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義大利雖然是老牌的工業國家,但是在裝甲武器方面確實無法和一流水平相比,同它們相比,義大利的裝甲武器大部分型號都水平一般,不過這並不表示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型號,至少Autoblindo 41(簡稱AB 41)裝甲車還是不錯的,至少可以列入優秀裝甲車行列。
AB 40裝甲車是在1937年提出的,當時歐洲雖然緊張,但還沒有開戰,義大利有一個和平的環境設計建造,這一點應該是裝甲車後來被世人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要求新的裝甲車要能滿足遠端巡邏和裝甲部隊的武裝偵察任務。
1939年原型車問世,次年經過完善後開始量產,這就是AB 40裝甲車。其實AB 40是一款有點“複雜”的裝甲車,因為它有較為先進的設計思路,但是義大利的工業生產水平又明顯跟不上。
重6.8噸的裝甲車由一臺88馬力的菲亞特六缸汽油發動機驅動,四驅底盤帶有四輪轉向系統和雙駕駛系統,車身中段外側懸掛的備用輪胎可自由轉動,在野外機動時可起到支撐的作用。雖說動力弱了一點,只有78千米的時速,但是整體水平在當時也算是先進。
同當時大部分義大利裝甲武器一樣,AB 40的裝甲為落後的鉚接結構,裝甲板厚度僅為9毫米,正面和側面都有刻意考慮到的傾斜佈置,從巡邏、偵察這樣的任務角度來看,防禦力夠用。
主要的武器為裝甲車頂部的一座單人炮塔,炮塔內裝雙聯裝8毫米機槍,設計師預計裝甲車的火力水平提升是未來升級的重點,因此炮塔結構設計帶有冗餘,這一點為後來升級火力打下了基礎。在車體中段乘員艙的後方,還有一挺朝向尾部的8毫米輔助機槍。
其實AB 40裝甲車只是打下了一個基礎,它的產量不多,只有24輛,人們真正認可的裝甲車應該是改良版的AB 41,事實上有不少AB 40也升級成了AB 41S(主要是將武器改為20毫米機炮)。
這兩種型號相比,主要是AB 41採用了一個新的炮塔,內裝一門20毫米佈雷達機炮,有效地提升了火力水平,火炮採用彈匣供彈,受制於炮塔空間等因素,射速只有大約200發每分鐘,可發射義大利自研的穿甲彈,輔助武器為2挺8毫米機槍,一挺與火炮並列,一挺依然朝向後方。
在裝甲防護上,正面裝甲增加到15毫米的厚度,至於炮塔正面這樣的裝甲最厚區域,有文章指出厚度不超過18毫米,整車的防禦相比於AB 40略有提升。
雖說增加了裝甲重量,整重大約7.5噸,但是發動機改為120馬力汽油機,AB 41仍然能夠以超過70千米的最大時速前進。有意思的是裝甲車的車輪還能更換為鐵軌用車輪,安裝沙箱保證摩擦力,車頭安裝清除障礙物的護欄,以此充當鐵路巡邏裝甲車使用。
必須承認的是,AB 41裝甲車本身還是有很多缺陷的,最讓士兵受不了的恐怕就是它內部沒有將成員艙室與引擎隔開,引擎的音浪和熱量夾雜著機油味,估計能讓車組終身難忘;此外裝甲車本身還有不便於維修等問題,維修人員無法方便地接觸引擎,缺少合適的活動艙口。
但拋開這類問題,AB 41裝甲車本身還是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在它這一級別的裝甲車行列中屬於優秀型號,如果義大利能繼續最佳化細節,例如採用焊接裝甲、內部艙室分隔等,相信會得到更多的好評。
義大利在二戰的使用中也很重視AB 41,在1942年時曾提出一款適用於北非的升級型號,擴大了炮塔、重新調整裝甲分佈、取消尾部機槍、取消後方駕駛系統等,這款裝甲車被稱為AB 42,隨著戰事發展它沒有量產。AB 43則是1943年的修改版本,它繼續擴大炮塔,將一門47毫米炮裝了進去,該型號生產了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