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解放軍步兵第54軍第160師的前身便是於1945年10月組建的東北人民自治軍遼吉軍區保安第1旅,在解放戰爭中的部隊番號先後是東北民主聯軍西滿軍區遼吉縱隊獨立第1師、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19師、東北野戰軍第7縱隊19師以及中華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4軍130師。

這個師最先是由鄧華上將指揮,也是唯一一個參加過四次四平攻防戰的師級部隊,這個師在四平街作戰中十分驍勇,連東北軍區司令部都在《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對這支部隊做出了高度評價,稱其“戰鬥十分積極,攻堅能力頑強,尤其擅長爆破,能夠堅決執行命令,不懼傷亡,是東北部隊的一支主力師”。

1952年10月,由於第44軍的番號被撤銷,因此第130師和第134師391團奉命改隸剛剛成立的第54軍,而當時54軍的軍長便是戰勳卓越的戰將丁盛,第130師也在此開啟了自己的傳奇生涯。

1953年1月,第54軍接受命令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2月上旬,第130師就搶先進駐朝鮮鐵山半島,主要任務就是抵禦敵人搶灘登陸,在此期間,第130師全體官兵以最快的速度開始修建防禦工事,歷時50天的時間便建好了坑道101條共計2700米,挖掘戰壕3.1萬米,構築各種火炮掩體多達65個,為任務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等到5月初,第54軍軍部以及第134師和第135師進入朝鮮,而第54軍的任務就是進入平壤地區接替第39軍的防務,防止西海岸有敵人登陸作戰或者對敵人在平壤地區進行空降。但是隨著李承晚破壞了戰俘遣返協定,志願軍戰略發生改變,6月下旬,第54軍接到命令從西海岸開赴至朝鮮中部的金城前線,配合第20兵團發起對金城反擊的戰役。

根據兵團的部署,此次戰役以第68軍、第54軍130師加上部分炮兵、裝甲兵和工兵為西集團軍,主要是從西側的沈裡東向金城方向展開進攻。

1953年7月13日深夜,志願軍伴隨著強大火力支援向金城韓軍的四個師發動攻擊,而西集團軍中擔任尖刀的部隊就是第130師的188團,該團僅用了十分鐘的時間便突破了韓軍第6師的封鎖,以最快的速度佔領了424.2高地的表面陣地,並且將駐守在此的一個加強連全部殲滅。

隨後388團繼續向南展開進攻,在14日上午就拿下了戰略要點烽火山。可惜的是由於攻擊部隊在途中沒有找對方向,使得防守烽火山的韓軍第6師一部得以逃脫,同時西集團軍其他各部也捷報頻頻,戰鬥一直到7月14日結束,西集團軍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作戰任務,重創韓軍首都師部以及美軍第555炮兵營和一個坦克連大部,全殲韓軍第6師。

7月15日,西集團軍用一部分兵力繼續展開追擊,經過一天的戰鬥基本上掌控了芳通裡、梨實洞以北的地區,但韓軍方面在美軍的空中火力掩護下也開始組織兵力反攻,雙方就此進行了拉鋸戰,不過由於美軍炮火攻擊迅猛,導致志願軍後勤補給困難,鑑於這個情況,志願軍總部命令一線作戰部隊轉入防守,準備抵禦敵人的大反撲。

從7月17日開始,聯合國軍先後集合9個師的兵力,在優勢的空中火力之下向金城南線的志願軍發起反攻,西集團軍儘管不是聯合國軍的重點反攻目標,但是卻也遭受到敵人嚴重的火力打擊。

尤其是第130師的陣地幾乎是每分鐘都會落下200多枚炮彈,陣地上到處都是彈坑和炮火,而韓軍也是出動不少兵力在美軍坦克的掩護下向130師的陣地發起攻擊,但是卻都被130師的官兵擊退,直到7月27日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簽訂之前,雙方都沒有停止過戰鬥,最終第130師以傷亡100多人的代價,先後殲敵多達一千人。

在金城戰役中,第130師共殲敵1307人,擊毀坦克3輛,繳獲迫擊炮4門、各類槍支193支,表現突出受到全軍通報表揚。朝鮮戰爭結束後,第130師也是跟隨第54軍繼續留守朝鮮,先後擔負朝鮮中部和西部的防守任務,直到1958年7月才全部撤離回國,此後,第54軍隸屬於成都軍區,軍部駐紮在重慶。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爆發,為了準備第二階段的反攻,第54軍130師和第134師混合炮兵營以及第135師高炮營接到任務緊急前往藏區,主要任務就是殲滅盤踞在瓦弄地區的印軍。瓦弄地區位於中印邊境東段傳統習慣線以北的西藏察隅縣南部,這裡平均海拔達4000米以上,面積達到3000多平方公里,由於這裡的地形地貌主要以山高林密、峽谷縱橫、河流湍急、路少難行為主,因此作戰的難度巨大。

