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南海態勢感知平臺近期釋出了2020年美軍南海軍事活動不完全報告,用資料詮釋了過去一年美軍在南海的一舉一動。那麼,在過去一年中,美軍都在南海乾了哪些亂七八糟的事呢?

簡單的概括起來主要有:高強度的海空抵近偵察、雙航母戰鬥演練、“動態兵力部署”作戰概念演練、戰略轟炸機協同作戰演練、海軍陸戰隊瀕海打擊演練以及拉著盟友打群架等等。

從本質上看,美軍的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僅是簡單的軍事威懾,還有很濃厚的戰場建設和整軍備戰的氣氛在裡面。

因此,我們有必要更深入地分析美軍的“戰爭意圖”。

01.大洋交戰的氣氛越來越濃厚

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一度的戰略是“由海向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棕色海軍”,更多的強調由海向陸的立體打擊能力;但是隨著美國國家戰略重心轉移至印太地區,美國海軍的戰略也開始由“由海向陸”逐漸重回“大洋交戰”,最直接的一個證據便是,去年美國發布的新三軍種海上戰略報告。

美軍去年在南海的活動也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在過去的一年中,美軍在南海部署了三個航母戰鬥群、兩個兩棲戒備大隊、至少7艘的核動力潛艇以及17次戰略轟炸機“動態兵力部署”,幾乎拿出了美國所有的家底,常態化專門部署南海實施海上威懾巡航的是里根號航母戰鬥群和美利堅號兩棲戒備大隊。

美國海軍去年一年在南海進行了兩次雙航母戰鬥演練,兩次的時間間隔在半個月左右。兩次戰鬥演練的時間正好分別與解放軍西沙軍演和中國臺灣地區一年一度的“漢光”演習。美軍在南海的主要演練科目有雙航母戰鬥演練、輕型航母作戰概念、海空聯合作戰以及海上補給和艦載機空中加油等。

另外,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和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協同對地、對海目標聯合打擊是近些年來美軍在西太地區演練的一個重點科目;此外在美軍進行雙航母戰鬥演練期間,美軍還特意派出P-8A反潛巡邏機進入南海,除了進行實時情報支援之外,很重要的一個任務便是透過攜帶AGM-84D反艦導彈與航母戰鬥群演練協同對海攻擊。

這一系列的動作釋放出一個清晰的訊號,美軍正在南海進行的一系列軍事行動有關大洋交戰的氛圍愈加的濃厚,這也可以看作是美國對南海認知上的轉變,不排除擦槍走火,從而引發大規模海上衝突的可能性,尤其是2016年中美南海海上對峙結束以後,美軍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02.美軍演練對中國南沙島礁進行打擊

去年,一度傳出來過,美軍打算使用察打一體無人機對中國南沙島礁進行打擊的訊息,儘管後來美軍出來闢謠,但從美軍的實際動作來看,這並非是空穴來風,有理由相信美軍是類似的作戰意圖的。

第一個證據,美軍在南海部署美利堅號兩棲戒備大隊,美國海軍進行輕型航母作戰概念演練、海軍陸戰隊進行瀕海打擊群演練,這不是為了進行島礁作戰是為了什麼?

第二個證據,美國空軍的轟炸機航線有很清晰的暗示。美國戰略轟炸機來南海的航線很清晰,概括起來大致有“一南一北”和“都從南側進入”兩種模式。美軍轟炸機的北側航線是西太地區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南側的航線是從西太的集結區向南經菲律賓南側的蘇祿海進入南海。

一般情況下,美軍通常出動兩架戰略轟炸機,北側的有很清晰地牽制中國火力的跡象,南側航線進入的則對中國島礁實施模擬攻擊;這些跡象綜合表明,美軍在不斷地演練對南海南沙島礁實施空中打擊。

