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直升機一直是“官辦”,由中航工業旗下的“哈飛”和“昌河”兩家承擔。雖說兩家耗費了大量的研發經費,但與固定翼飛機甚至汽車比起來,畢竟還算是“成績斐然”的。
[建國前]
中國的直升機之父是朱家仁。他192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1945年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架直升機“蜂鳥”(圖片欠奉,可自行百度)。
[1949-1958:在老大哥的幫助下]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直升機主要依賴蘇聯。解放軍先後裝備過米-1和米-4。1958年,哈飛按照蘇聯送來的圖紙開始仿製米-4,叫做“直-5”。到1980年停產時,直-5共生產了558架。雖品質不佳,但直-5是中國當時航空工業的“拳頭產品”,有86架被作為“外援”送給了“好朋友”。
圖:當年的拳頭產品
直-5到目前為止還保持著“中國產量最大的中國產直升機”記錄。它使用活塞發動機,起飛全重超過7噸。雖能力有限,但可搭載一部212吉普車。在原子彈試爆、珍寶島反擊戰、西沙海戰和邢臺地震救災等很多場合,都有它的身影。
[1959-1969:直升機“大躍進”]
中蘇交惡後,因已具備了直-5的獨立生產能力,所受影響並不大。但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隨後的“文化大革命”對直升機事業影響很大,盲目自信導致了直-6的失敗,甚至導致了直-7下馬。
圖:文革時代的直-6
1966年,中國開始研製“直-6”。技術人員將直-5的尺寸擴大,很快就完成了設計。該機使用株州生產的中國產“渦軸-5”發動機。1969年底,直-6實現了首飛。但因品質不佳,傷亡嚴重,終未量產。直-6最大的意義,是弄明白了“大飛機不是小飛機放大”。
1965年,中國還自主研製過“延安2號”輕型直升機。該機於1975年試飛成功,未量產。
[1970-1980:左右逢源的時代]
1970年,中蘇關係緩和後,中國開始從蘇聯引進米-6(米-26前身,超大型直升機)和米-8直升機(12噸級,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直升機)。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進入蜜月期,中國因此可以從西方引進直升機技術。從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國一口氣從法國購買了雲雀、海豚、羚羊、超黃蜂四款直升機。並挑選其中的“超黃蜂”和“海豚”,分別仿製成功了“直-8”與“直-9”。一直到現在,這兄弟倆還是中國中國產直升機的頂樑柱。
圖:直-9的民用版H425Airliners圖片
攝:Michal Hergott
限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和管理水平,引進吸收工作非常緩慢。哈飛在1980年引進直-9,但直到1992年才試飛成功。1973年中國購買了14架超黃蜂,但昌河飛機工業仿製的直-8一直到1989年才交付部隊,花了整整18年。所以,在1989年以前,中國只能用極其有限的外匯,從國外購買直升機。
[1980-1990:最大的收穫]
但很幸運的是,那個時代沒有武器禁運。1984年7月,中國從美國購買了24架黑鷹直升機。
圖:哥倫比亞配備的黑鷹直升機Airliners圖片
攝:Fred WIllemsen
而且,最大的收穫在株州。因為在引進海豚的同時也引進了Turbomeca的渦軸發動機,使得株州的技術水平直接提高。株州對於世界各國發動機的吸收學習,成為了中國直升機工業最寶貴的財富。
[1990-2000:新一輪“蘇式”與“仿製”]
因中美關係惡化,中國轉向蘇聯(俄羅斯)購買大中型直升機,開始了新一輪蘇式直升機購買過程,其中最主要的是米-8/17/171系列。中國當時最需要直升機的地方是西部,因此連同黑鷹在內,這些直升機主要作為軍事用途部署在了西南地區。
圖:全球使用最廣的米-8直升機攝影:拉上窗簾
到目前為止,中國服役數量最多的依然是米-17/171系列直升機,據稱超過200架。
1996年,直-11通過了國家技術鑑定,開始批量生產。直-11系仿製法國AS350直升機(外號“小松鼠”),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小型通用直升機。小松鼠起飛全重只有2.2噸,比4.1噸的直-9還要小。因為小巧靈活,可勝任於狹窄空間。
圖:直-11的原型“小松鼠”Airliners圖片
攝:Roberto BianchiPiti
[2000-2008:真正的新時代開始了]
進入21世紀後,中國開始研製專業的武裝直升機。2012年,著名的“武直-10”公開亮相。雖有謠傳說這是卡莫夫的操刀,但畢竟中國擁有全部智慧財產權。武直-10的出現,結束了中國使用通用直升機作為武裝直升機的歷史,開闢了中國直升機的新篇章。
圖:武直-10直升機
但因為中國並不對外侵略,沒有坦克可打,所以這種“打架能手”應該不會大規模部署。中國最需要的,依然是中型和重型的通用直升機。
雖然武直-10在2012年才公開亮相,但其主要研製工作是在21世紀的頭些年,所以可以算做2000-2008年期間的作品。
[2008-現在:軍民攜手,突飛猛進]
2008年以後,中國直升機事業受到了重視,出現了“軍民攜手,突飛猛進”式的發展。
軍用方面,中國在直-9的基礎上研製了武直-19(2010年),在直-11的基礎上改裝了武直-11(2015年)。與武直-10一起,構成了“中、小、輕”的武裝直升機梯隊
圖:30年磨一劍的“直-20”
今年的國慶閱兵,傳說許久的“直-20”終於出場,這款“30年磨一劍”的“抗把子飛機”吸收了“黑鷹”的精華。若品質可靠的話,肯定將結束中國中型通用直升機的進口歷史,並承擔起對全部國土的護衛任務(救災,警戒,投送,偵察等)。
民用方面,2013年,中航工業與昌飛公司推出了直-8民用型。它(AC313)的起飛全重達到了13.8噸。雖說比直-20沒有大太多,但它有三個發動機,未來提升空間很大。
圖:AC313源自法國大黃蜂
因為與歐洲直升機公司(原法國宇航,現空客直升機)的長期合作,哈飛現在也進入了民用直升機市場。中國、法國、新加坡三國合作的EC-120“蜂鳥”直升機專案,目前發展勢頭良好。
因為看好中國的直升機市場,空客還直接在中國建設了工廠。2019年7月,空客設在青島的產線已下線其第一架H-135直升機。
更有中國企業採取“暴力”方式圖謀發展。2012年,重慶通用航空產業集團收購美國老牌直升機公司“恩施特龍(Enstrom)”,直接將美國直升機變成了中國直升機。
圖:日本自衛隊現使用中國飛機
[補充]
軍用方面:
1996年,中國在引進俄羅斯現代級驅逐艦的時候,曾隨艦引進過“卡-28”反潛直升機。
2010年,中國還曾引進9架卡-31預警機,但據稱因效能太差並未在航母上部署。
民用方面:
為配合海洋石油等作業,中信海直、東方通航等曾引進過AS332、EC-225、S-92等中大型直升機。近10年來,中國各通用航空單位還大量引進了羅賓遜(美國)、奧古斯塔(義大利)、貝爾(美國)、歐直(現空客)等公司的直升機。
圖:中國金匯救援引進的奧古斯塔直升機
據估計,目前中國民用直升機約有1400架左右,相信很快會超過法國而位居世界第二。
(qinghangwang)
(旋翼機、固定翼、直升機相關圖紙、資料)
文章源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