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中美亞太的博弈中,日本一直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最近一段時間在美國的默許和支援下,日本持續在釣魚島問題上挑釁。而隨著日本海上自衛隊新一批艦艇的相繼入列,菅義偉當局強化美日同盟對抗中國的野心也徹底暴露無遺。據日本共同社3月4日訊息稱:“日本防衛省正在有計劃的擴充本國海上自衛隊的艦艇規模,僅在今年3月就有4艘新型艦艇相繼服役,其中包括1艘宙斯盾艦、1艘測量船、1艘掃雷艦和1艘潛艇,如此密集的服役在近年極為罕見。”日本方面近期在海軍上的窮兵黷武,體現了其迫切發展海軍力量以迎合美國印太戰略、加入未來中美兩國海上軍備競賽的政治意圖,這值得中方高度警惕。

宙斯盾艦是美軍海上防空反導體系的重要一環,而日本海上自衛隊本月最新一艘“羽黑”號(DDG-180)神盾護衛艦的服役,也被日媒宣稱為“日美海上反導領域實現一體化的重大努力,是日本8艘神盾艦組成飛彈防禦網計劃的最後一艘艦。”該艦於2018年1月23日起建、2019年7月17日下水、2020年6月23日進行首次海試,是日本摩耶級護衛艦的2號艦,全長170米、全寬21米、吃水6.2米,最高航速30節以上。全艦可搭載乘員約300人,標準排水量為8,200噸,滿載排水量則達到了10,250噸。艦上配備有與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2A 技術增進型(Technology Insertion DDG-116~122)同等的神盾戰鬥系統,可發射標準系列反彈道導彈。同時擁有NIFC-CA及CEC的運用能力,可以進行遠距接戰及整合防空與彈道導彈防禦(IAMD)(彈道導彈、巡航導彈、航空機同時對應)。這也意味著自衛隊戰艦將可以共享美軍獲取的相關情報,並根據這些情報捕捉到本艦雷達無法捕捉到的目標,以武庫艦的身份對其實施攻擊。艦上配備有64+32個單元的Mk 41垂直髮射系統,可發射RIM-66導彈、RIM-156A標準導彈、RIM-161導彈、RIM-174導彈、RUR-5 ASROC反潛火箭等多種武器,有效攔截空域內的各型彈道飛彈。

繼今年2月23日美海軍“無暇”號測量船(USNS Impeccable, T-AGOS-23)航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26日在西沙群島海域展開監視中國海南三亞榆林海軍基地附近潛艇的行動之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新型水聲測量船“安藝”號也於3月4日開始服役,在建造方三井E&S造船玉野艦船工廠(岡山縣玉野市)正式交付海上自衛隊。根據日媒的說法,該艦的服役旨在提升日方對東海和南海頻繁活動的中國潛艇的反制,強化海自未來在這些海域的反潛作戰能力。與美海軍“無暇”號一樣,為避免船體因海浪搖晃而影響聲音資料的收集,該艦同樣採用了富有科幻感的“雙體船”形狀,配備有可供直升機起降的寬大甲板。船體全長67米、寬29.9米,標準排水量為2900噸,船員約為40人,可藉助拖曳式水下聲波探測器(聲納)收集聲紋資料,收集能力覆蓋數百公里範圍。事實上,海上自衛隊上一艘測量船的入役還是1992年的“播磨”號,此次“安藝”號的加入將把海自測量船規模提升至3艘。對此,海自一把手、海上幕僚長山村浩在2日的記者會上強調:“鑑於目前亞太嚴峻形勢,日方有必要將目前海洋情報收集體制升級為3艘艦的編織,力爭提高其使用率以增強本國反潛能力。”

除了宙斯盾艦與測量船,日本海上自衛隊還在近日舉辦了新型護衛艦FFM一號艦的命名及下水典禮,將首艦正式命名為“最上號”,預計2022年3月服役。該艦由長崎市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負責建造,2019年10月29日開工、2021年3月3日下水,全長133米、全寬16.3米,最高航速30節,搭載成員約90名。標準排水量3,900噸,滿載排水量5,500噸。FFM的特點是具備掃雷能力,能執行更為多元化的任務。為強化船隻匿蹤能力、減少雷達反射面積,船身外觀採用了多斜面設計,其武器系統包括1門Mk 45艦炮、2具八單元Mark 41垂直髮射系統、1具海公羊防空飛彈系統、2具4連裝17式反艦導彈發射器,以及2具HOS-303魚雷發射器。防衛省防衛裝備廳及三菱重工表示:“到令和5年度(2023年)止日本將預計建造10艘FFM,未來將增加到22艘,目前三號艦正在建造中。服役後的FFM平時將承擔日本西南方向的海上警戒監視任務,減輕宙斯盾艦的負擔。一旦發生海上衝突等緊急狀況,則可實施反潛、掃雷等任務。在高強度作戰任務中,也可與其他艦艇相互補足。”

就在今年2月8日上午10點55分,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號潛艇,與1艘香港貨船發生擦碰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第12艘、也是最後一艘蒼龍級潛艇“鬥龍”號也將於3月正式服役。該艦於2017年1月27日開工、2019年11月6日下水,由川崎重工負責建造。全長84米、全寬9.1米、水上吃水8.5米。水上極速13.5節、潛行極速20.5節,可搭載乘員65名。其水上排水量為2,900噸、潛航排水量4,200噸,潛航深度500米、極限深度700米。這是日本第一款採用斯特林發動機式絕氣推進系統(AIP)的潛艇,共搭載了4臺4V-275R MkIII型斯特林發動機,能夠以4~5節的航速在水下連續潛航至少3周。此次服役的“鬥龍”號可被視為蒼龍級的升級版,其水下自持力、隱匿性與聲納探測效能等均有大幅提升。自二戰後期,受戰敗國條約限制的日本就開始大力發展水下力量,平均6年即建成一型潛艇,更新換代速度甚至超過不少歐美國家。繼“鬥龍”號服役後,日本潛艇總數將達到23艘,創下歷史新高。

緊隨美國印太戰略,日本新型艦艇服役數量創歷史新高。日本海上自衛隊本月4艘新型艦艇的即將服役,無疑將打破現有西太平洋中美兩大陣營的海上、水下軍力平衡,也為日本當局進一步扮演好美國人忠實僕人的角色提供了堅實的軍事基礎。根據日本防衛省2月公佈的自衛隊護航資料:“2020年自衛隊共為美軍戰艦和戰機護航25次,創下2017年以來的新高”。在日本大幅提升其海軍編織後,勢必會快速加大與美軍的聯合力度,以及對中方東海、南海海域的挑釁強度,這些都值得中方警惕,提前做好相關應對工作。

14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美同時關注重型運載火箭:長征九號對標土星五號,目標是去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