尤其是在去年年底,美軍出動的兩架B-1B戰略轟炸機的飛行區域涵括了西沙地區,這也意味著美軍不僅僅在演練對南沙島礁的攻擊,還有很大可能美軍將西沙島礁甚至海南島的部分重要軍事基地和港口也納入到打擊範圍之內,美軍確實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意圖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

03.被忽略的核潛艇

根據南海態勢感知平臺不完全統計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年中,美國海軍先後有至少7艘核潛艇在包括南海在內的西太地區活動,相比高強度的海空抵近偵察活動和雙航母戰鬥演練,我們對美國核潛艇的關注顯然不夠,甚至可以說被遺忘了。

我們都知道,美國攻擊型核潛艇基本都可以發射潛射戰斧巡航導彈,這個能力更多的時候被忽略了。然而這個能力對於我們構成的軍事威脅確實顯而易見的,美國核潛艇在南海以及靠近中國的周邊活動,這意味著我在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重要軍事目標都在美國的巡航導彈打擊範圍之內。

核潛艇和大中型水面艦艇有很大的不同,包括航母在內的大型水面艦艇在過去一年中更多的是遠離中國反介入兵力,凡是核潛艇可以憑藉其強大的隱蔽性和水下潛伏能力,可以長期在南海重要陣位海域潛伏,在有效發現上,兩種兵器遠不在同一個級別上。這也是中國為什麼在對臺常態化巡航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時候看到的是運-9反潛巡邏機,我們不僅僅要收集相關的情報,還要在臺灣西南海域至巴士海峽一線擠壓美國核潛艇的活動空間,這一點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

需要強調的是,核潛艇水下對中國重要目標發動導彈襲擊是美國干涉臺海的一個很重要選項。

04.13款偵察機齊聚南海,干涉臺海意圖明顯

高強度的海空抵近偵察是南海地區軍事博弈的一個焦點,亦是中美兩國博弈的一個縮影。

對中國高強度抵近偵察的美軍各型偵察機主要來源於韓國的烏山基地、沖繩的嘉手納基地、關島的安德森基地、菲律賓的克拉克基地以及汶萊的基地;出動的機型主要有U-2S高空偵察機、RC-135戰略偵察機、E-3B預警機、E-8C空地監視機、P-3C、P-8A反潛巡邏機、EP-3E電子偵察機、CL-650偵察機、CL-604海上監視飛機、RQ-4B和MQ-4C高空無人偵察機在內的十三個型號。

單從型號角度來看,上述的十三款各類偵察機囊括了美國空軍、海軍、陸軍所有的機型,其中CL-650和CL-604是屬於私人安保公司的機型;從任務種類上涵括了預警、電子偵察、電子訊號收集以及導彈發射資訊收集等所有領域。

在美軍過去一年上千次的各類抵近偵察行動中,最需要特別關注的便是E-8C空地監視機的活動軌跡。E-8C是美軍手中進行戰場建設的核心裝備,機載裝置縱深探測距離可達250公里。在過去一年中E-8C總計在中國周邊出動20架次,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在臺灣海峽至巴士海峽一線上空飛行。

這便釋放出一個清晰的訊號,美軍這是在為干預臺海進行緊密的戰場建設,在臺灣海峽南口這一帶巡航能夠對中國正面沿海地區的兵力情況進行細緻詳實的偵察,同時還可以將這些獲得的情報資訊共享給臺灣,現實威脅很大。

綜合上述四個方面,美軍演練大洋交戰,意味著美國海軍進行戰略轉型的同時,還在南海為進行傳統的大規模海空交戰在做準備;長期演練對中國南沙島礁的攻擊是美國在過去一年中著重進行的一個科目,這一點尤為值得我們注意,美軍可是一個善於偷襲打第一槍的軍隊;美國核潛艇在南海的活動應該格外的重視,中美在南海水下的這場暗戰生死攸關;最後美軍出動13款各類偵察機,正在進行戰場建設不假,但更需要重視的是,美國在臺灣方向上的活動。

16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挪威為對抗俄羅斯,擴軍備戰加購武器,北約不領情:你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