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殺敵1千自損8百。一場戰役戰鬥下來,部隊傷亡是少不了的、免不了的。戰後部隊人員隨之減少也就是自然而然、勢所必然。這可以說是一個很樸素的道理。

然而,卻有這樣一場戰役,並且還是人民革命戰爭中的最大一場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竟然顛覆了人們的這一樸素認知。華東野戰軍參戰前是36.9萬人,然而,經過60多天的鏖兵血戰,戰後人員統計,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激增到55.1萬人。

出現這樣不可想象的奇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實際上,淮海戰役是前所未有的大決戰,我軍的傷亡肯定少不了。僅第一階段打黃百韜兵團,即傷亡五六萬人。這也是我軍一場戰役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之一。按說,這個傷亡數字並不低。但你要從大決戰國共南線生死對決的戰略高度看這場戰役,從打有完整防禦體系的駐止之敵的現實看這場戰役,從首先殲滅黃百韜兵團奠定淮海戰役勝利基本走勢看這場戰役,那麼,這一傷亡便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以傷亡五六萬的代價,殲滅了黃百韜的12萬人馬。除了以上那幾點意義外,還有一個“賬”我們沒有算,那就是打黃百韜兵團,華野大約俘虜了8萬人。而這8萬人,透過我軍採取的“即俘、即補、即戰”方法,絕大多數人成了解放戰士。可以說,這些人直接掉轉槍口與人民解放軍一道殺敵,這個效費比簡直沒法算,實在是太划算了。

僅從戰鬥傷亡補充這點上說,粟裕應該“感謝”黃百韜。

其一,黃百韜兵團被俘人員最多,是華野兵員補充的最大“生力軍”。

一次戰役俘虜八九萬之多,在此之前這樣的戰例幾乎沒有,僅有錦州戰役和遼西會戰殲滅廖耀湘兵團時和這次差不多。但林彪打的是優勢之仗,兵力對比遠優於國軍。但粟裕不同,他是總體上以少打多。而一下子傷亡了五六萬人,特別是“不少連隊一個班只剩下一兩個老戰士”。這種情況下,從地方部隊或動員徵召肯定來不及,遠水根本解不了近渴,根本不可能滿足下一階段戰役的現實需要。

好在華野當時的“即俘、即補、即戰”政策方法運用得十分得當。由於戰場上被俘虜的敵軍士兵,絕大多數出身都很貧苦,被抓壯丁不得已當的蔣軍。這些人思想都很單純,愛憎也很分明,特別是一經訴苦啟發和階級覺悟教育,思想轉彎很快,馬上便可融入到人民軍隊中來。

其二,黃百韜兵團被殲滅得最早,在華野解放戰士中是進步最快的。

圍殲黃百韜兵團是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主要作戰。補進來的這些戰士,儘管出現了個別的意外,比如,由於新解放的戰士來不及換服裝,穿的還都是蔣軍服裝,這使得出現了被友鄰部隊誤以為是蔣軍,導致自己人開火的事件發生,直至造成了一些意外傷亡。但總體來說,新解放戰士融入得極快。

最快快到什麼程度呢?上午解放戰士剛剛補進來,下午這些解放戰士就能調轉槍口參加對蔣軍的戰鬥。這種情況下,很多解放戰士根本連軍服都來不及換。事實上,也沒有那麼多新軍服保障換。為此,粟裕還曾要求後方“立即趕製10萬頂軍帽”發給解放戰士,以便識別敵我。

從黃百韜兵團被俘轉化過來的解放戰士,相對來講,由於轉化過來早,參加後面的戰鬥多,特別是這些士兵單兵技戰術底子都比較紮實,所以,有不少解放戰士表現非常好、進步非常快。

具體來講,這些解放戰士11月份中旬轉化過來的,到12月份圍殲杜聿明集團作戰時,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少解放戰士已經當上了正、副班長,表現更好的竟然當上了正、副排長。

主要參考文獻:《淮海戰役》《23軍戰史》

19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全面超越殲20?印度國產五代半戰機進入首飛倒計時,空軍預定126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