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了和蘇聯的互不侵犯條約,悍然出動大軍進攻蘇聯,拉開了蘇德戰爭的序幕。蘇聯在近乎毫無防範的情況下驟然遭到襲擊,佈置在國境地段的西方面軍、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最先承受了德軍的攻勢。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在戰爭初期面對德軍攻勢還算勉力抵擋,暫時將德軍的兵鋒阻止在了他們預設的築壘地帶上,可噩耗卻在不久之後傳來——西方面軍在一週內戰敗了,西方面軍主力被德軍合圍,德軍已經攻陷了明斯克。
一、大意的西方面軍西方面軍的失敗始料未及,作為一個擁有六十餘萬官兵、技術兵器和作戰物資儲備充足的方面軍,西方面軍可謂是蘇聯最好的方面軍。其司令官是曾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蘇聯陸軍大將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維奇·巴甫洛夫。可以說,西部特別軍區在戰爭之初是最被蘇聯高層信賴的,認為其戰爭中應是萬無一失,至少可以阻止德軍一週的進攻。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巴甫洛夫本人在任期間對於德軍可能進攻蘇聯的訊息充耳不聞,並沒有做出任何有價值的舉措來避免西部特別軍區遭受突襲,反而採取了一系列令人窒息的操作——比如將西部特別軍區的作戰飛機集中到了幾個大型機場上,而其餘所有機場則都在擴建過程中,野戰機場也沒有被保留。而對於德國空軍的越境偵察行為,巴甫洛夫也沒有認真對待,僅僅是讓空軍驅逐對方而已。至於讓部隊做好戰爭準備,進入築壘地帶等等建議,也被他徹底忽略了。
而同時期的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在做什麼呢?三個方面軍裡實力最弱的西北方面軍在戰爭即將爆發前就做了秘密準備,將自己的司令部以演習名義運動到了拉脫維亞,其部隊也開始秘密進行戰備工作,並向後方築壘地帶進行轉移。而實力較強的西南方面軍也同樣注意到了德軍不正常的活動跡象,同樣在戰爭爆發前以演習的名義開始下發作戰物資,將部隊秘密疏散到各築壘地帶,準備抗擊德軍可能的突然襲擊。
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諸多舉措雖然在戰爭爆發前顯得十分冒險,可是在戰爭爆發後卻成功避免了兩個方面軍遭受重創,其部隊大多是較為完好的狀態投入了戰鬥,目前正有組織的對抗德軍的進攻。但是西方面軍的情況就很不好了,因為缺乏有效的準備工作,西方面軍幾乎是在一瞬間就被德國空軍掃掉了自己的空中力量,集中在幾個大機場的作戰飛機全都付之一炬,更要命的是因為部隊大多沒有進入築壘地帶,所以西方面軍在戰爭初期陷入了被動。
二、西方面軍的潰敗而此時西方面軍在遭受重創之後,第一反應是調集部隊進行反擊。按照巴甫洛夫的幻想,德軍將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進行中央突破,一舉擊潰西方面軍的主力部隊,所以巴甫洛夫決心命令西方面軍主力進入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進行反衝擊,與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進行血戰,寄望於能夠在正面擊潰德軍,尤其是要正面擊潰德軍的第2裝甲叢集和第3裝甲叢集,確保西方面軍能夠穩穩守住築壘地帶。
但是巴甫洛夫這完全是想當然的操作,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壓根沒想過從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進行攻擊,而是打算南北兩翼的佈列斯特和格羅德諾方向進行迂迴,這樣恰好就能夠避開西方面軍的主力行進方向,並且將西方面軍的主力一舉合圍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裡。考慮到西方面軍沒有對此方面做出任何預防性部署,再加上其部隊現在處於混亂之中,因此德軍很快就得以成功,在一週內將部隊運動到了西方面軍主力後方,先頭部隊已經在6月27日出現在了明斯克城外。
西方面軍頓時陷入了空前不利的狀態,其部隊主力都在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內,恰好是陷入了德軍構築的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包圍圈,西方面軍六十萬大軍等於是直接陷在了德軍的重圍之中,無力對德軍裝甲部隊的推進形成任何阻礙。迫於無奈,蘇軍統帥部只能下令放棄明斯克,讓西方面軍的部隊竭盡所能地衝出包圍圈,儘可能的向斯摩稜斯克方向撤退,完成部隊的重組工作。
