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抗戰中日軍傷亡數字,一直都極具爭議性,中方的估計一向水份較多,而日方則有戰史叢書的權威數字,準確到個位數,似乎非常精準。然而戰史叢的傷亡數字,在中方看來是太低了,令人難以罝信。到底戰史叢書的日軍傷亡數字是否可信?下面我嘗試用手上日方的資料,推算日軍在八一叄淞滬會戰中傷亡人敷,來核實戰史叢書的數字。先解釋為什麼揀淞滬會戰,原因很簡單,在開戰初期,特別是淞滬會戰期間,日軍整理出來數字還是比較詳細,而且參加會戰的日軍部隊不單較多,留存下來來的原始資料也較豐富,容易從多方面考究。八一叄淞滬會戰中日軍傷亡人數,按戰史叢書記載,累計至11月8日一共死亡9115傷31257,合計40672人。這個數字被廣泛引用(包括戰後出版的眾多日方軍史及聯隊史) 。這個資料的來源,是陸軍省軍事課長田中新一大佐的業務日記及軍令部次長嵨田太郎海軍中將備忘錄,亦即是說,是引用戰時原始資料,而非戰後研究整合各方面資料得出的結果。事實上,由於日軍投降前燒燬大量檔案,戰史叢書各大戰役日軍傷亡人敷,大部份都是直接採用戰時原始資料(如軍參謀人員在戰役後不久所製作的報告),然而,這些報告料是否準確,戰史叢書的編者卻似乎沒有深究。要決定死亡9115傷亡40672人這些資料是否準確,我們可以參看戰後出版的日軍聯隊史提供的眾多資料。雖然戰史叢書沒有提供各師團的傷亡,我們可先看一個有各師團傷亡的戰時原始資料:伊東政喜《第百一師團長日誌》十一月五日記載,到十一月二日累計11D將校戰死71傷157 淮士官以下戰死2161傷5745101D將校戰死48傷160 淮士官以下戰死1332傷52723D將校戰死82傷203 淮士官以下戰死2775傷78649D將校戰死61傷145 淮士官以下戰死1412傷675613D將校戰死38傷174 淮士官以下戰死746傷2934臺灣守備隊將校戰死12傷22 淮士官以下戰死327傷944根據這些資料,各師團一共戰死9065,與戰史叢書的人數相差不遠,似是出自相同或者至少是相近的來源。我們再參看戰後出版的日軍聯隊史,就會發現有不少問題。1. 11D第43聯隊一般來說,聯隊史裡面的傷亡資料,可以分為叄種:第一類是直接引用戰時的原始資料(如戰鬥詳報),第二類是戰後綜合各種資料(包括戰鬥詳報、厚生省護援局資料及生還者的回憶錄),第叄類是在戰役後不久綜合各種資料的詳盡傷亡報告(此類報告非常罕有,因部隊一般都是征戰頻繁,沒空做這玩意)。一般聯隊史傷亡資料基本上都是屬於第一類或第二類。但戰後出版的《歩兵第四十叄聯隊》卻罕有地第一及第叄類資料都有提供,從而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考證兩類資料的準確性。《歩兵第四十叄聯隊》大量引用戰鬥詳報,對四十叄聯隊在淞滬會戰有很詳盡的描寫。文中還用四組列表記錄了當時歩兵第二十二旅團所統計的傷亡資料如下:9.11-10.6: 戰死229傷66410.9-10.19: 戰死99傷12310.26-11.4: 戰死96傷14411.5-11.14: 戰死21傷 45 戰死總數 435但《歩兵第四十叄聯隊》最特別的,就是裡面還有一個戰沒者名薄,把每一個淞滬會戰中戰沒者的住所、所屬單位、受傷或死亡原因(如左胸中彈等)及地點、及死亡日期都清楚列出。原來這個名薄是歩兵第四十叄聯隊在淞滬會戰後調回本土後不久之1938年8月,由第四十叄聯隊戰友會與德島更生課核實戰沒者名薄而編成的。由於距離淞滬會戰完結的時間比較近,而其間四十叄聯隊亦沒有重大戰鬥,兼且編者又有機會與政府相關部門核實資料,所以準確性是非常高的。我按這個名薄整理出來,四十叄聯隊在淞滬會戰的死亡資料是這樣的:9.11-10.6: 戰死433戰傷死13戰病死 64 共 51010.9-10.19: 戰死103戰傷死5戰病死 8共 11610.26-11.4: 戰死 91戰傷死1戰病死 6共 9811.5-11.14: 戰死60戰傷死2戰病死 6共 68總數:戰死 687戰傷死21戰病死 84共 792由此可見,按戰鬥詳報計算出來的傷亡資料,是明顯偏低,而原因除了因為戰鬥詳報一般沒有包括戰病死外,相信是在統計上有困難,甚至故意把傷亡資料縮水有關。此外,上面的傷亡資料,是為了方便比較兩組數字,並沒有包括8月23日到9日10日的傷亡人數:戰死 255 戰傷死1 戰病死 3若把戰沒者名薄這段時間的計算在內,四十叄聯隊在淞滬會戰8月23日11日14的死亡人數是:總數:戰死 942戰傷死22戰病死 85共死亡1051嚴格來說,在上面的總數內,應該還有一些淞滬會戰中受傷或發病,但在一段時間後死亡的,不過數目比較少,而且統計較難,故此我沒有把這一類的算進去。