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粟裕原擬任軍委副主席,接到任命時成了人大副委員長

粟裕辭帥“求仁得仁”,自然無怨無悔。

但正如他的兩次謙讓司令,後來的某些遭遇或許是他始料不及的。

1955年9月授銜後,公佈的名單裡卻只有10位元帥與他們的軍銜,雖然粟裕是全軍第一個授銜的將領(早於元帥授銜),又是10個大將之首,但公佈時既沒有說明他的軍銜,也沒有提及大將的人數,只提了周恩來“將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粟裕等在京將官”短短一句話。

元帥們一時更加威名遠揚,家喻戶曉,而包括粟裕在內的10個大將,直到多年以後,才被世人“新大陸”一般驚奇地“發現”。

《人民日報版面備要》一書,在新聞版面安排上,也特別對元帥、大將和其他軍職做出有區別的規定。

這種規定或許有其道理,但人們常說“混個臉熟”,就是說要不斷“混”才能“臉熟”,新聞版面因軍銜而異,粟裕的機會受到“圈禁”,自然也就成了難得一見的“生面孔”。

這些當然僅是“管中一斑”,其他“依葫蘆畫瓢”的事情還多。

原軍事科學院戰史部研究員、南京軍區司令部研究室主任王希先,曾被借調到第一政委粟裕處,潛心研究粟裕與華東戰史,幫助這位“戰神”整理回憶錄近五年之久。

人到晚年,耿直的他覺得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便回憶了幾件往事。

1991年,某單位撰寫軍事百科全書將帥條目,派人約請王希先這個“最佳人選”寫粟裕的軍事思想。

這家單位是內行與權威,對軍史戰史來龍去脈十分清楚,因此起初除提到條目的規格外,還特別規定了字數,說:

“元帥的條目不超過8000字;大將的條目不超過5000宇,但粟裕對革命戰爭貢獻大,威望高,可以破例與元帥同等待遇,也可寫到8000字。”

這自然是符合客觀事實的,真能如此,是對歷史與逝者的尊重,也是對後人負責之舉。

王希先老人聽後,很是欣慰。儘管他已離休在家,本可以百事不管,安享“最美不過夕陽紅”的晚年,卻還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不久,他就如期交稿。

他最後算是“法外開恩”,要求王希先重新改寫,壓縮成5500字。

胳膊自然拗不過大腿,王希先老人只好照辦。但一絲不苟按要求改好後,不想還是通不過,說內容對粟裕的評價太高,有的地方甚至超過了元帥。

王希先老人很反感這一說法.他認為應該實事求是,秉筆直書,也不贊成去與元帥比。

因此,他據理力爭,不願意讓步。

他說,比要看怎麼個比法,比資格還是比貢獻?一定要比的話,應該是貢獻大小為先,軍事人物尤其應該首先比軍事方面的貢獻。“從軍事方面比,我認為不論是軍事理論還是軍事實踐,粟裕的貢獻是中國革命戰爭史早已證明了的。”

他的話很委婉,也很中肯。

在粟裕1958年蒙冤尚未公開平反的當時,王希先老人能如此肯定這位華東戰區的實際統帥,並堅持自己的論斷,可謂“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與古代賢人有得一比。

他的凜然正氣,振聾發聵,是極需要膽識的,非氣定神閒、無慾無求者不能做到如此剛烈。

儘管如此,他還是本著與人為善的“和諧”原則,不想徹底弄僵,最後答應對方,再推敲一下文字,盡力寫得公正、客觀、實事求是,經得起歷史與事實的檢驗。

但費盡心力完稿後,仍然不符合人家的口味。在這個“倔老頭”不肯讓步的情況下,他們還“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動手修改了文章,並以王希先的署名,刊登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1卷,1997年5月付梓出版。

粟裕當年以古名將之風,謙恭自抑,辭讓司令與帥位的時候,自然不會想到會有這等遭遇的。

其實,他生前也體會過這種“炎涼”,垂暮之年談到華東戰史時就說:“六十年代編寫華東戰史,因1958年對我進行‘批判’,有的人便因人及事,對我所指揮的戰役橫加指責,做了許多不符合事實的評論和記載。”

因此,他十分痛心,覺得這不是個人的榮譽問題,而是對整個華東戰史以及全體華野將士的不尊重。他說:“我這個當年華東戰場的戰役指揮者,卻一直沒有機會見到這些材料,更沒有機會談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不僅是個人問題,它關係到正確理解毛澤東軍事思想和正確總結華東解放戰爭的歷史①。”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扯麻紗”的事情還遠沒有完。

1992年,王希先老人又應邀寫《淺談粟裕的軍事思想》一文。

文章裡,他也不客氣,大膽地提出粟裕不僅是軍事家,而且是傑出戰略家的觀點。

這又是一頂許多軍銜更高的人都不曾有的“桂冠”,有人當然不同意,覺得“抬高”了粟裕。儘管此前已有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郭化若、原海軍司令員蕭勁光都實事求是撰寫文章,肯定粟裕就是一代戰略家。

