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4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莊嚴肅穆,17位腰桿筆直,身著戎裝的將軍們,被正式授予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洪學智、 劉華清、秦基偉 、 遲浩田、 楊白冰、趙南起、 徐 信、 郭林祥、尤太忠、王誠漢、張 震、李德生、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這次大授銜,也是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度後第一次“大授銜”,和1955年不同的是,本次授銜,最高軍銜上限為上將。
在這17位上將中,有一位尤其“特殊”,他就是趙南起上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是17位上將中,唯一的一位朝鮮族上將,更為“特殊”的是,在大授銜前,這位將軍還遇到了一次“特殊經歷”,被舉報為“韓國特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1927年4月20日,一個朝鮮族男嬰在今韓國境內的忠清北道清源郡誕生 ,父親趙龍九喜得貴子,非常高興,為兒子起名趙南起。如果沒有戰亂,這個孩子的一生,大機率會在出生地度過。
趙南起
然而隨著半島時局的動盪,趙家生活陷入困頓。為了謀生,在萬般無奈之際,父親趙龍九在一個深夜帶上全家,悄悄離開清源郡,開始了流浪的生活。
不久之後,趙家全家進入中國吉林省,隨後全家在永吉縣岔路河一個朝鮮族村落佛堂村“落下腳”,這一年,趙南起十三歲。
然而“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在佛堂村生活了半年之後,趙南起的爺爺趙東植因為歲數大了,一直有葉落歸根的想法,就找兒子,表達想回到韓國家鄉的願望。
趙龍九知道老父親的心願後,內心也十分觸動,就準備讓年紀稍微大的兒子趙南起,護送老父親回國。
或許是出於對小孫子的喜愛,在啟程回國時,爺爺趙東植突然提出,要小孫子趙南平跟隨自己回國。就這樣,趙南起和趙南平兄弟倆,一個留在了韓國,一個留在中國。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開始全面反攻,日本在亞洲節節敗退,尤其是蘇聯參加攻擊關東軍、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後,日本侵略者徹底像洩了氣的皮球,於8月15日宣佈無5條件投降,趙南起的祖國也從日本的鐵蹄下解放出來。
訊息傳來,很多在東北流浪的朝鮮人,也紛紛懷著喜悅的心情,踏上了歸國的路途,而趙南起一家則深深地在中國的土地上紮根,並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成為了一名中國朝鮮族人。
1945年12月,根據上級安排,新成立的吉林省民主政府,在永吉縣岔路河召開了隆重的人民代表大會,在這次大會中,最為“搶眼”的環節就是“糧食捐贈”儀式,而趙南起就是運量隊伍中負責者之一,在場的周保中將軍,看著運糧隊伍將一代代糧食擺在主席臺上時,臉上露出了微笑。當他看到趙南起汗流浹背扛著糧袋時,稱讚地說:行啊,小夥子!剛才上下都在議論你。我們工作隊都徵不到糧食,你一下就給我們弄了25萬斤。你叫趙南起,是吧?”
聽到這話後,年僅18歲的趙南起,一時愣住了,此時他還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周保中將軍。旁邊的工作人員見狀,趕緊給趙南起介紹道,這就是東北人民自治軍周保中將軍。
趙南起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周保中將軍後,他興奮地說“我想加入民主聯軍,同你們一起幹革命!”
就這樣,在周保中的親自安排下,趙南起順利進入東北軍政大學學習。在軍校期間,他刻苦學習漢語和軍事知識,成為了學員中的佼佼者。1950年10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由於他精通朝鮮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又是軍校高材生,因此他被調入民志願軍,參加入朝作戰。
圖左二為趙南起
在抗美援朝期間,趙南起先後擔任志願軍司令部作戰處參謀、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計劃運輸科科長等職務,並在後勤運輸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當時,美軍仗著強大的空軍優勢,對志願軍的運輸線進行“地毯式”轟炸,企圖斬斷志願軍的後勤運輸線。
大家都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表面上打的是武器,但實際上的打的是後勤。如果讓美軍的陰謀得逞,後果不堪設想。在這一關鍵時刻,趙南起協助後勤首長,提出了“長區段倒運 ,全軍運力集中運用”兩個方案 ,並獲得採納,從而建立了 “打不爛 、炸不垮的千里鋼鐵運輸線。
在隨後的後勤運輸工作中,趙南起身先士卒,親自參與排程。由於危險性極大,他每次都將提前寫好的那封“信”交給同事,說:“如果我回來了,這封信還我。如果我沒有回來,麻煩諸位把這封信給我寄走,給我父母報個信。”
趙南起
