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坦克部隊曾有數次機會直接面對黑豹坦克,但陰差陽錯,第一次正面接觸要到諾曼底登陸。
北非戰役之後,德軍一度將黑豹坦克調往義大利,但不久後因故調走。
1944年初安奇奧登陸之時,德軍的黑豹坦克受阻於泥濘的地形和強大的盟軍炮火,根本沒有與美軍交戰。
因此到了諾曼底登陸之前,美軍只是從各種渠道獲得了一些真真假假的資訊,不過並不在意,他們只調撥了約100輛76毫米長身管主炮的謝爾曼坦克給登陸部隊。
德軍的黑豹坦克
然而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德軍出動的黑豹坦克超過了400輛,美軍坦克部隊這才真正領教了黑豹坦克的威力,美軍才真正重視起黑豹坦克,對繳獲的坦克進行了一系列測試。
與此同時,美軍才仔細閱讀起英軍在1944年5月23日進行的射擊測試:
英軍的測試結果表明,英國的17磅坦克炮的威力超過了美國的76毫米M1坦克炮和90毫米M3坦克炮,17磅坦克炮甚至在800碼(約731米)的距離擊穿了30度的120毫米靶標鋼板。
1944年7月10日,美軍從英軍那裡借來了17磅炮以及當時新研製的脫殼穿甲彈(APDS)對繳獲的黑豹坦克進行射擊測試。總共打了5發炮彈,距離是700碼(640米),第一發卡在了主炮防盾上,第二發命中了履帶與車身之間的不穩,第三發打中了前方裝甲的上下結合部,另外兩發命中首上且擊穿。
17磅炮轟擊黑豹
美軍又用美式76毫米坦克炮進行同樣的測試,但未能擊穿黑豹的正面裝甲。
不甘心的美軍在第1集團軍設在法國濱海伊西尼鎮的繳獲武器集中點又找來一些車況較好的黑豹坦克繼續進行測試,新一輪的測試結果如下:
37毫米炮擊穿黑豹側面的距離是600 碼(約584米),
57毫米反坦克炮和M3式75毫米坦克炮從側面擊穿的距離是1500碼(約1371米),
(不過,美軍真應該好好看看黑豹側面的裝甲厚度,連50毫米都不到。)
而57毫米反坦克炮和75毫米坦克炮即便從200碼(約182米)都打不穿黑豹坦克的炮塔正面。
75炮擊穿炮塔側面
而76毫米炮彈也要推進到200碼(約182米)才能打穿黑豹坦克主炮防盾,且發生過跳彈。
美軍又換上了90毫米坦克炮,結果是:
M77穿甲彈在1500碼(約1371米)能擊穿炮塔正面,
在1000碼(約914米)能擊穿主炮防盾,
在600碼(約548米)能擊穿首上裝甲,
還有一顆從1500碼(約1371米)發射的M71高爆彈雖然沒有擊穿,但仍能炸燬坦克的焊縫。
這樣看起來,美軍只能給謝爾曼坦克換上17磅主炮或者90毫米坦克炮?
但美軍還有另外一個選擇——76毫米的新式炮彈。
1944年8月19-21日,美軍調來一批T4(M93)式高速穿甲彈(HVAP),拉來3輛繳獲的黑豹坦克進行測試。
T4的初速高達3400英尺/秒(1000米/秒),但無論是800碼還是700碼的射擊,都沒有穿透黑豹坦克的裝甲,不過他們在600碼(約548米)的距離取得了成功。
美軍測試人員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第1輛和第3輛黑豹坦克的裝甲出現了開裂現象。另外,美軍76毫米M1式坦克炮的精度比英國17磅坦克炮要好一些。
美軍M1式坦克炮發射的炮彈中,只有1發沒有命中目標,
而英國17磅炮的威力雖然強大,但只有57%命中目標。
因此,長管76炮的謝爾曼坦克來對付黑豹坦克是短期內最可行的方法,但困擾美國的是T4高速穿甲彈的產能問題,理論上說,美國生產這種炮彈的產能上限是10000發,還要分配大約一半的炮彈給3英寸M7式反坦克炮。
美軍給前線部隊配發了簡單易懂的黑豹坦克弱點示意圖。
1. 側面/後方:巴祖卡火箭筒等武器以及所有反坦克炮可擊穿。
2. 觀察窗:輕武器可擊穿。
3. 炮塔正面,除了17磅炮之外都無法擊穿。
4. 車身正面以及傾斜裝甲板,無法被擊穿。
1944年秋季,美國的冶金學家分析了黑豹坦克裝甲的成分,化學分析表明,裝甲的成分裡有0.50%碳、0.67%錳、0.32%矽、0.022%硫、0.015%磷、2.13%鉻、0.14%二氧化矽、0.01%鋁和0.10%銅。沒有鎳和鉬!