西方面軍的失敗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一支60餘萬人的強大部隊,在開戰一週內就宣告失敗,只能靠突圍的方式跑出部分殘兵敗將,餘者只能向德軍投降或是被德軍殲滅,而德軍則可以毫無顧忌的向前推進足足700公里,兵鋒直指斯摩稜斯克。需要注意的是,此時西北方面軍還在里加防線抵抗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攻勢,並逐步向後方的盧加防線轉移兵力。而西南方面軍在杜布諾戰役之後則開始收縮力量,依託基輔築壘地帶抵禦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攻勢。
三、崩潰的戰線在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還將德軍阻礙在自己的防線上的時候,西方面軍已經徹底被德軍擊敗,並在7月初就對斯摩稜斯克方向展開了攻擊。那麼在戰線上就會形成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蘇軍的戰線有被切成兩半的危險,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的側翼已經完全敞開。為了保住自己側翼的安全,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不得不抽調兵力守住自己的側翼,以防止自己遭到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攻擊。
可是這樣一來就有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正面戰線的力量又要被進一步削弱。而且在整體戰況不利的局面下,西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必須將自己原本部署在防線上的部隊進行進一步的調動,這本身就容易造成部隊的混亂,尤其是在他們本身處於不利地位,飽受德軍空襲的情況下,這種調動本身就成為了一種危險。這就造成了兩個本可以阻止德軍的方面軍,現在不得不削弱自己的力量到側翼去保護自身,哪怕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沒有抽調部隊南下或北上,他們也是萬萬不敢調回自己在側翼的部隊的。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中央集團軍群自7月初就開始攻打莫斯科的門戶斯摩稜斯克,此舉導致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自己也在戰線上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其側翼同樣開始失去兩翼的北方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掩護。可因為德軍處於整體的戰略優勢地位,再加上其機動兵力沒有較大的損失,因此側翼掩護開始喪失本身不會對他們造成太大的威脅。這相較於蘇聯而言真是一個極大的優勢,只要德軍自己不犯下什麼錯誤,比如說攻陷斯摩稜斯克之後冒險突襲莫斯科之類的荒唐舉動,那麼他們側翼的風險就始終不會變成一個致命威脅。
蘇軍自身則因為受限於戰局,而無力派遣較為強力的部隊向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發動進攻。西北方面軍實力較為貧弱,能夠在北方集團軍群的攻勢下守住盧加防線已經不易,根本沒有餘力威脅德國中央集團叢集的側翼。至於西南方面軍則要承受南方集團軍群的攻擊,雖然其身後還有南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可是這兩個方面軍因為機動兵力較為匱乏,也只能等待德國中央集團軍群自己犯下錯誤才有機會發動攻勢。換言之,戰略主動權長期都落在了德軍手中,而蘇軍則只能被動防禦。
結語事實證明,西方面軍的失敗是個巨大的災難,它導致了蘇軍在戰略上徹底落入下風,戰場的主動權也完全不在其手中。直至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稜斯克方向取得優勢,並在八月末調兵南下參與基輔戰役為止,蘇軍都沒有任何一個機會威脅德軍的側翼,反倒是自己的戰線陷入了徹底崩潰。而這一切的起因,則完全是因為西方面軍的快速戰敗,倘若西方面軍不曾如此快速失敗的話,那麼戰局或許還不至於如此糟糕。
參考文獻:《蘇德戰爭1941-1945》
《巨人的碰撞:蘇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