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伊朗這邊關於油輪和沙特油田遭胡塞武裝無人機襲擊一事,將人們把視線又重新回到了中東。不得不說胡塞武裝無人機襲擊沙特油田這事兒確實在中東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重新整理了戰爭的技術含量。此之前不管是五次中東戰爭還是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中東國家互毆基本上除了以色列能玩出花來,其他國家軍隊除了偶有高光表演其他差不多都是玩泥巴。
不過上面也說了偶爾也會有高光表演,這些表演中就包括下面要說的兩伊戰爭襲城戰。正是靠著襲城戰,才讓一直被說用高科技武器打原始戰爭的兩伊戰爭有了一絲真正的技術含量。為什麼要選擇兩伊戰爭的襲城戰?伊朗之所以在這次胡塞武裝無人機襲擊中能夠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也就是因為兩伊戰爭的襲城戰讓伊朗開始了自研導彈的步伐,時至今日才取得了現在的成績。
被胡塞武裝襲擊的沙特油田。伊朗被指背後與此次行動有各種聯絡。
從1980年9月22日至1988年8月20日,伊朗和伊拉克之間曾爆發了一場擴日持久激烈拼殺的兩伊戰爭。戰爭先由伊拉克挑起,當時薩達姆認為伊朗才經過伊斯蘭革命,失去了西方的支援,同時又因為整頓軍隊流失了大量軍官。戰爭伊始,戰事發展本來對於伊拉克很有利,不過伊朗全民動員後發動宗教戰爭直接把伊拉克反推,並攻進了伊拉克境內。而兩伊襲城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漸漸拉開了序幕。
1982年-1985年:飛毛腿初登場
1982年7月13日,伊朗軍隊發動齋月行動,以12萬人對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發動大規模進攻。雖然這場行動伊朗付出了慘重代價最後進展有限,但伊朗軍隊確實已經在伊拉克境內與薩達姆軍隊進行作戰了。
早在戰爭初期,伊拉克就利用7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蛙7火箭發動過遠端打擊,不過當時並沒有什麼戰略目的,僅僅是為了彌補炮兵射程不足。蛙7火箭是蘇聯在50年代研製的短程戰術火箭,1965年開始服役,這種火箭沒有制導系統,分為A型和B型,射程均為70公里,可攜帶常規彈頭和核彈頭,不過對外出口都是隻能攜帶常規彈頭。因為屬於無制導火箭,精度可想而知在70公里的射程上和非洲黑叔叔為了維護榮譽和尊嚴的頭頂開槍有得一比。
這種火箭最開始用於打擊伊朗的的阿瓦士(Ahwaz)和迪茲富勒(Dezful)兩個城市,但因為兩個城市軍事價值不高,加之精度極差後被放棄。之後伊拉克軍隊又用來直接支援軍隊作戰,打城市效果都不行打軍事點面目標當然只能更差。面對伊朗軍隊氣勢洶洶的“聖戰”反推,薩達姆的心開始狂野了,迫切需要武器來反推和從戰略角度去打擊伊朗人心士氣。
蛙7火箭射程70公里,屬於無制導武器。
薩達姆一方面瘋狂從蘇聯和法國兩大軍火供應商大肆採購戰機,雙方空軍實力對比迅速傾斜,到1983年伊拉克空軍和伊朗空軍的力量對比已達8:1。鑑於此巨大優勢,伊拉克不僅依靠空軍發動空中襲擊打擊伊朗石油設施和經濟目標,也對伊朗主要城市和首都德黑蘭發動空襲。
另一方面伊拉克則挖掘出了70年代從蘇聯引進的飛毛腿彈道導彈。伊拉克引進的飛毛腿導彈為飛毛腿B型即飛毛腿導彈的改進型。飛毛腿B型為單級液體燃料導彈,使用的是耐貯存自燃式推進燃料,可以攜帶985千克的彈頭,最大射程為300公里,圓概率誤差為射程300公里時300米。雖然飛毛腿B的射程是蛙7火箭的四倍,但是由於飛毛腿B採取了慣性制導方式,制導系統中安裝有三個陀螺儀,因此飛毛腿B的打擊精度高於蛙7。只要導彈發動機保持工作,飛毛腿B尾部的控制舵就可以在導彈飛行過程中幫助修正飛行軌跡。飛毛腿B型導彈的另一個優勢是採用了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大大縮減了發射準備時間和提高了機動能力。
飛毛腿B型導彈,圖中即為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
飛毛腿導彈B型的導彈使得伊拉克軍隊遠端打擊實力大大增加,1982年,伊拉克僅對伊朗發射了三枚飛毛腿導彈。隨後伊拉克逐漸增強了對伊朗的打擊力度。1983年,伊拉克對伊朗發射了33枚飛毛腿導彈;1984年,伊拉克對伊朗發射了25枚飛毛腿導彈;1985年,伊拉克對伊朗發射了82枚飛毛腿導彈。這一階段伊拉克主要用飛毛腿導彈對伊朗的邊境城市阿瓦士、迪茲富勒、博魯傑爾德和霍拉馬巴德進行打擊。不過仍然由於誤差較大,飛毛腿導彈在這一階段創造的戰果仍然有限。而且因為飛毛腿導彈B型最大射程只有300公里,伊朗首都和聖城庫姆距離伊拉克都在450公里以上,對於這些城市的攻擊仍然主要依靠伊拉克空軍來完成。