美國技術專家指出,如果按美國標準,裝甲中的碳含量太高了,在焊接和淬火時出現裂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不過碳含量的增加可以彌補缺少的稀有金屬,使得裝甲鋼依然能保證硬度水平。
另外一塊黑豹坦克裝甲的檢測結果是:0.44%的碳, 0.86%錳,0.27%矽,0.017%硫,0.024%磷,1.72%鉻,0.024%磷,1.72%鉻,0.10%鋁,0.02%銅,0.015%鋁和少量鉬。硬度更高,但裝甲質量較差,焊接質量也不行。
美國技術專家指出,德國的裝甲鋼的硬度雖然不錯,但是缺乏稀有元素,所以總體質量其實是下降的。
後來美軍情報機關從其它渠道蒐集到的情報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很滿意——盟軍方面轟炸德軍稀有元素礦場和加工廠獲得了預想的效果。
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加緊準備更強大的武器,比如配備90毫米主炮的M36傑克遜坦克殲擊車和M26重型坦克。
90毫米主炮的彈藥也在改進,新式的T33穿甲彈能擊穿30度傾斜的6英寸(150毫米)裝甲,因此也有機會在1000碼(914米)的距離擊穿黑豹首上。
接著,美國人又研製了M82,這是一種被帽穿甲彈,能減少跳彈機率。
90炮最好的穿甲彈是T30E16高速穿甲彈,可以擊穿30度角的8.6英寸(218毫米),足以對付德軍的虎王重型坦克。
1945年夏天,美軍對戰爭末期繳獲的黑豹坦克再次進行了測試,發現德國裝甲鋼的質量在繼續下降,就連75毫米主炮的謝爾曼對黑豹正面開火,也是有機會擊穿的。
美軍第3集團軍還對美軍擊中的虎式和黑豹坦克進行過調查,研究表明:
大部分被擊穿的部位是側面,
命中炮塔側面:24%,
側面上半部分:29%,
側面下半部分:15%。
三分之二的命中造成了擊穿。
22%的炮彈命中坦克正面,但僅有不到三分之一擊穿。
9%的炮彈命中炮塔正面,擊穿的機率和擊穿坦克正面機率一樣低。
僅有1%命中坦克後部。
另外美軍在戰俘的審訊中也揭示德軍黑豹坦克車組的感受:
盟軍各式戰機的12.7毫米機槍掃射引起德軍坦克車組,尤其是新兵的恐慌。
白磷彈也是不錯的手段,命中發動機部位可能引起坦克起火。
配備90毫米主炮的M26坦克和M36坦克殲擊車雖然數量不多,但確實是對付德軍黑豹坦克的有力武器。
黑豹坦克的另外一個“敵人”是自身的可靠性,德軍戰俘認為30-50%的損失是因為坦克出故障而不是作戰造成的。
至於黑豹坦克的整體設計,美軍的看法有點意思,可以看出摻雜了複雜的感情:
坦克本身在設計完成的時候已經夠重了,沒有辦法像三號和四號坦克那樣,增加附加裝甲來改善防護。
三號坦克的附加裝甲
由於二戰後期德國缺乏稀有元素,裝甲的質量還在下降。
黑豹坦克的正面裝甲出色,側面裝甲薄弱,但缺乏升級空間,從長遠來看,恐怕是缺乏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