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0月5日,印度空軍終於承認了2月27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米—17直升機是被印度自家的防空導彈給擊落的了。按常理說,這種烏龍事件是不應該發生在一支現代化的發達軍隊中,尤其是一直以地區性強國自居的軍隊中。

(雖然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調侃印度三哥,不過作為一名長期以來承擔對西部邊境戰略預備任務的部隊的退伍兵,小寞從來就不認為三哥家的龐大部隊是擺設。)

雖然有點重新整理三觀,但是我們還是得看到,在克什米爾複雜地域條件下,米—17能及時出動搜救前線被擊落飛行員的意義與難度。不過,這不是小寞今天討論的範圍,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敵我識別。

自古以來,如何進行有效的敵我識別就是一大難題,旗幟、金鼓號的暗號、士兵的鎧甲服飾、以及約定的暗號口令等等等等,都是為了防止敵方派出小股部隊滲透己方而採取的措施。到了現代,情況就更加複雜了,本來戰爭就從要點攻防演變成了寬域機動,地面水面的戰鬥範圍極度擴張,同時還要向空中、海底延伸。

一戰中,個性化的飛行員用醒目的顏色塗刷自己的座機一方面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個性,另一方面則是向自家的地面部隊喊話“哥來了,你們別亂開槍。”到了二戰,由於JU87,伊爾2這類前線俯衝轟炸機開始大行其道,如何空地銜接就成了大問題,比如在坦克頂上放一面巨大的國旗、配備對空聯絡布板、領航長機攜帶敵我雙方軍艦等高價值目標的三檢視圖本等等措施。

但是,此時的敵我識別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很容易被敵方所利用,最典型的就是德國在阿登戰役中發動的“獅鷲行動”,僅僅兩千餘穿著美國軍裝開著吉普車的德國人就將幾十萬英美軍隊弄得人心惶惶,連佈雷德利都差點驚慌失措要從前線撤退以拉開同德軍的距離。

二戰後,隨著電磁、雷達、聲吶等技術的發展,敵我識別技術開始呈現系統化、資訊化發展趨勢。在二戰進行時,盟軍就已經發明了雷達應答機,用以識別空中高空高速飛行的飛機。在這個基礎上,主流大國又開發出了雙向交流的敵我自識別系統。

(超音速時代,飛行速度快,戰爭節奏也快,加之戰場環境更復雜,飛行員一手握操作杆規避導彈及高炮,一手翻敵我識別圖鑑識別目標,這畫面實在太美,不敢想象)

有一些參加過海灣戰爭的美國F-15飛行員就將其在海灣戰爭中的優異表現歸功於F15優異的機載敵我自動識別系統,可以在雷達屏上清晰標明敵我態勢,開啟了超視距空戰的新時代。

在空地協同上,美國在越戰後就開發並投入使用的BCIS戰場作戰識別系統,再輔以TCAP、FAC等人工輔助識別引導,直接將伊拉克的上百萬大軍炸崩潰。

嚐到好處的美軍在戰後更是進一步開發“陸地勇士系統”,希望將戰區的每一個單兵都納入敵我識別系統。甚至連單兵配發的槍支都意圖納入並配備自毀裝置,以防止前線士兵犧牲後武器落入敵手的局面。

小寞只能說,美軍在追求極致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值得我們學習並追趕。不過這樣做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舉個例子,當年別連科駕駛米格25叛逃西方,降落日本。隨著米格-25被大卸八塊,再無祕密可言後,蘇聯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緊急調整了所有應答機裝置,更換頻道、密碼。整個忙得不亦樂乎,甚至還有一批老舊裝備被迫提前換裝…

當然,儘管有著這種或那種的技術手段進行敵我識別,但是還是有各種各樣腦袋一根筋的大神來上一場烏龍,比如1974年土耳其空軍將懸掛著土耳其國旗的土耳其軍艦給炸了,回頭還宣稱是希臘海軍不要臉懸掛土耳其國旗,被英勇無畏的空軍飛行員當場識破並擊沉。

至少這一次三哥沒有如此沒臉沒皮的宣稱是巴基斯坦直升機改成印度塗裝然後被英勇的地空導彈部隊擊落…

不過話說回來,在2月26日印度先空襲了巴基斯坦後,前線各部隊理應進入了戰備狀態,否則無法解釋其米格21戰機如此迅速的出擊應對巴基斯坦空軍的尋釁。

但其地面部隊隨後擊落從邊境返回的自家的直升機就不好解釋了,雖然米17在起飛後就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有聯絡上前線地面部隊,但是難不成俄羅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連應答機都沒有裝上?

再者,巴基斯坦也裝備有米17沒錯,但是大白天的沒有哪個指揮官會派出米17這種老爺機深入敵方腹地執行任務,更不用說這架直升機還是從自己頭頂上飛過去再返航的。碰到如此多疑問及困惑,也不多通過幾種途徑識別敵我屬性,小寞也是醉了。

要知道美軍發現屬性未知的目標,一般只有在兩種以上手段確認是敵對方了,才會選擇開火。(應答器會故障,會由於特殊原因關閉,光應答器沒有響應就開火,造成的“冤假錯案”可就海了去)只能說,三哥這支地空導彈部隊的指揮官太“盡職”了。(本文完)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讓美軍讚不絕口的機槍,用全威力彈藥,俄軍特種兵用實戰為其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