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洗禮,趙南起的軍事素養得到了質的提升。1958年,他作為最後一批志願軍成員從朝鮮回國,並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此後十幾年,趙南起紮根工作,一路高升,先後歷任延邊軍分割槽政治部副主任、政委,吉林省委書記兼副省長、軍區政委等職務,到了1985年3月,上級又將他調入北京,擔任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兼副政委。
1988年大授銜前一年,根據工作安排,上級決定對軍委成員和解放軍各總部領導進行調整,當時趙南起由於工作能力突出,且具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因此也成為了總後勤部部長的熱門人選。
大家都知道,總後勤部部長的級別非常高,與之相匹配的軍銜一般都是上將,也就是說當選這一職位後,基本就具備了在大授銜中授予上將的資格。
趙南起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就在這一時刻,一封特殊的“匿名信”卻被悄悄地郵寄到了軍委,信上的署名為“吉林省幾位離休幹部”。信中內容稱:
趙南起的弟弟現居韓國。早在趙南起擔任延邊州委書記期間,他的弟弟就曾在韓國的電臺公開講話,策反趙南起。對於這一重大事件,趙南起一直隱瞞,從未向組織上彙報。所以,我們認為,趙南起有“韓國特務”的重大嫌疑,不宜在黨和軍隊高階領導崗位出任要職。
得知這封匿名信內容後,趙南起感到十分吃驚。雖然之前他從事革命工作多年,歷經考驗,對職務上的升降,可以以平常心對待,但是這封匿名信的內容,已經超出正常的範圍,且內容不實。所以他當即向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同志,彙報匿名信中所提事情的來龍去脈。
第一件事情:來自香港的信件
1979年冬天,時任吉林省延邊州州委書記的趙南起,收到一封來自香港的私人信件。由於是一封海外信,收到信後趙南起沒有直接開啟,而是保持高度的組織紀律性,立刻通知州公安局長和安全保衛部門的負責人到辦公室,當著面拆開信件,信中內容寫道:
我是韓國《東亞日報》駐香港記者。1個月前,我曾在一篇報道中提到了延邊州委書記趙南起先生的名字。幾天前,漢城一位叫趙南元的讀者給我來信,說“趙南起”這個名字和他失散三卜多年的哥哥的名字正好相同。他與哥哥是1945年在中國東北吉林省岔路河分手的,當時他陪同爺爺返回了韓國,而哥哥則跟隨父親留在了中國。此後他與哥哥失去了聯絡,非常思念。不知延邊州委書記趙南起先生是否是趙南元先生的哥哥,如果是的話,請速來信與我聯絡,我將馬上通知趙南元先生。
看到這封信的內容後,趙南起的眼睛溼潤了,他預感到信中的“趙南元”,很可能就是幾十年前,與自己失散的弟弟。此時此刻,他的腦海浮現出當年與弟弟分離的情景。然而,由於紀律要求,他當場控制好情緒,並向在場人員說明情況,並要求公安局將信件存檔。然後,他又分別別向州委、省委做了書面報告。
第二件事情:韓國電臺節目
1980年春節時,趙南起深入群眾慰問,當時一個阿媽妮見到趙南起後,就將他在韓國廣播中聽到的一則“尋人啟事”告訴他,稱有個叫趙南元的人,要找自己的哥哥趙南起,問是不是他?得知這一情況後,趙南起隨後透過相關部門,調出了那段廣播節目錄音,在節目中當他聽到一個叫“趙南元”的男子,哭泣著提到自己的父親、母親、哥哥時,趙南起斷定這個人,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隨後再次將情況上報省委。
這兩件事中,趙南起,都第一時間,向上級做了報告,沒有絲毫隱瞞。透過這兩件事,他雖然判斷出,這個叫“趙南元”的人,就是自己的弟弟,但是由於自己的身份和當時的情況,他不可能與弟弟“相認”聯絡,只能將內心的情感,以及對弟弟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裡。
當時任軍委副主席楊尚昆,聽了趙南起當面的彙報情況後,內心也非常感動,楊尚昆動情地說“南起同志,我被你講的故事感動了。你和弟弟的分離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你做得對,當個人感情與組織紀律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是組織紀律至上,不能有半點疏忽。你所採取的措施,我看很得體,完全符合組織原則。你不要揹包袱。”
隨後,軍委又派出專人細緻調查,最終得出結論:
趙南起關於弟弟尋親經過的敘述,完全符合事實;所有人證、物證都表明,趙南起從來沒有向組織隱瞞過他有直系親屬在韓國的情況,在接到香港來信和韓國KBS電臺廣播尋親啟事之後,他的處置措施完全符合組織原則,表現出了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報告同時對寫匿名信的人也做了調查,指出:寫匿名信的人,都沒有親自參與上述事件的處理過程,信中內容純屬道聽途說。
這一調查結論,最終使得那封“匿名信”得以真相大白,也還了趙將軍一個公道。
1987年11月21日,趙南起當選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一年後62歲的趙南起與其他16位將領一起走進懷仁堂,被授予上將軍銜,後來他還被推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官至正國級。
趙南起
2003年3月,趙老將軍退出領導崗位,然而他始終保持了老一輩革命的風範,繼續發揮餘熱,關心人民疾苦,傳承紅色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晚年,他還建議推動了《彭德懷元帥》等影視作品的拍攝。2018年6月17日,趙老將軍因病去世,終年91歲。
參考史料趙南起撰文所著:《上將軍銜授予前的不平凡經歷》、肖思科所寫《朝鮮族上將趙南起的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