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不知大家收看大閱兵的時候注意到沒?在戰略打擊模組中,第一個出場的就是DF-17,不是一般來說,一個系列的產品/武器不是編號越大越高階嗎?DF-100怎麼都排在DF-17後面了?

通常來說,把一個物體拋起來再落下,軌跡是個拋物線,大多數導彈的路徑也是這樣。比如洲際導彈的原理,就是讓它飛到速度22倍音速(第一宇宙速度)和10萬米以上的高空,然後其他部分都甩掉只剩個彈頭在大氣層以外無動力滑翔。

因為以第一宇宙速度運動,45分鐘就可以繞地球飛一圈,所以洲際導彈一般攻擊目標從發射到命中最長也不過30分鐘左右。當彈頭快飛到目標區上空時,彈頭上的反推火箭工作讓彈頭減速,高度降低,最後回到大氣層以內,命中目標。

但“錢學森彈道”不同。

1943年還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的錢學森跟他的兩個同學一起,在起草的一份火箭噴氣推進實驗計劃中構建了一種設想。基本原理就是讓彈頭在“臨近空間”(距地面20—100km)進行增程滑翔,然後再進入稠密大氣。為什麼彈頭會在這個高度滑翔而不是“一頭栽下來”呢?因為在“臨近空間”存在著較為稀薄的大氣,當高速物體由真空進入密度介質時,會產生反壓。所以,“錢學森彈道”又被稱為“助推滑翔彈道”。

如上圖所示,東風17發射後會以很高的角度快速重出大氣層,而在重新返回大氣層時候卻已很低的角度斜擦大氣層的“頂面”——於是就像貼著水面擦過的光滑石子被水面彈起來,導彈強烈擠壓下方的大氣,也一樣會被大氣的彈起來,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保持極高的速度。

錢學森彈道要更加平滑一些,它沒有打水漂那樣上上下下的彈跳過程,而是利用高層稀薄大氣的空氣滑翔下來,軌道非常複雜,難以預判,再加上強大的初始動力,速度可大10倍音速以上。

作為中程精準戰術打擊導彈,它的射程是1800到2500公里,這是從北京到東京的距離。這樣的高速度和複雜軌道意味著沒有任何東西攔得住它。

美國看到這種技術也坐不住。美《國家利益》雙月刊曾報道,中國在2017年11月2次成功試射了高超音速導彈,試驗飛行了約1400公里。美國媒體將這種新導彈稱之為“東風-17”,認為這款武器將大幅提升中國對於周邊地區軍事目標的打擊能力。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判斷,“東風-17”搭載的是“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HGV),並表示HGV可供各種彈道導彈使用,包括射程上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將令中國的戰略威懾力大幅躍升。美國分析人士預計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最早可能在2020年投入使用。

美國你還真預測的準啊!離2020還有2個月我們才亮相的,你咋那麼早就知道了?!

大國長劍,浩蕩東風。以DF-17為代表的第一陣型,以DF-41為代表的壓軸陣型。

原理都明白,但北約設想研究了很多年沒有實現,這是世界上獨一份的高超音速乘波體彈道導彈。

美國這個乘波體超音速飛行器只有試驗型號都沒成型,技術也轉移不到彈道導彈上DF-17飛起來後,大氣層內高超音速,美國的標準三追的上,但是會在大氣層內把攔截彈頭燒燬,其他都追不上。 DF-17的難以攔截主要是彈道的難以預測性。

一個錢學森能頂五個師,現在看來5個師還扛不住,有點少了。畢竟,錢老的下一步是——星際航行。顫抖吧……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碟6》裡的小型核彈 造一個大概要花全球90年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