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國的“立國之戰”。此戰的勝利,大幅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威望。

而在抗美援朝中,我軍最成功且最為關鍵的一戰,無疑就是發生在1950年11月7日到12月24日間的“第二次戰役”。

背景

1950年9月28日,仁川登陸戰結束後,朝鮮戰場的局勢發生了第一次逆轉。原本成功佔據朝鮮半島90%領土的朝鮮,被聯合國軍徹底擊潰。

朝鮮軍隊的潰不成軍,以及中蘇兩國的觀望態度,促使美國臨時改變計劃。最初,美國只是計劃將朝鮮趕回三八線以北。然而很快,其目標就轉變為了“讓資本主義佔領整個朝鮮半島”。隨後,美國加快了侵略步伐,試圖在感恩節前結束戰爭。

然而就在10月19日,中國志願軍正式展開了抗美援朝鬥爭。10月25日到11月5日的第一次戰役中,我軍一舉殲滅1.5萬聯合國軍,粉碎了美國的野心。

這次挫敗,令自負感滿滿的美國心有不平。經過一番商討,美國決定加強兵力和武器部署,儘快推動佔領全朝鮮的計劃。

第二次戰役

為完美實現這“最後一戰”,聯合國軍共增派了8萬多人,令兵力增加至22萬。與此同時,大量重型武器也紛紛運往美軍陣地,僅戰機就超過1200架。

麥克阿瑟的計劃很簡單,正面派遣陸軍試探志願軍的實力,並消耗中朝聯軍的力量。背地裡,利用轟炸機炸燬鴨綠江上所有的橋樑與渡口,切斷中國援朝的通道。然後兵分兩路,東線從長津湖西進,西線則由清川江北上。兩軍在南武坪裡匯合後,再合力向北推進,一舉佔領全朝鮮。

美國的計劃的確很詳細,但其中卻存在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這一切都在“美國戰無不敗”的基礎上進行的。可第一次戰役就明確顯示了,美軍在志願軍面前,很可能會輸。

早在第一次戰役結束後,彭德懷元帥就提前預測到了美國勢必會捲土再來的情況。所以,當聯合國軍正信心滿滿向東、西兩線進發時,我軍早已設下了埋伏。

隨後,我軍和美軍就展開了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和清川江戰役。這兩場戰役中,我軍雖傷亡慘重,但均成功擊退美軍,贏得了偉大的勝利。

此後,我軍乘勝追擊,於12月6日一舉奪回朝鮮首都平壤。12月24日,隨著興南地區被收復,志願軍已成功將聯合國軍全數擊退至三八線以南(襄陽除外)。至此,第二次戰役宣告結束。

完美勝利

第二次戰役中,我國志願軍共殲敵3.6萬餘人,其中2.4萬都是美軍精兵。與此同時,我軍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其中還包括6架戰機。

最關鍵的是,我軍一舉將戰線推至三八線附近,徹底摧毀了美國侵佔朝鮮半島的計劃。這一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由優勢轉入劣勢,由進攻轉入防禦階段。朝鮮戰場的局勢被徹底逆轉。

中國真正站了起來

儘管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作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核心力量,就已經充分展現出了實力。但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卻並沒能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尊重。

直到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西方國家才開始意識到中國的力量和正氣。為了避免朝鮮戰爭演變為又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和西非多國向中國提出和平談判。

11月28日,即第二次戰役進行中,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伍修權作為代表,出席了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伍修權指著美國政客的鼻子,痛斥對方的惡行,而向來自滿自傲的美國代表竟不敢回嘴。這一個小插曲,就足以證明,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徹底站了起來。

更加振奮人心的是,中國志願軍幫助朝鮮收復平壤的時候,我國代表團正在波蘭華沙參加世界保衛和平大會。據馬寅初先生親口表示,當平壤解放的訊息傳達至會場時,全場80多個國家的3000多位代表,集體起立歡呼鼓掌,長達15分鐘之久。

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中的戰績,為抗美援朝的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而戰爭結束後,中國一躍成為了無人敢欺、受人敬畏的世界大國。

12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解放軍撤軍時暴露實力,突然冒出數百輛坦克,印軍此前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