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圖丨戰鬥英雄楊根思胸前掛滿勳章

導言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誰都沒有想到,僅僅四個月後為了保衛家園的中國人民,就自願組成了抗美援朝志願軍。

從10月19日十幾萬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進入朝鮮,到10月25日發起第一次戰役,並取得首戰告捷的好成績。

圖丨朝鮮戰場第二次戰役區域性

只用了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一直推到清川江以南,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但是戰爭形勢尚未得到根本好轉,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氣焰十分囂張,“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毅然宣佈了“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總攻命令。

目標:包圍美軍王牌

樂觀的麥克阿瑟提出總攻勢的目標,就是在西方的聖誕節之前,用兩個月的時間迅速佔領全朝鮮。

為此,“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集中了十三個師、三個旅和一個空降團,共計二十二萬人從東西兩個方向逼近鴨綠江。

圖丨戰爭當中的美國士兵

西線主要是在清川江南北地區,東線主要是在長津湖及其以南地區。

按照麥克阿瑟的計劃,美軍陸戰第一師擔負由東線向西線迂迴的任務,而東線其中一個迂迴的轉折點就是長津湖地區的下碣隅裡。

1950年11月5日,毛澤東親自下令第九兵團立即入朝,擔任東線江界長津湖方面的作戰。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這支部隊都曾立過汗馬功勞,戰鬥力可見非同一般。

為此,早在一九五零年國慶節後,毛澤東就命令第九兵團到東北進行短期整訓,做好進入朝鮮戰鬥的準備。

隨著朝鮮戰局轉變,第九兵團接到新任務改變原計劃立即入朝,準備在東線江界長津湖方面的作戰。

作為先頭部隊,第二十軍第五十八師一七二團三連的連長楊根思,和他的戰友們接到的任務是,要在11月26日前到達集結地長津湖的下碣隅裡。

為了趕時間他們乘坐了火車,剛剛進入瀋陽還沒來得及停車,就直接開往朝鮮。

1950年11月7日,楊根思在赴朝鮮前線的火車上,慷慨激昂地向戰士們做生動的戰前報告。

圖丨被譽為“爆破大王”的戰鬥英雄楊根思

為了與敵人搶時間,戰士們連防寒服裝都來不及換髮,穿著江南地區配發的薄冬裝,大部分人連棉鞋和棉帽都沒有,就走上了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朝鮮長津湖地區。

原本東北軍區的後勤部門,已經在瀋陽休整地為第九兵團準備了換裝的北方厚棉衣。

可是由於臨時改變了行程,這些戰士們沒有領到早已準備好的給養,大部分戰士在沒有棉鞋、棉帽等防寒衣物的情況下,就直接開赴到了朝鮮。

1950年,剛剛入朝的人民志願軍就在朝鮮迎來了百年不遇的嚴冬。

十月底,朝鮮長津湖地區就開始普降大雪,氣溫急劇下降。

圖丨朝鮮北方長津湖地區

到了十一月,長津湖地區的溫度就已經降到了零下三十攝氏度,四處全是白雪覆地,銀妝素裹。

楊根思所在部隊駐防的長津湖,地處朝鮮東北部的蓋馬高原,而發源於朝鮮半島的長金江就注入長津湖中。

這一地區也是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山區。

下碣隅裡是位於長津湖南端的一個小鎮,小鎮裡僅有的三條簡易公路,卻成為下碣隅裡的交通命脈。

要想守住下碣隅裡,必須要守住下碣隅裡外圍的1071.1高地。

這個也被稱作小高領的1071.1高地,可以清楚地看到遠方美軍陸戰第一師的臨時機場。

圖丨身著單衣在嚴寒下急行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

高地下就是下碣隅裡和柳潭裡之間的公路,也是美軍陸戰第一師打通聯絡的必經之路。

守住小高領,也就切斷了敵人的退路,而1071.1高地正是俯瞰這個交通樞紐的關鍵制高點。

也就是說,誰擁有了1071.1高地,誰就擁有了下碣隅裡的公路。

楊根思所在的連隊就負責守護著1071.1以南的小高地,如果守住了這裡,就代表著志願軍就切斷了敵人南逃之路,就有利於志願軍後續部隊趕來,全殲美軍隊的陸戰一師。

想要形成這種戰機,在瞬息萬變的戰爭形勢下就必須搶佔到先機,而搶佔先機就意味著要搶時間。

圖丨楊根思連的戰士在他雕像前宣誓,這也是我軍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連隊

楊根思帶領連隊的戰士乘火車到達朝鮮武坪以後,開始下車徒步行軍,從山間小道直奔下碣隅裡。

從朝鮮邊境到長津湖地區的下碣隅裡,最近的距離也有兩三百公里。

按照預先的部署,為了能夠把美軍包在口袋裡,楊根思帶領著他的連隊,悄無聲息地在崇山峻嶺中迂迴包抄。

這些來自江南水鄉的戰士,在行軍路上一路與風雪搏鬥,有的人甚至是生平中第一次看見雪。

然而,北方極寒天氣與江南冬日的溼冷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在零下三十度的氣溫下,他們缺乏高寒地區的禦寒經驗,身上薄薄的棉衣根本抵擋不了風雪的肆虐。

