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央視報道中,出現了西部戰區空軍某航空旅即將接收新式戰鬥機,以替代老式殲-7的訊息。考慮到該戰區的戰備壓力明顯小於其他戰區,故新式裝備的換裝優先順序一直比較靠後,很多裝備經常是其他戰區的兄弟部隊淘汰下來。而如今,該戰區的航空旅都要用新式飛機取代殲-7,可見人民空軍現有的殲-7戰鬥機數量已經降到一個相當低的比重,將在不遠的將來徹底淘汰這型二代戰機。
作為蘇聯米格-21超音速戰鬥機的中國仿製版,殲-7系列的裝備史已經超過60年,期間經歷了不少改進,也發展出為數眾多的子型號。當年接收米格-21時,正好趕上中蘇關係惡化,人民空軍擁有的米格-21F-13型,在蘇軍序列中不算很先進的型號。蘇聯方面的一切支援被切斷後,解放軍不得不自行摸索對飛機的維護、仿製和改進工作,並在幾十年的努力中探索出不少寶貴經驗。
如今風頭旺盛的成都飛機公司和611所,當年就是透過對殲-7的各種“魔改”,逐步掌握了完整的戰鬥機設計和製造能力,並進一步發展出殲-10等自主型號飛機。
殲-7系列在上世紀80~90年代發展出了多種改型,在中國空軍大量裝備蘇-27和殲-10等三代機之前,殲-7系列一直是國內主力戰機。相比60年代只能用於防空作戰的蘇聯米格-21基本型,中國的殲-7改型一方面開始具備使用火箭彈和炸彈進行對地攻擊的多用途能力,一方面也在不斷整合國產近程格鬥導彈的使用能力,航電系統方面則是淘汰了老式儀表座艙和雷達裝置,換裝了玻璃化座艙系統和小型脈衝多普勒雷達。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型號的殲-7甚至大膽修改了氣動外形設計,將三角翼改為格鬥效能更佳、起降效果更強的雙三角翼,同時將機翼部分加入油箱功能,讓飛機的航程與飛行效能顯著強化。因此殲-7的後期改型不僅對當時的中國空軍很有價值,巴基斯坦等國空軍也對其效能十分滿意,大批次進口。
不過總的來說,中國人對殲-7的“魔改”雖然已經遠遠超過了蘇聯對米格-21的最高改進水平,但隨著更新一代飛機的出現,超視距空戰的比重越來越大。殲-7機頭進氣的先天侷限性,使得其無法使用大型火控雷達,也就從根本上失去了具備超視距空戰的能力。而且,“終極魔改”版殲-7的效費比,也遠不能和第三代戰鬥機殲-10相比。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殲-10、蘇-27以及國產殲-11系列等先進戰機的迅速列裝,改進潛力已被挖掘到盡頭的殲-7,也就逐步從空軍主力部隊的裝備序列中消失了。
未來,隨著殲-11改型、殲-16,乃至殲-20這樣的雙發重型戰鬥機的產量越來越高,它們將更多地出現在西部戰區之中,守衛祖國的神聖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