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期,法國國防部長稱,正式啟動第三代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發生產專案,該型潛艇計劃建造4艘,本世紀30年代開始投入使用。

高盧雄雞

啟動新戰略導彈核潛艇研製、研發新洲際導彈、提出“歐盟核計劃”……馬克龍政府這兩年涉核軍事動作頻頻,加快核武庫更新換代,透露了高盧雄雞新的核雄心。法國為何在核武領域發力?

法國升級核武庫有現實考慮

法國此時宣佈升級其核武庫,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考慮。其一是法國現有的核作戰裝備從研發立項算起已經達到了需要更新換代的時間。法國的核威懾以海基核力量為骨幹,用於取代法國現役“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凱旋”級研發設計始於1981年,現役四艘中的第一艘開工建設於1989年,1997年服役,按照每三至四年開工一艘的速度,第四艘“凱旋”級於2000年開工,耗時十年、直到2010年才最終服役。雖然“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年紀不算老”,但如果算上研發立項的時間,距今已有四十年。因此,算上法國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研發設計時間,裝備一代、研製一代,替代“凱旋”級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專案近些年立項並不意外。早在2012年,法國國防採購局就為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制定了研發預算,此後的2013年至2018年,配套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潛射彈道導彈的改進研發、聲吶等技術裝置的研發紛紛上馬。按照法國官方披露的細節,2035年,首艘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入役,此後每五年建造交付一艘,預計第三代法國海基核力量將服役至本世紀90年代。

“凱旋”級戰略導彈核潛艇是法國核力量的核心裝備,該潛艇配備了M-51潛射彈道導彈。

其二,近些年其他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紛紛進行核武庫的現代化改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法國加速自身核武庫的升級換代。近年來,美俄兩個世界核格局中第一梯隊的核強國都在進行核武庫的升級換代。特朗普政府治下的美國出臺了一系列降低核門檻,增加核武器使用範圍的政策,其中也不乏對已有核武庫的升級換代。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拿下了美國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訂單,還在2015年拿下了美國下一代隱身遠端轟炸機的研發訂單,通用動力電船公司獲得了美國下一代戰略導彈核潛艇(“哥倫比亞”級)的研發訂單,美國下一代“三位一體”核武庫已經初現圖形。

俄羅斯方面,自2018年國情諮文中展示了例如“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核動力潛航器、“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等多款新型核武器。俄羅斯近年來不斷公開核武庫的發展建設情況,在2020年的國情諮文中,普京宣佈,俄羅斯在製造新型核武器方面首次超越其他國家。英國的核武庫現代化程序也穩步推動,2006年,英國啟動了對核力量的升級,和法國一樣,英國主要倚重海基核力量,新型的“繼承者”級戰略導彈核潛艇預計2030年開始取代現役的“前衛”級。對比來看,歐美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法國的核武庫現代化在時間上已經落後於其他國家,儘快啟動核武庫的升級對法國具有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意義。

俄羅斯試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

法國謀求透過核武加強領導歐洲

核武器對法國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從安全形度,核武器是法國國家安全的基石,這一思維在法國二戰後的歷屆政府中根深蒂固。近代法國曆史上,首都巴黎遭受過三次入侵:1814年,第六次反法同盟聯軍侵入巴黎;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德國人進入巴黎;1940年,納粹德國入侵法國,佔領巴黎。在法國人看來,常規軍事力量不能帶來國家的絕對安全,核武器才能。此外,法國一直奉行獨立的防務政策,雖然身為北約的一員,但是法國不同於英國那般對美國言聽計從,法國與美國維持著微妙且複雜的穩定關係,法國甚至懷疑美國是否會在危急關頭冒險保衛歐洲,進而更想擁有自己的核威懾力量。核武器的出現以及核武器強大的威懾效應讓法國看到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絕對”武器。

