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5年9月,我軍在北京進行了全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大授銜。在57名開國上將中,有一人原本被評為中將軍銜,但在授銜前不久被主席親自提出修改建議,由中將改為上將軍銜。此人是誰呢?主席為何單獨破格晉升這位將軍?

其實在授銜前3年,也就是1952年我軍曾進行過軍職定級。按照1955年評銜的基本原則,一般情況下1952年評定的副兵團級別幹部,若1955年還在部隊工作的可授予中將軍銜。負責上將及以下級別評銜工作的是原第四野戰軍的羅帥,在評銜名單擬出來之後,還需要主席親自審閱一遍。

主席看罷羅帥呈送的名單後,發現有一個人在中將一欄裡面,眉頭稍微皺了一下。隨後主席說了一句話:評銜不要一刀切,還要適當考慮具體的戰功,這個人在1950年打了一場大仗,我建議你們要考慮進去。被主席親自點名提高軍銜的,就是四野名將韓先楚。而主席口中不能忘記的那場“大仗”,就是第四野戰軍解放海南島的戰役。

海南戰役牽扯渡海因素和國際局勢,某種程度上比解放戰爭時期的任何一場大戰都更為特殊。解放戰爭後期蔣軍在大陸上已經抵抗不住我軍任何一支野戰軍的進攻,尤其是實力最強的第四野戰軍。但是像解放金門、海南、臺灣這樣的島嶼作戰,作戰過程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軍海軍剛剛起步,單純依靠陸軍力量攻島是要冒險的,三野攻打金門失敗損兵9000多人就是一個例子。

在這種情況下,全軍瀰漫著一種恐懼渡海的情緒,尤其是海南島方向,敵人海空軍實力還較強。1950年4月韓先楚作為12兵團副司令員(兼任王牌40軍軍長),敏銳判斷出國際形勢的微妙變化,認為如不及早解決海南、臺灣等島上的蔣軍殘部,一旦遠東發生戰事,美軍可能對我國統一進行不利干預。在他的連番積極諫言下,軍委同意了韓先楚儘快攻打海南的建議。

此時四野用於攻島的兩個軍中,43軍尚未完全做好準備,40軍則在韓先楚的每日督促下嚴陣以待,士氣高昂。隨後韓先楚堅持參加登島部隊,以兵團副司令員身份搶灘作戰,這在解放戰爭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最終我軍殲滅薛嶽守島部隊,成功在朝鮮戰爭爆發前的1950年5月解放了海南島,時機把握非常驚險。若非韓將軍的敏銳和執著,後果不堪設想。有此大功在前,難怪主席看到中將名單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要把韓先楚晉升為開國上將。

其實除了海南戰役外,關於韓先楚將軍的評銜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韓先楚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志願軍副司令員,指揮過志願軍重要作戰集團,志願軍副司令員怎麼會是中將呢?如鄧華、陳賡、洪學智等將領,至少也是上將軍銜,韓先楚儘管早期資歷略低,但入朝作戰後也是志願軍副司令員。朝鮮半島戰事此時剛剛結束兩年,副司令員評為上將是適當的。

15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1987年,不為人知的中印衝突內幕,全面開戰令最後一刻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