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一 當今世界的大國博弈

在這個世界上,博弈無處不在,尤其是大國之間的博弈,更是關乎到千千萬萬人的利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文明程序演化,大國間的博弈也越來越溫和,在有核武器這樣的大殺器威懾下,各大國發生直接熱戰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隨著蘇聯的解體,冷戰結束,世界各國的聯絡越來越緊密,鬥而不破成了所有大國的共識,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競爭成了大國博弈的常態。

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了直接的挑戰,網上因此有不少觀點認為,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畢竟縱觀歷史,在新老交替之際,往往都伴隨著大規模的戰爭。

但筆者認為,中美之間發生熱戰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也許還會發生南海對峙這類緊張的軍事對峙事件,甚至發生擦槍走火的衝突風險,但不會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情況,畢竟戰事一起就不是那麼好收尾的了。

雙方都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便宜了其他人。但這“戰”肯定是要打的,不過絕不是熱戰,更多會以經濟發展為基本盤,輔之以其他手段去爭奪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獲得對全球資源的分配佔比。

要看清目前中美博弈雙方的優劣勢,我們有必要簡單梳理一下中美博弈的歷史。

二 冷戰時期的中美關係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假借聯合國的名義,糾集了16個國家的軍隊出兵朝鮮,無視我國的嚴正警告,越過三八線,一度將戰事推進到鴨綠江畔,嚴重危險著我東北地區的安全。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我國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作戰,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相信積弱已久的中國會左右朝鮮戰爭的局面,蘇聯人也在周邊虎視眈眈,等著中國戰敗便有足夠的理由出兵東北,染指我國領土。

結果讓他們失望了,志願軍戰士憑藉著頑強堅韌的戰鬥意志,和高超的穿插戰術,彌補了裝備上的落後局面,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到了三八線附近,並牢牢定死了這條戰線,讓美國人不得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朝鮮戰爭的勝利,一掃世人眼中那個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形象,贏得了很高的國際威望,為我國之後發展對外關係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也斷了蘇聯人染指東北的念想,確保了國家安全。

之後美國帶頭對中國展開了經濟和技術封鎖,我國只能全面倒向蘇聯,在中蘇關係破裂後,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極度惡化,同時面臨著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兩大陣營圍堵。

為了擴大對外的生存空間,我國不放過一絲一毫與其他國家交流的機會,在極度艱難的日子裡,還勒緊褲腰帶對一些小國進行援助,拉近關係。

正是憑藉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在歐美國家已經把非洲瓜分得七七八八的情況下,我國依舊能保持著對非洲的影響。隨著中國國力的崛起,這份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成就瞭如今我們與非洲國家的深厚友誼,和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靠著非洲的資源,我國的發展穩步推進,美國看著眼裡,急在心裡,一直在試圖破壞中非之間的合作。但面對煌煌大勢,這些上不得檯面的手段,終究只是螳螂擋車,蜉蝣撼樹罷了,這也是美國人最難受的一個點。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隨著美國成功拖垮了蘇聯,美國迎來了最輝煌的歲月,獨霸天下。

三 奧巴馬時期的中美博弈

美國人為了讓自己永享世界霸權,精心設計一套全球管理體系,以發展高科技技術讓自己的軍事實力獨霸全球為根基,保證美元霸權獲取全球資源的能力,建立起了一套以美國為核心的分配全球各國財富的分工體系。

彼時的中國正在進行艱難的社會主義經濟化改革,蘇聯的解體讓當時的改革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不過當時的世界分工體系早已確定好了,中國也只能從這座金字塔的底層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突圍的底蘊。

9.11爆發後美國人的注意力都在中東那邊,掀起了一場場戰爭。

但中國的高速發展是被世人看在眼裡的,尤其中國的體量擺在這裡,哪怕再怎麼韜光養晦,美國人也不可能無視掉中國。尤其是這個體量如此龐大的巨人,只用一個聲音說話,為了一個目標能集中全力去完成時,美國人說不忌憚是假的。

於是“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甚囂塵上,除此之外美歐等國也在經濟上不斷打壓中國,而在國內,一大批所謂公知也在國內帶節奏,尤其隨著改革帶來了貪汙腐敗問題,發展不均衡等社會矛盾,讓中國陷入了一場看不見的硝煙中。

美國無時無刻不想著對中國輸入所謂的西式民主,讓中國在內亂中停下發展的腳步。好在我們頂住了這樣的壓力,隨著綜合國力越來越逼近美國,美國的霸權地位,也迎來了其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挑戰者。

在奧巴馬時期,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美國施行所謂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中國周邊地區利用其他國家來製造與中國的對抗和衝突,甚至親自還親自下場與中國對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南海事件。”

2013年1月22日,在美國的鼓動下菲律賓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爭端提起強制仲裁,並聲稱其依據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

對於這場鬧劇,我國政府態度鮮明:不參與、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足球場上,一支球隊如果明知對手和裁判已經串通一氣‘吹黑哨’,怎麼還會同意進入賽場比賽?不僅球隊不會接受,廣大球迷和觀眾也不會接受。 ”

2016年7月12日,所謂的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並否定了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九段線”

對於這個結果中國自然絕不會接受,我方強硬表示:“仲裁結果沒什麼了不起,不過是一張廢紙!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得強壓中國執行裁決!”就連臺灣省當局也在同日發表宣告,拒絕接受所謂“仲裁結果”。

面對團結一心的中華民族,美國企圖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以武力逼迫我國低頭。為此美國派出了兩個航母戰鬥群等十多艘戰艦,和上萬名士兵,時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司令哈里斯更是叫囂著“做好今夜就和中國開戰準備!”。