1962年11月16日,瓦弄地區的反擊作戰開始,按照既定計劃執行後,各路突擊部隊動作勇猛,大膽進行穿插,和印軍地堡群血戰,割裂敵人部署後直取縱深。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便奪取了敵人的大部分主要陣地,將印軍第11旅一舉擊潰,取得了瓦弄反擊戰的勝利。

瓦弄之戰中,第130師共殲滅入侵印軍庫馬盎聯隊第6營、廊爾喀聯隊第3營、道格拉斯聯隊第4營全部、錫克聯隊第4營和第11旅直屬分隊共計1256人,其中包括擊斃中校營長以下754人,俘虜中校營長以下502人。

並且擊落和繳獲印軍飛機1架,繳獲51毫米以上口徑火炮62門、各類槍支809支、炮彈1萬發、槍彈102萬發、手榴彈5400枚、地雷1400枚以及其他各式裝備以及作戰物資,給予敵第11旅毀滅性打擊。其實能夠取得這麼大的戰果對於第130師來說也是頗為不易,由於瓦弄地區海拔高,地形惡劣,再加上能夠通行的道路太少,因此後勤補給也相對十分困難。

而且高原作戰需要的重型火炮也上不去,其中120迫擊炮比較重,機動性不好,因此參戰部隊廢了好大力氣才弄了幾門120迫擊炮上去,但就是有了這幾門120迫擊炮才形成了對印軍的炮火壓制。

此外,因為高原天氣特殊的緣故,當時使用的58式火焰噴射器還會出現“冷噴”(只噴油,無法噴火)的現象,導致一些噴火兵暴露而傷亡,運用56式40火箭筒攻打碉堡的時候,有時候因為地形太過複雜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後噴夾角,但是射手哪怕知道這樣發射會燒傷自己的腿部,也還是會堅持向敵人開火。

除此之外,參戰部隊向前追擊時也沒有車輛和騾馬跟隨,畢竟這裡的地形複雜多變,因此武器彈藥幾乎都是靠人背肩扛來運送,為了打贏戰鬥,部隊官兵寧肯少吃一點,也要多背一些彈藥,隨身糧食吃完後便用鹽水煮野菜充飢,對於俘虜的印軍,則是將省出來的罐頭給他們吃,如此種種無不顯示出中國軍隊嚴明的紀律和吃苦耐勞的優良作風。

時間來到1968年12月,全軍進行番號調整,第54軍所屬的130師正式更名為第160師。在1979年2月12日,第54軍接到命令參加對越作戰,而第160師於2月21日接到任務配屬給第41軍指揮。第160師進入越南投入作戰後,在第41軍的指揮下相繼攻克了北卡、那模、扣林、魁瓦以及考仍等地,並負責清剿殘餘越軍。

先後在光頭、弄刀、恩舍、朗多、公案等地搜殲越軍步兵346師677團、炮兵188團殘部和民兵一部,斃俘敵人300多人,繳獲武器裝備、彈藥物資一批,並且摧毀了多座敵人的彈藥庫和物資倉庫,對越軍的潛伏作戰給予了嚴重打擊。

同時,第160師還抽調兩個營負責守護公路,控制了公路沿線的各個要點,掩護車輛5000臺次、人員8萬多人次安全透過公路,保障了從高平到茶靈路段的安全。在越作戰期間,第160師師長的張志信的兒子在一次執行任務時犧牲,但是作為指戰員的他將失子之痛深埋心底,仍然出色地指揮了後面的戰鬥,由於戰事不斷的緣故,條件不允許,張志新兒子的遺體就地火化,戰友們只能將他的部分骨灰帶回祖國。

對印自衛反擊戰進行到後期,奉41軍命令,第160師於3月13日撤退回國,各部交替掩護,有序轉移於次日下午全部撤回國內,勝利結束了此次出國作戰。

在此次對越反擊作戰中,第160師歷時19天的時間,深入越南境內60多公里,共擊斃越軍777人,俘虜敵人77人,繳獲和銷燬各類槍支488支、各種火炮26門、蘇式冰雹火箭發射架4具、火箭彈74枚、各種槍炮彈藥多達12萬發以及大量的軍用物資,搗毀越軍各種野戰工事和作戰設施285處、飛機場2座、軍用倉庫5所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務,受到了上級的嘉獎和表揚。

至此,第160師成為了建國之後解放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抗美援朝、對印、對越三次重要對外作戰的步兵師。

1985年9月,陸軍第54軍整編成為集團軍,而第160師也更名為步兵第160師,此後也經歷了很多變化,在2017年,當年的第160師已經縮編為了第160旅,不過這支部隊的歷史依舊在延續,期待著再創輝煌。

2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東沙島炮聲隆隆,臺軍士兵連續實彈開火射擊,解放軍萬噸登陸艦就在不遠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