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一進入2021,南海就顯得刀光劍影、風高浪急。南海局勢呈現出兩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域外國家越來越頻繁地以“航行自由”為名義在南海顯示軍事存在。

一艘德國護衛艦將於8月啟程前往亞洲,並將在返航途中穿航南海。這將成為自2002年以來首艘穿航南海的德國軍艦。

以法德為代表,它們在中美之間可以叫夾縫中求生存。

法德對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優先”政策非常反感,對拜登也有不信任的一面。但它們畢竟是北約成員國、歐盟領頭羊,也是美國的盟友,必須要做一些事情來呼應和配合美國。另外作為歐盟領頭羊,法德也要維護所謂的“航行自由”,作為世界大國,為了刷存在感,也要在南海遛一遛。

國際政治界以前有一句話說,在中東遛一遛就知道是不是世界性大國;現在則可以說,是不是世界大國,都要在南海遛一遛,以顯示存在感。關鍵是,南海的所謂“航行自由”需要這麼多人操心嗎?

其實,中國早已表明態度:中方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決心意志堅定不移,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加大在南海軍事存在,製造緊張氣氛,插手地區事務,損害地區國家共同利益。

二是美國軍機和戰艦進出南海的頻率明顯提升。

2月,美軍“羅斯福”號、“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打擊群先後進入南海,並進行了一次雙航母演習,其中1月23日至2月17日,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打擊群更是兩進兩出南海。

另外,1月美軍至少出動70架次大型偵察機在南海活動,2月至少出動75架次偵察機在南海活動,達到以往之最。

特別是3月8日,美軍RC-135偵察機再次對我南海海域抵近偵察,而且它是“明碼”飛行,也就是打開了ADS-B系統(廣播式自動監視系統),明確告知中方它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如此磨刀霍霍,如此明目張膽,威懾中國的意圖不言自明。

我們可以發現,至少從2020年開始,美軍航母在包括南海的西太平洋的行動不再如此前那樣按部就班或進行一般意義上的巡航,而是常態化在菲律賓海巡航,針對南海、臺海等熱點區域,有事就快進快出,在南海停留時間有限,短則1日,長不過3~5日,並且加強與其他航母、轟炸機和加油機等兵力的聯演聯訓。

通常,當美軍官宣其航母在南海進行演習或其他行動時,其航母打擊群往往已經結束了在南海的部署任務。這顯然遵循了美軍最近常提及的“動態兵力部署”原則,行動變得突然而規律性降低,實戰部署的意味顯著加強,意圖加強威懾和臨陣磨槍。

另外,美軍航母之所以長期保持在菲律賓海而不在南海久待,據猜測是為了演練在中國“反介入”兵力的環境下,美軍如何更好地介入熱點事件。如果美軍持續這種思路,我們將會看到美航母進出南海的頻次大幅攀升,也許每年會達到數十次。

那麼,中美會在南海發生衝突嗎?

客觀看,美國與中國在南海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一是美軍並沒有準備好,二是從目前的部署情況來講,美軍也支援不了大規模的戰爭。

短期來講,至少目前來看,美國沒有做好在南海和中國發生大規模衝突的準備。但中小規模衝突爆發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中美兩軍每天在海上都會有各種相遇事件,其中,最有可能的是由“意外”導致升級產生的中低烈度的衝突。

2015年以來,美國人總是直言不諱地講,南海的和平穩定對中方有利,對美國不利,所以從美國的戰略來說,它希望刺激南海形勢不穩定。美國確實有在南海搞中低烈度衝突的打算,而且意圖非常明顯。

美國希望製造一個可控的衝突,在它希望的時間和地點發生一次可控的衝突,給中國國內外造成很大的影響。

美國已經做好了和中國爆發中小規模衝突的準備。美軍每次行動,包括“航行自由”行動、抵近偵察活動,它實際上已經預案過了。也就是說,如果有摩擦和衝突,以及意外的升級,它直接就可以實施預案了。所以,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它確實是有這個意圖的。

冷戰結束之後,特別是2019年以來,美國在南海的行動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頻次越來越多,二是烈度越來越強,三是針對性越來越指向中國。

面對美軍在南海海域越來越囂張的逼近與合圍態勢,我們必須放棄幻想,亮明底線,積極準備。敢戰,方能止戰!

1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軍旅生涯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