法國從核力量的建設研發、使用決策、國內裝置製造等均獨立運作,雖然獨立發展核武器耗資巨大,但走出二戰廢墟的法國仍不遺餘力投入資源。1960年2月13日,法國在撒哈拉沙漠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法國自擁有核武器起一直獨立研發戰略威懾力量,在美蘇冷戰對抗的陰霾下,成為了歐洲的“核武庫第三極”。但凡涉核事務,法國不惜投入高昂費用,2020年,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在未來5年內,法國將投入高達370億左右歐元進行核武庫的現代化升級改造。

法國不遺餘力獨立發展核武器也與其大國心態有關。歷史上,法國在過去三百年間在歐洲乃至世界都發揮著影響力,法國前總統戴高樂曾說過:“沒有偉大,就沒有了法國。”這種主導地位帶來的光榮感滲透進了法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法國的國防安全戰略帶有明顯的國家主義色彩,這種國家主義體現在法國對獨立性的追求。另一方面,在堅持獨立性的同時,追求大國地位,追求領導地位,尤其是歐洲的領導地位也是法國發展獨立自主核能力的主要考慮。早在戴高樂執政法國時,他的一系列謀求法國獨立自主大國地位的政策思想被稱為“戴高樂主義”,其中在防務問題上,就是要擺脫美國控制,歐洲人自己保護自己,而不要寄希望於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防務戰略的核心就是要擁有足以威懾對手的力量,核武器就是這一力量的代表。

“凱旋”級核潛艇具有很強的戰略打擊能力

2006年,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就提到核威懾應用於歐洲共同防務的想法,他提及法國的核保護傘已經延伸到法國的盟友。同樣,馬克龍進一步強調法國的核威懾能力與法國在歐洲防務事務中的重要作用。馬克龍在講話中多次把法國和歐洲的安全並列在一起,例如提到核威懾能力對維持地區安全穩定至關重要,尤其對於歐洲;法國的核力量未來會進一步發揮威懾作用,法國的核力量增強了歐洲的安全;歐洲的利益就是法國的切身利益等。

現在歐洲情況對法國而言,可以說是其彰顯歐洲領導力的較佳時機。一方面,英國脫歐,法國成為歐盟內部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英國脫歐前,歐洲事務主要由英法德這“三駕馬車”共同主導,三國共同主導歐洲的政治走向,德國更關注經濟,英法主導安全防務。但是,英國又和美國保持著密切關係,英國一直以島國身份實施著“離岸平衡”戰略,實際上對於歐洲的走向,英國更像美國安插在歐洲的代言人,歐洲呈現出“美英-法德”兩股力量互動的局面。英國離開歐盟後,在歐洲大陸上,法國成為歐洲的防務主心骨,法國將成為歐洲安全尤其是戰略安全的“盾牌”。在當前美俄對抗加劇的情況下,歐洲處於北約對抗俄羅斯的前沿,擁有核武器的法國在歐洲的安全主導地位會愈發穩固。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給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帶來了消極影響,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的諸多政策行為,例如經濟政策、貿易關稅以及退出伊核協議等,加深了美歐之間的裂痕。在美歐關係出現消極因素的情況下,法國在歐洲主導力會更加明顯。戴高樂曾提到,歐洲是歐洲人的歐洲,這一理念在法國政界不乏擁躉。馬克龍在2018年也提到了北約“腦死亡”論,實際上也是為了推動歐洲的所謂“獨立”,即在法國的安全主導下,歐洲成為法國領導的世界一極。

英國脫歐,美國剛剛擺脫了特朗普,法國又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合法擁核國,法國現在可謂佔盡了穩固歐洲領導力的“天時、地利”,至於“人和”,則是法國面臨的現實問題。英國脫歐後,歐洲形成了“兩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歐洲的經濟“馬車”德國的立場和態度值得關注。德國認為歐洲的防務應該處於北約的框架之下,這實際上正是與法國唱反調,作為經濟“馬車”的德國或許不希望看到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一家獨大。也即是說,法國在表面看來似乎成為了歐洲的領導者,但是就現實而言,歐洲內部就法國的領導力還存在著不一致的聲音。

14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戰機降落北極,矛頭直指俄羅斯,俄媒:中俄開始商討聯合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