第44聯隊與第四十叄聯隊同屬11 D歩兵第二十二旅團的第四十四聯隊,其戰後出版的《江南の土佐魂 歩兵第四十四聯隊史和知部隊戰記》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傷亡資料。第一種資料,其實不是在《江南の土佐魂 歩兵第四十四聯隊史和知部隊戰記》裡面,而是在《歩兵第四十叄聯隊》中的歩兵第二十二旅團所統計的傷亡資料如下:9.11-10.6: 戰死293傷63910.9-10.19: 戰死155傷25810.26-11.4: 戰死 52傷20711.5-11.14: 戰死 50傷 72 戰死總數 550第二種資料是一系列戰沒者名單,出現在《江南の土佐魂》描寫淞滬會戰每一階段的總結後面,由於此書大部分部是描寫小部隊的作戰,傷亡資料相信是聯隊自己統計。戰沒者名單沒《歩兵第四十叄聯隊》裡面的那麼詳細,也沒有包含戰傷死及戰病死。資料整理後出來如下:9.11-10.6: 戰死39110.9-10.19: 戰死17810.26-11.4: 戰死 8111.5-11.14: 戰死79 戰死總數 729若把戰沒者名薄8月23日到9日10日這段時間的計算在內,則戰死人數再多245人,即第四十四聯隊在淞滬會戰戰死總數為974人。看了這一大堆數字,我有以下的初部推論:(1)按戰鬥詳報計算出的傷亡數字,明顯過低。(2)層次愈高,偏低程度愈大。以上面兩個聯隊為例,旅團統計戰死人數最低,聯隊統計次之。但一些經事後一段時間調查核對,又包括戰病死的數字,往往最準確的。(3)由於戰史叢書常常引用師、軍參謀人員統引的傷亡表,低估傷亡的成度應該比較嚴重。再看《第百一師團長日誌》裡記載11 D戰死2200多人,若以歩兵第二十二旅團戰死一千多人則看來是相當一致的。但其實是低估了百分之叄十至八十不等。假設以第四十叄聯隊戰沒者名薄的數字為基礎,則一個聯隊死亡約一千人,那麼11 D戰死人數應該約有四千人。

那麼其他師團又如何呢?2. 3D第叄十四聯隊《歩兵第叄十四聯隊史》裡面有一個戰沒者名單,包括了戰死、戰傷死和戰病死者名字、死亡日期及出生地,人數與文中451頁統計淞滬會戰傷亡人數大慨相同:即戰死和戰傷死1248,戰病死62,總共1310人,另外戰傷2146。這個數字,由於資料較豐富(如包括戰病死),可信性較高。第六聯隊《歩兵第六聯隊歴史》裡面,記載第六聯隊至11月8日共戰死1001及戰傷2041。這個資料和第四十四聯隊的差不多,比較詳細但沒有包括戰病死。第十八聯隊《歩兵第十八聯隊史》裡面,記載第十八聯隊在上海一共戰死1200戰傷3000人,和3D其他聯隊相距不遠。按照上面叄個聯隊推算四個聯隊的死亡人數,3D淞滬會戰死亡人數應該最少四千多人,如再估計附屬部隊死亡是步兵的百分之十(可看9D的討論),那3D死亡人數應有五千人,遠比伊東政喜的數字高。3. 9D第19聯隊: 《敦賀連隊史》記載到11月10日累計戰死 825傷 2284第35聯隊: 《富山聯隊史》記載到10月28日累計戰死 763傷 1344到11月18日累計戰死 822傷 1800第7聯隊: 《金城聯隊史》記載到10月28日累計戰死684傷1470到12月24日累計戰死 1055第36聯隊:手上沒有更多資料《金城聯隊史》記載9D四個歩兵聯隊到10月28日累計戰死2576傷5362全師團到10月28日戰死2830傷6512 到 11月9日戰死3833傷8527按這些數字來看,伊東政喜的9D 戰死數字明顯偏低。此外9D與全師團的戰死人數比四個歩兵聯隊多百分之十,這個資料有一定價值。個人認為,到 11月9日戰死3833傷8527 這個數字有可能仍然偏低,原因如下:(1) 《金城聯隊史》記載9/1937-12/37全師團戰死4562傷13785 ,比對11月9日的數字,戰死多了七百多人,但戰傷多了五千五百多人,死傷不合比例,我估計是不少淞滬會戰的戰傷數目,來不及整理,遲了才入賬。(2)各聯隊史都沒有包括戰病死的資料。(3)9D是最早大規模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死傷應該不會比後來的3D至 11D少。按我看來,9D淞滬會戰死亡應該在四千人以上。4. 101D《戦記甲府連隊》記載101D至1938年1月29日死亡1774人,和伊東政喜的數字相近。但這數字應是戰時的統計,即上面提到的第一類的傷亡資料,而且只是一個總數,沒有更詳細的資料。不過在沒有更權威的資料的情況下,只能採用伊東政喜的數字。5. 