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開始前,美國總統布什為自己軍隊的傷亡做了充分準備。美國在海灣地區和本土的戰地醫院一共為美軍準備了46 000張傷員床位。地面進攻發起後,美軍又預備了220架醫療直升機,1000餘輛地面救護車,C-130運輸機準備每天出動30架次以上執行醫療後送任務。

美國戰略智庫預測美軍的傷亡將達1.5萬人。美國防部後勤局的計算機也得出了同樣數字。1.5萬個裝屍袋悄悄準備好了以後,戰場指揮官、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提出一個較樂觀的估計:大約5000人。美軍參聯會主席鮑威爾上將提出的數字最低,卻也在3000人左右。

不過預想的傷亡沒有出現。美軍以146人陣亡、467人受傷的代價,輕易取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陣亡的146人當中還有35人死於友軍火力誤傷,28人喪命於大後方宰赫蘭基地一枚來襲的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真正面對伊拉克火力戰死疆場的,僅83人。

我想說的是美軍根本就沒有想到會贏得這麼幹淨徹底,所以美國也感到很震驚!

2、這場戰爭的參考意義可能並沒有大家想的那樣大!

空中力量為主體的打法,在80年代就已經被以色列實踐過,這不算新戰法。

“高技術兵器尤其是精確制導武器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這個觀點同樣很單薄,越南戰爭時,美軍已經大量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不過在越南,美軍卻鎩羽而歸。

來簡單分析一下,擁有百萬大軍的伊拉克為啥只堅持了43天,沒有成為第二個越南:

戰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稱要讓海灣地區變成越南,讓美國人在這裡血流成河。估計很多國內的專家也是這麼分析的!

但是薩達姆不知道,伊拉克沒有越南所擁有的那些特殊條件。

首先是戰略環境上,越南戰爭時,越南背後站著的是中國和蘇聯,越

南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一員,使得美軍在作戰行動中一直謹小慎微,“戴著鐐銬跳舞”,始終不敢越過17度線,怕的就是中國全面介入戰爭,從北韓戰爭後美國打心眼裡不想再跟中國對抗。

但是反觀伊拉克戰爭,伊拉克戰前得罪了本可以倚靠的大國蘇聯,與鄰國的關係也相當糟糕:北面的土耳其切斷了伊拉克的輸油管,允許聯軍利用土耳其的機場和基地攻擊伊拉克。東面的伊朗與伊拉克打了八年戰爭,交惡更深。戰爭期間所有伊拉克飛往伊朗避難的飛機和飛行員都被悉數扣留,戰後也不歸還。西面的敘利亞長期以來也是對手,它派出一個裝甲師參加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進攻伊拉克。南面的兩個鄰國,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則邀請美軍大規模進駐,成為聯軍攻打伊拉克最大的前進基地。

伊拉克的所有鄰國中,只有經濟脆弱的約旦和它保持聯絡。約旦之所以如此,不過是為了換取低價的伊拉克石油和更多的貿易機會,給自己的經濟輸血。

這就是伊拉克的地緣政治環境。既無大國支援,又與鄰為壑,只剩下“四面楚歌”四個字。

再來看看地理環境,伊拉克地形平坦,氣候乾旱,少有植被遮蔽,這一切都成為美軍高技術裝備的倍增器,作戰中美軍能夠不間斷監視伊拉克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在無特徵的沙漠地形上,連挖壕深埋的伊拉克坦克都成為精確制導武器攻擊的大好目標。

而越南,北部是平行山地,南部是高原和臺地,河流多,降水多,雨季江河氾濫,許多地區變成一片汪洋。熱帶叢林覆蓋了全部領土面積的40%。由於陰雨多,雲層厚,空中力量的使用受到不少限制。道路網少,到處都是難以通行的熱帶密林和沼澤地,又給地面部隊的重型裝備輸送帶來很大困難。炎熱潮溼的氣候使武器裝備容易鏽蝕,在歐洲可用十年的裝備,在越南用不了一年。蚊蟲肆虐使人晝夜難安,多發的熱帶疾病又很容易瓦解部隊的戰鬥力。

所以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海灣戰爭參考意義不大。

而美國人是最早意識到這一點的,當時的參聯會主席鮑威爾用了五個“理想”來形容這場戰爭。他說:“沙漠風暴行動是與理想的敵人進行的一場理想的戰爭。……我們獲得了理想的聯盟、理想的設施和理想的戰場。”

而在1992年4月,美國防部提交國會關於海灣戰爭的最後報告《海灣戰爭》中,國防部長切尼在報告中列舉了美軍制勝的數個“得益於”:得益於對方的孤立、得益於盟國的支援、得益於獨特的沙漠環境、得益於戰爭發生時間、得益於長時間的戰前準備。這裡沒有一條提到得益於高技術兵器。

美國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更進一步提出,從海灣戰爭中得出的最錯誤的結論,就是這場戰爭完全是依靠技術優勢打贏的。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一場鬧劇“超級大白鯊”武裝直升機,認真就真的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