圖丨在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中阻擊敵人的人民志願軍

到最後,行軍途中戰士們就用毛巾護住耳朵,毛毯裹著身子繼續向集結地趕去。

就算這種艱苦的條件下,第九軍團的官兵依舊發揮了志願軍英勇作戰的精神。

就在楊根思帶領戰士們,在艱苦的條件中趕赴下碣隅裡時候,美國空軍也增派了兩個新式噴氣式戰鬥機聯隊,共擁有飛機1200多架。

為了阻止中國繼續增兵支援朝鮮,以及破壞志願軍的物資供應,麥克阿瑟下令美國空軍全部出動,發動為時兩星期的所謂“空中戰役”。

“空中戰役”的目的是摧毀鴨綠江上所有橋樑,和中朝邊境以南直至兩軍戰線這一區域的所有交通工具、軍事設施、工廠、城市和村莊。

圖丨一場戰役結束時的美軍士兵的樣子

因此,楊根思帶領戰士們秘密前進的同時,還要躲避隨時到來的空襲。

革命精神代代傳

天氣帶來的考驗同樣是巨大的,部隊白天黑夜都在野外,到了晚上山裡沒有任何隱蔽的巖洞,也沒有避寒的房屋。

著急的楊根思召集全連戰士研究防凍措施,他說道:“同志們,這樣下去可完成不了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大家有什麼辦法都說說!”

有的戰士提出用棉褲腰間的棉花做成耳捂子,有的說用燒過的玉米皮來墊鞋或者包住腳,還有的說把毛巾剪成兩截縫在大蓋帽的兩邊當遮耳帽。

圖丨為了抵禦寒冷,戰士們紛紛想出自己的辦法

透過大家的集思廣益,收集到的這些辦法確實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就在志願軍與寒冷作鬥爭的同時,美軍陸戰第一師迅速逼近下碣隅裡。

美軍陸戰第一師堪稱美國海軍陸戰隊當中最精銳的部隊,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們戰功赫赫從來沒有吃過敗仗,所以被稱為王牌師。

長津湖地區的美軍不只有重型的坦克、火炮,他們計程車兵還有全套的冬季裝備,包括防寒帽後,棉軍裝、毛衣、大衣、毛襪、皮靴和鴨絨睡袋。

雙方軍隊裝備的代差,和後勤物資的配送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圖丨美軍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

1950年11月15日,美軍陸戰第一師挺進到下碣隅裡以北一線。

從古土裡到湖區南端的下碣隅裡,距離只有區區的十八公里,而美軍陸戰第一師卻用了整整四天的時間。

當時的美軍偵察機還在不間斷地進行偵查,但是完全沒有發現志願軍第九兵團的秘密開進。

戰爭結束後,志願軍公開了第九兵團的秘密開進路線與時間,被西方媒體譽為這是當代戰爭史上的奇蹟。

1950年11月25日黃昏,在西線的敵軍已全部進入志願軍的預設戰場,中國人民志願軍迅速發起戰役反擊。

由於東線志願軍的部分兵力還未到達進攻地點,楊根思和戰友們接到命令,打響戰鬥的時間改為27日。

圖丨特級英雄楊根思的漫畫本

戰鬥時間的推遲對於戰士們來說,並不意味著可以鬆一口氣。

由於“聯合國軍”在朝鮮北部進行大規模轟炸,造成志願軍運輸後勤補給非常困難,一口炒麵一口雪已經是常態。

除了天寒地凍,更為急迫的是因為隱蔽行動無法生火做飯、煮熟食物,戰士們隨身攜帶的乾糧也只能維持一星期左右。

到了11月27日這一天,楊根思率領的三連徹底斷糧了。

圖丨楊根思烈士陵園

營首長認為三連又是全營的前衛,應該給三連。

三連的所有同志們都知道整個部隊都缺糧,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團部發下來的這些土豆讓大家非常感動,決心以打好仗、多消滅敵人,來報答首長們的關心。

1950年11月27日,志願軍第九兵團向長津湖美軍發起總攻的日子終於到了。

就好像為了慶祝志願軍大獲全勝一般,一場大雪瞬間將長津湖全部覆蓋到它的“懷抱”中。

天漸漸黑了下來,大雪也已經停了,可是氣溫卻在不斷的下降,最低氣溫竟然達到了零下三十五攝氏度。

這一情況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來自南方的志願軍戰士承受著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冰冷刺骨。

