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冷戰開始後,西方軍事家都在思考如何對付蘇聯的裝甲叢集威脅。面對以T-34為代表的大量中型坦克,英美兩國也很快開發出以百夫長和M48為代表的戰後第一代坦克。通過品質優勢,部分抵消了對手的巨大數量優勢。但對於同樣飛速增長的蘇聯重型坦克,他們卻遲遲找不到可靠的應對手段。

於是,英美除積極研究其他反重型坦克手段外,也開始研發自己的重型坦克。其中,更有經驗的英國人就推出了FV4005與FV215B,兩款從未服役的概念產品。

戰後第一代坦克的傑出代表 百夫長

在當時,僅有蘇聯擁有成建制使用重型坦克的經驗。除了已經被徹底打爛的德國,西方國家在這方面都沒有太多技術積累。於是,各廠商紛紛推出五花八門的詭異設計。其中又以英國人的183毫米坦克榴彈炮構想最為獨特。

其實,這種坦克巨炮的雛形源自古老的設計源頭。20世紀初的英軍,曾為對抗德制210毫米榴彈炮,而弄出183毫米的BL7.2型榴彈炮。這種威力巨大卻行動緩慢的老式武器,先後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並立下過不少功勳。戰爭結束後,英國坦克工程師們談起蘇軍斯大林系列的122毫米炮,深感到本國坦克炮實在無法與之匹敵。於是,就有人想到了BL7.2型榴彈炮,準備將其改造為更加可怕的新一代坦克主炮。

但原版榴彈炮並不適合打擊裝甲目標。主要是其身管太短,可提供的炮彈加速度也非常有限。於是,英國人就通過增加炮管長度,改進出全新的L4坦克炮。由於體積增加,所以整炮重量也達到史無前例的4000公斤,成為英國曆史上的最大口徑主炮。

正因為此炮如此碩大,所以L4主炮很難找到合適的運載平臺。高達87噸的可怕後坐力,更是讓大部分車輛都難以承受。火炮發射時所產生的大量煙霧,更有可能將坦克乘員直接毒死。只是因為L4坦克炮那極具誘惑力的破甲效果,才讓設計師繼續硬著頭皮開發下去。

FV4005型試驗坦克的側檢視

在火炮測試中,L4先後使用了普通穿甲彈和碎甲彈。實驗證明,僅用普通彈也可以侵徹1.5米厚的混凝土牆壁。如果換上碎甲彈發射,則可以在命中150毫米厚的鋼裝甲板時,在其背部產生50公斤飛速綻開的裝甲碎片。也就是說,只要裝上這種巨炮,當時的任何坦克都可以被輕鬆摧毀。

最初,英國人選擇的搭載平臺是百夫長坦克。在加裝完183毫米坦克炮後,成為了造型奇特的FV4005型試驗坦克。設計師還專門為L4主炮設計了全自動機械輸彈系統,避免士兵需要手動搬運200磅重的炮彈。結果,沉重的火炮加上新的自動裝彈系統,讓整車重量超過了50噸。但英國人能提供給FV4005的動力系統,卻是隻有640馬力的流星型發動機。這讓整車的推重比只有每噸12.75馬力,勉強達到每小時34.6公里的龜速。

FV4005的缺陷還不止於此。由於183炮後座力巨大,讓FV4005在火炮側向射擊時容易出現翻車事故。為了裝載大口徑坦克炮,又必須犧牲掉的防護裝甲配置,讓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變得非常低下。所以,無論如何小修小補,這種戰車都不可能被允許送上戰場。

於是,設計師們又丟擲了另一份重型坦克方案--FV215B。這次,他們以當時正在研製的征服者重型坦克作為底盤,重新嘗試加裝183毫米巨炮。但即使是在寬大的征服者底盤上,L4主炮的安裝仍會顯得頭重腳輕。

不得已之下,英國人索性將炮塔整體後移,挪到類似後來自行榴彈炮炮塔安放的尾部區域。但這麼做還是存在弊端。坦克在火炮側向射擊時變得更加重心不穩,解決辦法就只有將射擊角度鎖死在正前方45度的扇形範圍內,嚴重限制了戰場靈活性。

不過,FV215B的防護力還是起色不少,其車首裝甲厚度超過152毫米。但這些進步並不能掩蓋其進攻乏力的事實。由於體積有限而無法容納全部供彈系統,主炮射速只能達到每分鐘6發。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幾乎沒有任何辦法來協調改善這個事情。

為了調整全車重心 FV215B不得不將炮塔後移

值得注意的是,FV215B也從來沒有製造出供實驗用的原型車。除了自身的設計缺陷外,整體的技術提升也讓古板設計沒有了存在必要。以反坦克導彈為主的各種新武器層出不窮,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英國軍方對蘇聯重型坦克的恐懼。

北韓戰場的實戰檢驗也表明,重型坦克遠不像蘇聯宣傳的那麼完美無缺。不僅通行能力低下、維修麻煩,而且使用條件非常苛刻。只要制定針對性戰術,就可以讓這種造價高昂的武器不能有效發揮戰力。

183毫米巨炮坦克 只能停留在想象和遊戲中

於是,舊式的重型坦克理念也逐在西方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主戰坦克,它們將統治陸地戰場,直到今天為止。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6年造出五代機,10年服役兩艘航母,印度宣佈近萬億軍備研購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