13D第65聯隊:《若鬆聯隊回想録》記載到11月11日累計戰死620傷1099第58聯隊:《高田歩兵第五十八聯隊史》記載到11月2日累計戰死 431傷697第116聯隊: 《 歩兵第百十六聯隊概史》記載到10月30日累計戰死 390傷592 到11月27日累計戰死 412傷 650第104聯隊: 《歩一〇四物語 : わが連隊の記録》記載到11月11日累計戰死 573傷 ?《郷土部隊戦記》記載13D到10月28日累計戰死1900傷3900, 戰死人數與上面基本上相同。伊東政喜的13D戰死人數明顯偏低。然而,四本聯隊史的資料,應該都是聯隊戰時的統計,即上面提到的第一類的傷亡資料,綜合這些資料13D戰死累計到11月中人數約二千人,如附屬部隊死亡是步兵的百分之十,戰死還要多一點。6. 臺灣守備隊臺灣守備隊主要是由臺灣第一、二聯隊和臺灣山砲聯隊組成。我按照《軍旗はためくところ : 臺灣歩兵第一聯隊史》的資料,整理後出來可以看到十一月二日累計戰死240人。這個資料,應該是戰後統計的,可信性比較高,按這個資料推算臺灣守備隊戰死人數,伊東政喜的數字可能低了一點,不過反正臺灣守備隊的傷亡比較少,我認為可估計這個部隊在淞滬會戰死亡人數約為五百人。101D、13D、臺灣守備隊參加淞滬會戰比較晚,傷亡比較少是合理的。結論把上面六個淞滬會戰參戰主要部隊的死亡人數加起來:4000+5000+4000+1500+2000+500 就得到17000的數目,還沒把一些獨立或者是軍直屬部隊計算在內,而且主要部隊的戰病死也應該沒有反影在數字上。從日方資料看來,戰史叢書淞滬會戰的傷亡數字豪無疑問是嚴重偏低的。再看一些我看過的其他資料。(1) 《歩兵第叄十四聯隊史》記載淞滬會戰戰死10076戰傷30866戰病20172戰病死897這個資料和戰史叢書的數字相差不大,嚴重偏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戰病的數目有兩萬多,雖然很大可能和其他數字同樣偏低,但作為一個基數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2) 引用哈凱斯奇版主在http://www.fightersalon.net/bbs/showthread.php?t=8483 提供的資料:“上村利道的陣中日記(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陸軍大佐),在1938年1月15日記載了上海派遣軍軍醫部部長對上海派遣軍到1937年底為止傷亡情況的統計:陣亡:16609人病故:1796人負傷:86007人總計:104499人(注此總計數字不正確,原文如此)。”這個資料和我在上面的估計比較接近,但連南京保衛戰在內才陣亡16609人,比我的估計還是少了一點。但值得留意的是病故的人數是陣亡人數的百分之十一左右,這個比例較《歩兵第四十叄聯隊》的高一些,但距離不太大。如果戰死人數百分之十為戰病死這個比例是準確的話,那就可以把我上面17000的數字加上百分之十,得到淞滬會戰18700總死亡人數的估計。上村利道的負傷數目有點奇怪,負傷與陣亡的比例大慨五比一,那麼高的比例無論是戰史叢書或者是各聯隊史裡面都找不到(一般是二到叄比一左右),不知道有沒有包括戰病的兩萬多人。17000戰死如果以負傷與陣亡叄比一的比例,戰傷大慨是五萬多,加上兩萬多的戰病,就比較接近86007,但還有一點距離。總的來講,按我這個粗略的估計,上海派遣軍在淞滬會戰減員保守的估計大慨在九到十萬之間。最近看日方的《南京戰史資料集》,發現上村利道的陣中日記的上海派遣軍到1937年底為止傷亡情況的數字,86007人應是傷病的總數,哈凱斯奇版主引用的中文版應來自《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可惜翻譯一字之差,傷病變了負傷!還原後上村利道的數字變得合理得多。《南京戰史資料集》也記載了鬆井石根日記2月7日記載了慰靈祭,陣亡病故一共18000餘,與上村利道數字基本上一致。同一時間出版的《南京戰史》記載在南京之戰和淞滬會戰與南京之戰間的追擊戰中上海派遣軍(主要是9D和16D)陣亡1649負傷6950,故按上村利道的數字淞滬會戰上海派遣軍的陣亡人數約15000,如戰病死也按照這個比例的話,淞滬會戰上海派遣軍的死亡人數約為16500,傷病人數(86007-6950)=79057,上海派遣軍在淞滬會戰減員約95500。雖然細節上和我用聯隊史推斷出來的資料有一些不同(主要在死傷方面),但總數卻相距不遠。(轉自天涯社群)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太平洋絞肉機!面積20平方公里小島,美軍瘋狂傾瀉2.4萬噸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