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9月10日,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採用“毒箭穿心”戰術,派整編七十四師向淮陰奔襲而來。
兩淮(淮安、淮陰)是華中解放區的首府,又是蘇中前線的大後方,戰略位置極其重要。中央電令粟裕:率主力即開兩淮。
整編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採用“背水一戰”這個中國幾千年軍事史上都很少出現的戰術,使得山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瞬間壓力陡增,甚至有“五內如焚,力圖挽救”的絕望之感。
9月19日,淮陰失守;三天後,淮安失守!
01 頂級王牌七十四師
在此之前,山東野戰軍曾試圖殲滅泗縣、靈璧地區之敵;陳毅集中了19個團的優勢兵力圍殲2個團的守敵,卻以失敗而告終。
駐守泗縣的部隊屬於桂軍第七軍,這支部隊戰鬥力強、作風硬朗,有“鋼軍”之稱,可與北伐“鐵軍”第四軍相提並論。而作為薛嶽撒手鐧的整編七十四師,比“鋼軍”還鋼。
整編七十四師的原番號是七十四軍,它的前身和老底子就是在譚家橋戰役中,讓粟裕刻骨銘心的補充第一旅。譚家橋戰役後,補充第一旅升級為五十一師,旅長王耀武也成了五十一師師長,並隨後升任七十四軍第二任軍長。
抗戰時期是七十四軍的輝煌時期。從淞滬會戰開始,以七十四軍作為核心部隊的戰役就有:萬家嶺戰役、上高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戰役;且這些戰役都是勝多敗少,每一次都對抗日軍的師團及主力並能夠給予重創。七十四軍也因此被日軍稱為“虎部隊”,即中國的頂級王牌軍。
抗戰勝利後,七十四軍進行整編成七十四師,下轄三旅六團,換裝成純美械部隊;除了配備山炮、迫擊炮、戰防炮外,還有大量的美製衝鋒槍、卡賓槍和春田步槍;無線電報話機直接配備到連。
現任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原為七十四軍第四任軍長。張靈甫作戰大膽,粟裕曾說“越是你放心的地方,他就越愛鑽”;偷襲淮陰,張靈甫選擇的就是看似最堅固的地方——山野防守陣地的中央。
卓越的將領、優秀的官兵;輝煌的戰功、超強的實力。整編七十四師過去是頂級王牌,現在依然是。
02 一戰漣水
利用特工與反利用,攻城與守城
粟裕率領華野主力部隊與張靈甫的七十四師對峙於漣水。北面的薛嶽見華野主力南調,立即出兵,東犯沐陽。粟裕不得不將南調漣水的華野主力北調。
華野主力北移,張靈甫抓住機會,趁虛而入。1946年10月17日至18日,張靈甫指揮整編七十四師及整二十八師的一個旅,兵分三路,進發漣水。
膽大而心細的張靈甫,在漣水安排了潛伏特工,化妝成天主教堂的牧師,隨時報告漣水城內的情況;10月18日,粟裕利用這名特工,向張靈甫報告:漣水城內只有一個團!
