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近日披露了2018年美軍對敘利亞發動導彈攻勢期間的細節。據悉,美軍核潛艇當時在發射完巡航導彈之後,曾一度做好了擊沉俄羅斯軍艦的準備。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近期報道,2017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曾批准使用“戰斧”巡航導彈襲擊敘利亞。不過由於種種因素,這項計劃最終沒有成形,美軍並未動用“戰斧”導彈,而是派出了F-15戰機對敘利亞東部目標發動了空襲,空襲物件據稱是一股“受到伊朗支援的武裝組織”。當時F-15一共投下了7枚500磅的鐳射制導炸彈。
時隔一年之後,特朗普再次批准美軍動用“戰斧”導彈對敘利亞目標實施打擊,以謀求摧毀所謂的“化學武器實驗室”。這次“戰斧”沒有缺席,而且英法兩國也派遣軍事力量參加了此次行動。
“約翰·華納”號的作戰任務到此本該告一段落,然而根據福克斯近期披露的情況,該艇在下潛之後其實一度做好了擊沉俄軍艦艇的準備,理由是“後者可能會對在該地區採取行動的美軍構成威脅”。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當時美軍還在東地中海地區派出了一艘艦船作為掩護,而該艦並未參與到對敘導彈攻勢中。
如果美軍核潛艇當時選擇了對俄軍艦艇發起攻擊,那麼這很有可能將會進一步激化本就十分複雜的敘利亞局勢,首先遭受攻擊的俄軍勢必會對“約翰·華納”號發起反擊。
從原則上來說,深度較淺的地中海海域並不適合噸位較大的核潛艇長時間活動,長期活躍在這片海域的俄羅斯海軍對於地中海的水下情況知根知底。儘管美俄兩國海軍的絕對實力相差懸殊,但遭受主動攻擊的俄軍尚不至於連區區一艘核潛艇都對付不了。考慮到核潛艇作為一種戰略武器的極端敏感性,俄軍可能的反擊舉動也將招致美軍的大規模報復。受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影響,敘利亞危機甚至還有可能會演變成一場“世界大戰”。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在2017年和2018年發動的兩次襲擊,都是美國政府以“摧毀敘利亞化學武器”的名義發起的。敘利亞內戰持續多年,所謂“化學武器危機”的陰影一直存在。然而利用“化學武器”左右局勢走向的幕後主謀究竟是誰,敘利亞政府軍和俄羅斯也好,反政府武裝與西方也罷,各方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時至今日,這個話題儼然已經變成了一筆說不清、道不明的爛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