面對伊拉克老是用飛毛腿導彈和空軍搞單向火力輸出,伊朗這邊也是大為光火,因為受到西方制裁以及也和蘇聯關係不睦,導致其難以獲得戰機這類需要系統配套的武器,於是乎也把目標對準了飛毛腿導彈。當然蘇聯是不可能直接給伊朗出售飛毛腿導彈,但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飛毛腿導彈作為全世界擴散範圍最廣的一種戰術彈道導彈,伊朗拿著鈔票也總算搞到了。
1985-1988年:飛毛腿大秀場
1985年3月初,伊拉克又出動上百架戰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大城市伊斯法罕等全國大約30個城鎮發動大規模空襲,造成大量平民傷亡。這時手裡有了底牌的伊朗,怒不可遏立即以牙還牙在3月4日,第一次使用飛毛腿導彈和戰機對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進行了報復性襲擊。3月21日,伊朗總統哈梅內伊宣佈:“伊朗有能力對伊拉克的任何挑釁行為進行報復。”1985年接下來雙方的襲城戰持續了半年,造成雙方數萬平民傷亡。
圖中可見伊朗的飛毛腿B型導彈及其發射車塗裝。
1986年到1987年,伊拉克因為空中優勢越發明顯,飛毛腿導彈只在87年發射了25枚,但是襲城戰攻擊的規模和強度進一步升級。1987年1月9日至31日,伊拉克出動飛機9349架次,轟炸了伊朗的28個城市,把轟炸範圍擴大了伊朗的北部,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城市,這其中重點照顧了伊朗首都和聖城庫姆。也不知道薩達姆從哪搞到了情報,居然還炸燬了一處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的一處住所,不過霍梅尼本人倒是安然無恙。到這年2月,空襲造成4.5萬伊朗平民死亡,給伊朗造成了巨大損失。
伊朗這時則利用已深入伊拉克國境的優勢,發動各種手段進行報復,這包括戰術彈道導彈,艦對地導彈,重炮等武器——伊朗用從中國進口的海鷹2導彈攻擊伊拉克城市,向巴士拉傾斜了100多萬發重炮炮彈和火箭炮彈。這其中重點拔點就放在飛毛腿導彈身上,它的目標是巴格達復興黨總部,總統府以及薩達姆私人官邸等高價值點目標。
伊朗裝備的中國製海鷹2型反艦導彈。
到了1988年,襲城戰進入了高潮。由於飛毛腿導彈使用時不用像戰機擔心被擊落,而且使用方便,攻擊城市也不需要太高的精度,且彈頭載藥量又大,對敵方具有很大的心理震懾作用。這一年雙方都自覺使用了大量的飛毛腿導彈,開始了導彈戰,這讓兩伊戰爭第一次真正有了技術含量。不過伊拉克在導彈戰初期相對比較吃虧,主要是因為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其他大城市都直接處於飛毛腿導彈的射程之內,而伊朗首都和聖城庫姆則都距離伊拉克遠遠的。
為了能夠在互相扔導彈的過程中不吃虧,敢想敢幹的薩達姆請來了德國專家,把飛毛腿B型導彈切開,增加一個火箭助推器,然後減輕彈頭重量。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伊拉克成功自研了一款射程達700千米的彈道導彈,這種山寨導彈被稱為“侯賽因”導彈(因為薩達姆全名薩達姆·侯賽因)。伊拉克也終於有了能給伊朗首都仍彈彈的能力,不過這種山寨導彈的精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基本就是一個概率瞄準的感覺——只要朝著德黑蘭方向打就夠了,能打到德黑蘭哪就只有天註定了。
截止1988年4月,兩伊在這次高強度的導彈襲城戰中互扔了250枚導彈,其中150枚打到了伊朗首都。由於當時的導彈誤差和現在導彈沒法比,基本都沒有命中預定目標,反倒是對平民造成了巨大傷亡。而這之後沒幾月兩伊戰爭就徹底宣告了結束。
襲城戰攻擊位置示意圖
後續
對於飛毛腿導彈來說,這場戰爭是它的第一次大規模實戰應用,也讓它在世界範圍內名聲鵲起。雙方都意識到了這種導彈日後將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3年後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再次拿起飛毛腿導彈對沙特和以色列發動襲擊,並引起了巨大恐慌。
海灣戰爭中,伊拉克飛毛腿導彈成功命中了一處美軍兵營。
隨後美國人在沙特又上演了後來知名的“導彈打導彈”的場景——愛國者導彈多次成功攔截飛毛腿導彈,這讓兩種導彈都成為了後來幾十年美蘇導彈的代名詞。而伊朗則通過兩伊戰爭中累積的飛毛腿導彈使用經驗開發了本國的流星系列導彈,並助推了伊朗軍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被美軍愛國者導彈攔截後擊落的飛毛腿導彈殘骸,圖片攝於1992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