漣水城內,確實只有粟裕親自部署的一個李士懷團;但漣水城外,還有李士懷所屬的成鈞縱隊的三個團,作為機動兵力,隨時準備著包抄或者增援。
漣水南有老黃河,北有鹽河,兩河相擁。按照慣例,敵軍一般不會從南北兩面進犯;否則不僅要渡河,還要面臨渡河之後背水而戰的風險。
但整編七十四師不是一般的敵軍,它要從哪裡攻城,一時還真說不好。
粟裕為成鈞設計應對方略:若張靈甫北渡老黃河,機動部隊從茭菱鎮以東渡河,大舉出擊。
1946年10月21日,張靈甫攻城。但漣水東、西、南三面,皆有敵軍,成鈞難以判明其主攻方向。
成鈞鬱悶之時,沐陽的粟裕迅速做出了反應;他趁薛嶽暫時無法發動大規模進攻的間隙,立即調兵,親率重兵南下回援。
若粟裕回援,漣水解放軍將數倍於七十四師;張靈甫的機會就是在粟裕到來之前,攻下漣水城,就地防守,否則就要面臨兵敗、甚至全軍覆沒的危險。
七十四師下轄五十一、五十七、五十八三個旅,但五十八旅在淮陰戰役中遭受重創,被張靈甫當做了預備隊使用。
城內的李士懷同樣搞不清楚張靈甫的進攻方向。戰前,他把重點放在了城西;在南門渡口安排了一個排,外加3門迫擊炮。
勝利擦家而過
1946年10月22日,五十一旅佔領漣水城南的老黃河河堤,隨即建立炮兵陣地,進行炮擊。兩次小規模進攻之後,張靈甫摸清了虛實,他選擇了防守極為薄弱的城南渡口作為突破方向。
炮擊過後,南門防守的一個排傷亡殆盡,除了一個出來報信的小戰士。五十一旅一五一團隨即實施強渡;李士懷緊急派來的預備隊在密集的炮火下,根本過不去,更別說阻擊了。
徹夜的炮擊,讓城外的成鈞決定:放棄包抄,實施增援,保住漣水。白天已經派去獨五團,深夜,又派出了十三團。
兩個團都被李士懷派往了城南。兩個團經過激戰,並沒有把一五一團趕下河灘,並且一五一團逐漸佔據了上風。到10月23日上午11點,一五一團已經控制住第一道河堤。
李士懷團傷亡大半,城南防守營只剩下50餘人;獨五團和十三團被擊退後立足未穩,若一五一團乘勝追擊,直衝第二道河堤,然後直扣城門;勝利就屬於張靈甫了。
勝利的天平已經傾向七十四師。但是,在前線指揮的五十一旅旅長陳傳鈞看到一五一團傷亡很大,有些心疼,於是命令一五一團先鞏固陣地,再發起攻擊。
勝利擦肩而過。功虧一簣的張靈甫,把陳傳鈞罵了個狗血淋頭,並當面說道:“五十一旅不行!”
勝利又一次擦肩而過
10月23日下午,成鈞終於搞清楚了主攻方向。下令李士懷團收容部隊,向西南收縮;獨五團和十三團防守南門,又調十四團入城防守。
成鈞縱隊主力入城,使得進攻茭菱鎮的五十七旅壓力驟減。張靈甫又抽調五十七旅一個團,進攻南門。雙方的力量都集中在了南門。
七十四師近乎完美的步炮協同、極其刁鑽的進攻風格,使得防守部隊防不勝防。戰場上存活下來的新四軍老兵承認:“要想擋住這樣的衝鋒,幾乎是不可能的。”
10月23日晚上8點,七十四師突破了防線,衝過第二、第三道河堤,直奔漣水城而來。漣水河堤高於城牆,河堤失守,城牆也會變得很難防守。
防守部隊十四團出現了潰敗的現象。七十四師的小股部隊已經翻牆進入了漣水城,想要與城外部隊裡應外合。
缺乏睡眠的成鈞,臉色異常蒼白;他已經用完了他的四個團,現在的他已經毫無還手之力。
晚上9點,粟裕的先頭部隊來了——饒守坤旅。生力軍的到來把成鈞從失敗的邊緣拉了回來——他們殲滅了了突入城內的敵軍,合圍了已經被突破的城防。
10月24日,饒守坤被迫停止攻擊,主力部隊後撤整理。成鈞的十四團依然沒有完全收攏。張靈甫的機會又來了。
但部隊傷亡太大了。後來加入主攻的五十七旅一七一團更是苦不堪言,於心不忍的張靈甫決定讓一七一團後撤整理,派一七0團擔任主攻。殊不知城內的防守部隊比他還慘。張靈甫又一次失去了勝利的機會。