老人這次堅持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從對軍事領域的貢獻看,粟裕“戰略家”的稱號是當之無愧的。

他還給反對的人上起了軍史課,說凡是研究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史的人,無不被粟裕的軍事理論和戰例所傾倒;粟裕雖然只是華東野戰軍(三野)的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但早在1946年10月,毛澤東就指定由他負責戰役指揮。

老人說,打仗由副職下決心,這是沒有先例的。而且,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不僅殲滅戰最多、戰果最大,他多次提出的改變中央戰略方針的建議,也都被最高統帥毛澤東所採納。

因為他的堅持,或許還因為對方最終被粟裕折服,文章保持了“原汁原味”,被收進《當代中國軍事思想精要》一書,並在這年5月出版了。

也正為此,粟裕是傑出戰略家的觀點,才逐漸為人知曉,並形成了軍史界的普遍共識。

還是囿於區區軍銜的框定,粟裕最高的軍職始終只是軍委常委,這一道坎終生也不曾跨越過。

儘管1976年前後,粟裕這位曾經的華東統帥協助葉劍英,在穩定軍方特別是華東軍方局面,起到了他人無可代替的作用,過去的元帥在世者也只剩下四人,粟裕又是第一大將,但他就是上不了一個臺階。

粟裕的祕書鞠開老人說,這也是張震、劉華清後來所說的“長期受到不公正對待”的一部分②。

粟裕的另一個祕書、《粟裕傳》的主要作者朱楹老人,這段時期正好在粟裕身邊,他回憶說:“四人幫”倒臺後,僅居新的最高領導人華國鋒之下的葉劍英,十分欣賞粟裕,也準備讓他充分發揮才幹,提議他為軍委副主席人選。

以華國鋒的忠厚和對葉帥的倚重,又當撥亂反正,急需幹才的時候,這似乎就是板上釘釘的定論了。

但不久人事格局發生變化,最後胡耀邦(中央組織部部長)趕赴上海,通知粟裕人事任命時,卻成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一職。

這時候的軍委副主席,也就依然只是葉劍英、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四位年高德邁的元帥。

有人採訪朱楹老人,問是否因為粟裕生病,身體狀況不好,才有了這種變化?

老人搖搖頭說,粟裕有病在身是事實,但這不算什麼。如果他真做了軍委副主席,有了用武之地,多年軍事上的思考與探索可以付諸實踐,病反而可能會好。

他還例舉了一般老年人閒著生病,忙著反倒身體健旺的例子,說“心情好就不一樣了”。

如果粟裕當年不謙讓元帥,結果會怎樣呢?老人沒有說。( 選自《名將粟裕珍聞錄》,北嶽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作者張雄文)

最新評論
  • 1 #

    解放戰爭,粟裕將軍居功至偉!作為大將,做出了元帥無法企及的軍功!

  • 2 #

    粟裕大將逝世後,中央軍事委員會在訃告中這樣描述將軍:善於指揮大兵團做戰。這是十大元帥中沒有的,這是中央對他的軍事思想的最大肯定

  • 3 #

    對於股市,我常用兩個比喻。一是海水,漲漲跌跌。二是生活,平平淡淡。這意思就很明確,股票沒有漲跌就不叫股票了,所以今天漲一點,明天跌一點都是很正常的。有很多人談股色變,當然現在好一些,不過還是有一些小白一聽股票就嚇得不得了。哪有那麼可怕,股票跟平日裡一日三餐一個樣,生活很平淡,沒有那麼多驚天動地,風花雪月的事情發生,股市也是一樣,大多數時間走勢很平淡,就是我們常說的沒有行情的意思,因為這個池子太大了,把它比作大海,你的票只是一滴水,很多時候就不會有表現。所以別太把股票行情放在心上,別一驚一炸,好股票耐心持有即好!

  • 4 #

    向戰略家粟裕致敬,粟大將永垂不朽!

  • 5 #

    一代戰神,兩袖清風。景仰景仰……

  • 6 #

    一代名將永垂青史!

  • 7 #

    共和國的將帥評銜並不能只以軍功和貢獻做為唯一標準。還包括資歷,以及派系的均衡等等各個方面。若以軍功論粟裕無凝必是元帥,並且至少是前五。

  • 8 #

    粟裕的戰功是歷史事實,名垂千古!

  • 9 #

    尊重事實就是尊重歷史!尊重歷史就是尊重良知!尊重良知就是尊重人性!無冕大帥粟裕永垂青史!

  • 10 #

    說不定幸虧沒有領元帥銜

  • 11 #

    向老前輩致敬/當年就應該授于帥位/而肖克也應授大將!

  • 12 #

    粟裕是當代最偉大的軍事家,沒有之一。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志願軍擊落美軍戰機後返航!40多年後才知道,當時打下來個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