為了應對來犯的美軍,我國三大艦隊精銳盡出,在四大海軍上將的領導下,實施規模浩大的聯合軍演,有著航母殺手的DF-21D導彈和東風26也部署到了作戰地點。全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而美國的兩個航母戰鬥叢集也保持了無線電靜默,進入了戰時狀態。

南海上空風雲激盪,中美大戰一觸即發,瘋狂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司令哈里斯悍然下達了攻擊中國的命令,在那個空氣中都瀰漫著火藥味的時刻,這樣的命令向晴天霹靂一樣打在了接到命令的美軍艦長身上,他懷疑是不是收到了假訊息,於是急忙聯絡白宮確認。

奧巴馬收到這個訊息也嚇了一跳,武力威脅歸武力威脅,與中國這個龐然大物開戰又是另一回事了,白宮急忙叫停了哈里斯的瘋狂舉動。

與此同時,中央電視臺在高調播放我軍演習畫面上,還配上了一張我軍轟6K轟炸機巡航的圖片,這張圖片在美軍中引起了軒然大波,透過對照片的分析,美軍知道自己航母戰鬥群的位置已經被暴露了,於是只能灰溜溜的離開了南海。

中美之間的南海博弈,以美國的退出而結束,而作為點燃這場衝突導火索的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也被迫下臺,新上任的杜特爾特也徹底拋棄了前任對美國的外交政策,轉而倒向中國,並在上任沒多久就對中國進行了訪問。

中美南海博弈,讓周邊國家看到了中國維護周邊穩定的意志和能力,大大削弱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為我國與周邊國家展開更深入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並沒有因為這一局的失利就放棄繼續打壓中國,除了用軍事手段做逼迫外,美國更關心的是重新打造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貿易體系。

隨著中國的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強,中國在各類重要國際組織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讓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低,尤其是重要的經貿組織。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中,中美兩國的影響力甚至已經到了並駕齊驅的程度。原本在美國的構想中,是透過這個組織來整合環太平洋的國家,形成一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上最大的經貿網路,但中國的崛起讓美國的美夢徹底破碎。

對於中國所說的“太平洋足夠遼闊,足以容納下中美兩國。”美國人顯然不能接受,與中美共治太平洋相比,美國更希望的是成為太平洋上的主導者。

201510月,在奧巴馬的推動下,美國聯合日本、加拿大等12個國家簽署了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四 特朗普時期的中美博弈

後面的事大家也看到了,這個協定並沒有發揮出美國人所期望的價值,在特朗普上臺後,甚至以保護美國工人的名義,自己給退了出去,讓美國的盟友們一度非常尷尬。

美國影響力的衰退是世界上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如果後世的人要為美國的衰退找一個背鍋俠,特朗普無疑是最合適的角色,就連美國的主流媒體,也將特朗普稱為“中國製造的機器人。”說他“確實在為國家的偉大傾盡全力,可惜那個國家不是美國。”

不管後世怎麼評價特朗普,但特朗普的上臺至少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接近一半的美國人已經不再對“世界警察”這樣的身份感興趣了,他們希望政府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國內中,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於是我們看到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大行其道,甚至不惜與盟友翻臉,以損害盟友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需求,而在世界上則瘋狂“退群”,以減輕對國際社會的責任,用以彌補國內的利益。

更與我國發動貿易戰,不過其發動貿易戰的主要目的卻不是要針對我國,畢竟貿易戰中國固然會蒙受損失,但美國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目的,一是為了打壓像華為這樣的中國高科技公司。畢竟高科技技術是維持美國霸權的基本面,當美國的高科技不能支撐美軍獨霸全球的軍事實力,以之為基礎建立的美元霸權自然會成為空中樓閣,最終的奔潰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而沒了美元霸權帶來的海量利益,美國想要維持國內高福利社會體系,就非常困難了,一旦底層民眾不再享有高福利甚至自己的福利受到削弱,可想而知美國的內部矛盾又將演變成什麼模樣。

另一方面,特朗普發動貿易戰的原因,當時也是為了國內的中期選舉。我們不要看特朗普在國際上表現得離經叛道,就覺得這個人很不靠譜,其實對於美國人來說,特朗普還是非常靠譜的,從他當上美國總統後,其在競選所承諾的事情都是很認真的在完成。

早在特朗普競選時,就表達了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但在上臺後卻遲遲沒采取行動,直到美國中期選舉才祭出了這樣的大招,也就不難看出特朗普的真正目的。

不過這樣大的舉動,顯然不僅僅是隻為了實現這一兩個目的,透過關稅的調整,很多離岸資金都紛紛跑到美國來上岸了,讓美國的經濟大大的補了一口血。但這樣的殺雞取卵也就只能使用一次,沒了這樣的補血包,作為繼任的拜登政府又將如何與越來越強大的中國進行博弈呢?

拜登政府已經表明了,將重新回來領導世界,但這難度確實越來越大了。

在美國瘋狂退群之際,中國順理成章地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呼籲世界各國共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贏得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支援,獲得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在特朗普離任前夕,我國於20201115日,同日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十國,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協定。

20201230日,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簽訂,以及後來的《中歐地理標誌協定》。兩大協定的成功簽訂,將為中國在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宏偉戰略打下兩顆重要的基石。

面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高歌猛進,拜登政府還期望聯合曾經親密的盟友一起圍堵中國,然而德國總統默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龍都先後拒接了這一提議,讓美國人著實尷尬不已。

在新形勢下,美國想靠以往的方式去打壓中國,這樣的尷尬場景必然還會出現。時間證明了,不管外界風雲該如何激盪,只要我們始終堅定不移的發展自身,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國家都阻擋不了我們文明覆興的腳步。

12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在蒼茫的北冰洋上,有一枚叫“海燕”的導彈,即將高傲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