒被毀……

但實際上在一開始志願軍參戰的時候的,美軍因為國際環境原因,並不敢地對當時的鴨綠江大橋進行轟炸,因此在那段時間內,我軍透過鴨綠江大橋運送大量的軍事物資,不過隨著戰事的進展,美軍最終決定的對鴨綠江大橋進行轟炸,導致橋樑被炸燬。

那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美軍如此反覆,一定要和這個橋過不去呢?

鴨綠江大橋(斷橋)一部

前期:害怕志願軍參戰,不想擴大化

鴨綠江大橋是日本在殖民朝鮮的時候,為了覬覦江那邊的東北土地的,在當時的日本駐朝鮮總督伊藤博文的組織下修建的,從1909年開始的修建,歷時一年完工,隨後經歷過二戰戰火依然保持完整。

主張修鴨綠江大橋的朝鮮總督,伊藤博文

在1950年朝韓兩國開戰之後,朝鮮人民軍先勝後敗,從1950年8月份開始,在聯合國軍的反擊下,戰火實際上已經燒到了中朝邊境,而在保家衛國的使命號召下,廣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透過鴨綠江開往前線戰場。而鴨綠江大橋則承擔著將很重要的戰略物資運往前線的橋頭堡。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我軍還是美軍都知道的鴨綠江大橋的重要性。

不過就是這樣的情況下,美軍卻不敢輕易的對鴨綠江大橋有想法,這又是為何呢? 其實道路很簡單的,因為當時的美軍害怕新中國加入戰爭。

拱衛橋樑的志願軍防空高炮部隊

首先,當時的美國對於新中國的態度是極力拉攏。

他們知道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意識到我軍的強大,想要將新中國像舊國民政府一樣,作為其在亞太的代理人,為此他們想修正與新中國的關係,因此他們想不在外不得已的情況下,避免和新中國開戰。而一旦轟炸大橋,“激怒”新中國,美軍將很難從朝鮮戰場脫身。

因此在麥克阿瑟向國會提出志願軍很有可能會參戰的時候,美國政府也是抱著一種僥倖態度的——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就敢輕易炸大橋,可能會讓模稜兩可的志願軍真的加入戰爭,那就真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還未出國作戰的志願軍(東北邊防軍)

其次,也是美軍戰略使然。

至此至終美軍在朝鮮的戰略都是相互制衡的原則,他們一開始確實是主張朝韓在三八線的維持勢力就行。

但聯合國軍突然的勝利,打破了美軍的部署,在美軍內部實際上也是分成兩派,在1950年9月的時候,美軍內部就是否要炸鴨綠江大橋分成兩派,以麥克阿瑟為主導的鷹派則是認為,應當炸燬鴨綠江大橋,避免它成為我軍進入朝鮮的運輸線。

而以馬歇爾領導的美軍總參則認為儘量不要挑戰新中國的底線,在會議上馬歇爾回懟慷慨激昂演說的麥克阿瑟“麥克阿瑟總是天真地以為炸燬大橋就能阻止中國軍隊進入朝鮮,這太天真了”,而另一名反對炸橋的高官史密斯客觀地指出鴨綠江再過一個月就進入冰凍期了,光靠炸燬大橋,並不能阻止他們從冰凍的冰面進入朝鮮。沒有橋樑他們一樣可以從冰面上通行。

就這樣在抗美援朝初期,因為美軍的戰略目標和大局考量,鴨綠江大橋得以被保住。

志願軍很多物質都是透過鴨綠江冰面運輸

後期:志願軍參戰,大橋被絞殺

不過鴨綠江大橋被保住也僅僅是暫時的,在志願軍接連發動第一次戰役,10月份痛殲冒進的美軍和偽軍之後,美軍內部對於志願軍不會大規模入朝參戰的想法破裂,而正式開始作戰之後,雙方將自己的底牌都漏了出來。美軍自然不會允許這樣一個遠遠不算輸送物資和兵力的交通幹線,安然無恙的運作。

遭受轟炸的鴨綠江大橋

於是在麥克阿瑟的再三遊說之下,美軍在不轟炸東北境內的基地和民用設施的前提下,以轟炸朝鮮邊境抵抗勢力的名義,同意了麥克阿瑟的請求。

在1950年11-12月,接連起飛的B-29戰略轟炸機開始對鴨綠江大橋進行大規模轟炸,受限於我軍缺乏獨立和系統的高炮部隊,以及薄弱的空軍力量,再加上本身鴨綠江大橋因為前階段超負荷運作,橋體即使沒有轟炸也很難再持續運營(還有一個原因是冬天來了,鴨綠江的冰面可以保證物資和部隊通行),因此我軍主動放棄對鴨綠江大橋的防空。就這樣鴨綠江大橋最終被炸斷……

在當時被炸斷的鴨綠江大橋

雨田君說

鴨綠江大橋被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在1950年年底對我軍的補給造成了一定量的困難,只能依靠中朝人民克服各種困難才能將前線物資送到戰士們的手中。但隨著的其他的大橋和米格走廊的建立,我志願軍在後方的物資和交通線路並沒有受到實際的影響。

並非如麥克阿瑟說的那樣,會對我軍造成決定性的打擊。

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鴨綠江大橋的殘橋至今還保留至今,並稱為丹東市的重點保護文物,而這座殘橋作為景點對外開放,也向後代們告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得來不易,在這場戰爭中我們“站起來了”……

— The end —

14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長津湖之戰:志願軍殲滅北極熊團,但因為氣候寒冷,損失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