全殲七十四師
10月24日上午10點,十四團已經收攏完畢,二十八個團的華野主力部隊也陸續趕到了漣水。張靈甫徹底沒有機會了。
第十縱隊、淮南六旅殺向接替一七0團進行防守的一九二旅防守的茭菱鎮。七十四師右側茭菱鎮一旦失守,將面臨被包抄的危險。
張靈甫急調正在攻城一七0團,撤回南岸,保證後方;並讓五十八旅做好準備,隨時接替一九二旅陣地。
10月24日晚,粟裕下令全線反擊。華野第一師、第六師奉命出擊。優勢兵力之下,陣地再一次壓回了河灘陣地。距離把七十四師趕下河灘,僅剩一步之遙。
但七十四師的步炮協同又一次挽救了它。雖然如此,五十一旅、五十七旅依然受到了重創。10月25日,張靈甫從茭菱鎮抽回一九二旅,用於渡河作戰。
黃昏時分,張靈甫抽出一七0團的老兵和士官,組成了突擊隊;手持衝鋒槍,殺向大堤。重新佔領了第二、第三道河堤。
晚上,華野部隊不顧傷亡,冒著敵人的炮火,發起反擊,再一次將敵人壓回河灘陣地。此時,成鈞縱隊等部隊已經茭菱鎮方向切入,逼近張靈甫指揮所。張靈甫連夜將一九二旅轉移至茭菱鎮方向。
從10月21日開始,5個晝夜以來,雙方奮死搏殺。即使是現在,面對二十八個團的華野主力部隊,張靈甫動用的部隊始終沒有超過兩個團。這讓華野很多將領感到了深深地無力感,紛紛打起了退堂鼓。
本想打殲滅戰的粟裕,看到戰事變成了消耗戰,也不由得憂心忡忡。
行動大膽、企圖心強、戰術靈活、戰鬥力強悍,這些指標具備任何一項,這支部隊就足以自豪;但七十四師卻全都具有,這樣的一支如此出眾的骨幹部隊會起到什麼作用,久經沙場的粟裕太明白了。
必須消滅它,哪怕為此付出更多代價也在所不惜。粟裕下了決心!
張靈甫還想蟄伏待機,進行再戰,但七十四師連續受挫,銳氣和勇氣盡失。
10月26日,粟裕轉守為攻,發起第二次全線反擊。七十四師丟掉了北岸的橋頭堡陣地,兩個營被殲滅。但粟裕並不止步於此,他要圍殲七十四師。
第十縱隊的切入、粟裕的反攻,讓張靈甫感到了危險。他果斷下令撤退!
10月30日,華野主力部隊先後渡過老黃河,但七十四師已經向淮陰一線收縮。鑑於華野部隊已經人困馬乏,到了強弩之末的地步,粟裕停止了追擊。
一戰漣水,七十四師傷亡200多人(一說是7000餘人),加上一九二旅的傷亡,總計達到了4000餘人。但華野卻犧牲了包括一名縱隊司令(第十縱隊司令謝祥軍)在內的6000餘精兵。
03 二戰漣水
1946年12月14日,陳毅、粟裕進行宿北戰役之際,張靈甫帶領原班人馬,二戰漣水。
張靈甫重新選定了進攻方向——帶河鎮。帶河鎮兩面臨河,不便於新四軍機動,正面防守將會異常艱難。
這是粟裕最擔心的地方,卻也是坐鎮南線的譚震林忽略的地方——他把防守重點放在了城南(一戰漣水時,張靈甫選擇的方向)。
當天黃昏,帶河鎮就被七十四師攻下。判明主攻方向的譚震林,急調十六旅至城西增援,隨後又抽調十八旅參加戰鬥。
但為時已晚!
第六師全在老黃河以南,因為缺乏船隻,用了9個小時,十八旅才被全部擺渡過來。在此期間,十六旅腹背受敵,防線再次被突破。
當天下午,漣水城失守!
二戰漣水,僅第六師就傷亡4000餘人;七十四師也再一次受到重創!
漣水戰役並沒有完成殲滅整編七十四師的任務。但漣水戰役以後,七十四師受到重創,即使是七十四師遺留下來的老兵們,也認為:“漣水戰後,本師元氣虧損,一蹶不振。”這就為孟良崮戰役中全殲整編七十四師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