圖丨楊根思烈士的雕像

突變的天氣讓長津湖的戰鬥顯得更加艱難,戰士們薄薄的棉衣根本無法抵禦凜冽的寒風。

為了不暴露目標,很多戰士爬冰臥雪幾個小時,忍受著極為殘酷的考驗。

由於長津湖周邊都是高山峻嶺,使得美軍根本無法聚攏在一起,這給楊根思所在的第20軍穿插分割帶來了方便。

27日黃昏,楊根思所在的第20軍終於對美軍發起了進攻,經過一晝夜的戰鬥,志願軍把美軍陸戰第一師包圍在了下碣隅裡。

圖丨朝鮮戰場的美軍士兵

第二天的太陽準備升起的時候,持續了一夜的猛烈攻擊才開始慢慢和緩。

這時的美軍也從慌亂驚恐中逐漸清醒過來,開始仔細地分析戰場形勢,尋找對自己有利的局面。

剛剛經歷完二戰洗禮的美軍,其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他們的步兵與坦克的協同作戰,已經是配合的爐火純青,甚至可以說是天衣無縫。

而且他們的所有部隊,都有能力在五分鐘之內召喚艦載攻擊機趕到任何戰區支援。

此時對美軍陸戰隊而言,最重要的是保住分散的上百公里路線上的中間部位——下碣隅裡的安全。

因為這裡是美軍的臨時機場所在,為了保持他們高超配合的地空戰術和優勢,就必須保住下碣隅裡不被佔領。

圖丨美軍轟戰機對人民志願軍的陣地開展覆蓋式轟炸

當天夜裡,中國志願軍對下碣隅裡的攻擊並不十分猛烈,這讓美軍陸戰第一師看到了一絲希望。

到了拂曉時分戰鬥又打響了,美軍集中地面和空中火力,對小高嶺陣地實施猛烈轟炸,整個陣地陷入一片火海,地面翻了一層又一層,猶如人間煉獄一般。

為了切斷美軍南逃的線路,楊根思早已立下了人在陣地在的軍令狀。

他帶領戰士們利用簡易工事進行著艱難的防禦,寸步不離腳下的陣地。

炮火漸漸平息了,美軍也即將發起衝擊。

等著楊根思和戰士們的,將是美軍第一師一浪高過一浪的進攻。

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一直到第八次,整個小高領陣地從一片火海到成為焦土,這個過程持續了整整八次!

圖丨人民志願軍雖然後勤裝備短缺,但依舊堅守著每一寸土地

楊根思帶領的連隊一直堅守著陣地,已經急眼的美軍陸戰第一師,甚至在兩軍相距不足三十米的距離內強行用凝固汽油彈進行攻擊。

因為這個美軍的王牌部隊也清楚,如果再攻不下小高領陣地,那麼他們面臨的就是志願軍的包圍圈。

一旦包圍圈完全形成,等待他們就只能是被全部殲滅,所有在一天一夜的時間裡,美軍像發了瘋似的對小高領連續發動了八次衝鋒。

此時的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一人孤單的身影。

永遠的二十八歲

夕陽西下,楊根思默默地收攏了陣地上所剩的全部武器。

楊根思這個時候就在山頭上,靜靜地等待著敵人的靠近,把駁殼槍裡的最後一顆子彈,對準手持指揮旗的美軍士兵直接將他擊斃。

圖丨電影《英雄兒女》中的楊根思

隨後,楊根思獨立於高嶺之巔,脫下軍帽拍去上面的塵土,端正地戴在頭上,朝祖國的方向極目遠眺。

在敵人的衝鋒下,楊根思引爆了偷偷藏起來的一包炸藥,這片戰場也終於迴歸平靜。

楊根思用他的生命踐行了“有我在就有陣地在”的誓言,完成了切斷敵軍退路的阻擊任務。

楊根思和他戰友的英勇作戰,為贏得戰役創造了有利的時間。

楊根思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他的誓言。

滾滾硝煙漸漸淡去,英雄長眠在他戰鬥的陣地上,留下堅強而偉大的身影。

楊根思從小父母就去世了,曾在叔叔家生活過一段時間。

在1944年,二十二歲的楊根思入伍當兵,參加了革命。

圖丨戰爭結束後,志願軍總部以楊根思的命名為"楊根思連"

在楊根思第一次參加戰鬥之前,就給叔叔寫了一封信:“叔叔,你趕快來,來晚了就遇不到我了!”

楊根思的叔叔收到信件後嚇壞了,直接趕去部隊看他。

到了部隊才知道,那是楊根思第一次上戰場,他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只是想在犧牲前再看一眼自己的親人。

從初出茅廬的一員新兵,到立下無數戰功的英雄。

在整個解放戰爭時期,楊根思和他的戰友們,曾經一起扛著炸藥包,扎破敵人的碉堡、坦克,為人民解放軍打通了前進的道路。

在全國解放後,楊根思還出席了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

圖丨楊根思在彈盡糧絕,多處受傷的情況下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

但在這一刻,楊根思的人生永遠定格在1950年的朝鮮戰場上,可楊根思的精神卻在一代又一代熱血軍人身上永遠地傳承。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北斗守護國家的金鑰匙!為什麼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