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目前中國的中型運輸機主要還依然是運-8和運-9在挑大樑。而現在由於在空中預警機、電子偵察機和電子對抗機等特種機研製上的大量平臺機需求,運-8、運-9無論是在產能還是單純的飛機效能上都已經無法滿足解放軍空軍的需求了。特別在當前我軍建設邁向資訊化和現代化的步伐不斷加快,特種機研製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的時期。現在關於未來的新型中型運輸機和特種機平臺是自己研製新機還是直接買國外現成機型,目前在軍迷之間早已進行了無數次異常激烈的討論。那麼在筆者看來,到底應該是造還是買呢?這個其實說到底了還是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不可一概而論。

高新-6號彌補了中國大型反潛機的空白(以運-9為平臺)

運-8和運-9系列實際上脫胎於對前蘇聯的安-12的仿製和改進,而安-12這一機型已經誕生了60多年了。作為中國空軍現階段唯一的中型運輸機和特種機平臺,運-8、運-9系列距最初的設計定型將近40年了,雖然運-9在運-8的基礎上進行了相當大的改進,但是運-9似乎依然無法完全確定其是否徹底解決好了有關運-8會發生的空中結冰的問題。客觀而言,中國的運-8、運-9系列的飛行穩定性實際上要好於蘇聯老師傅安-12,甚至比起美軍的"大力神"C-130也好很多。但是由於運-8、運-9系列畢竟是參照的設計於60年前的安-12,所以能夠繼續改進的空間已經不大。就好比,你幾乎不可能在59式坦克的基礎上改出來一輛ZTZ-99A2,熟悉坦克的軍迷朋友都知道,59式改到96式基本上就已經改到頭了。而運-8經過多次的改進和升級後,最終邁入到運-9,西方主流觀點也認為運-9其實就是超級運-8,基本上已經是運-8的終極形態了,其機艙寬度不足、載重量相對較低的主要問題依然存在,也幾乎不存在任何餘地從現有機體機構上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安-12中型運輸機

實際上,中國空軍早就在計劃打造新一代的中型運輸機了。早在2014年的珠海航展,就曾出現過一款機身帶有"新中運"的渦漿四發中型運輸機模型,實際上就是希望將來能夠接替運-8、運-9的全部使命。"新中運"的模型第一次在珠海航展面世時,很多人直接將其稱之為運-30,可見對其也是充滿了期待。而其具體使用效能也確實對運-8、運-9系列的短板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顯著的提高了整個機艙的寬度和高度,其設計載重也從運-9的20噸提高到25噸以上,最大起飛載重也增至80噸,並且依然對簡易的起飛條件保持了非常不錯的適應性。如果按照設計預想,"新中運"能完全實現的話,那麼其整體效能應該不會亞於俄羅斯的伊爾-276,但是依然還無法達到巴西KC-390的整體效能,不過運輸我軍裝備的各類輪式步兵戰車、卡車炮等軍用裝甲車輛肯定不在話下,而這是運-8、運-9所不具備。

珠海航展首次曝光的"新中運"中型運輸機模型

不過關於"新中運"的相關資訊自從2014年的珠海航展之後,就幾乎難覓其蹤。直到2018年的6月份,也就是首次公開透露後第四年,才有網友在自家附近的馬路上拍到一張趕路之中的運輸機機身。從其圓潤的機頭可以看出來,和航展上"新中運"十分相似,但是由於只是半個機身,還不能通過發動機型別來具體判斷其到底是不是"新中運",不過大概率就是"新中運"無疑了,因為經過軍迷界各方的鑑定,網友提供的這張照片所見即所得,真實有效、童叟無欺。因此,筆者也認為"新中運"的研製工作依然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而中國空軍顯然還是在新一代中型運輸機的規劃上不會放棄自主研製的道路的。而此外,也有大量網友認為,由於現在已經有了運-20,所以中型運輸機實際上完全可以通過購買獲得,沒有必要花費巨大的研製費用。

現身居民區附近的疑似"新中運"的機身

其實吧,新型中型運輸機到底自己造還是直接買,對於現在中國而言並不是一件十分糾結的事情,因為現在資金上絕對充足,完全可以雙管齊下,一頭持續投入資金支援中國產研發,另一頭先相對少量的買一批來急用。而且由於中國軍工擁有強大的仿製、消化、創新能力,所以可以通過購買來的飛機來提高我們自己的技術水平。中國海軍正是通過購買了蘇俄的四艘效能優異的現代級導彈驅逐艦之後,吃透了海軍水面艦艇的幾乎所有的技術奧祕,才最終漸漸打造出了當前這樣一個強大的海軍。那如果真的選擇既買也造,到底該買哪款機型呢?網友們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可以在俄羅斯的伊爾-276和巴西的KC-390之間選擇一款。應該說買巴西的kc-390似乎是不太現實的,巴西實際上就是在自家進行裝配,其幾乎超過90%的主要零部件都是從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採購,如果美國等國家知道中國要買KC-390,巴西這個倒賣的生意估計是肯定做不成的。所以比較合適的還是選擇俄羅斯的伊爾-276,不過伊爾-276的研製工作目前仍然在進行之中,雖然其很快將要迎來試飛,但是至少也要到等到2022年以後了。

航展中的俄羅斯伊爾-276模型

不過有的時候俄羅斯老大哥雖然很想賺錢,但是很可能自己也沒有金剛鑽。伊爾-276的某些能力未必就能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其最大載重僅僅20噸,比咱們的換裝了新式六葉漿渦漿發動機的運-9多不了多少。當然,如果只是單純的買來用作特種機平臺的話,那倒也夠用,而且除了載重能力外其整體性還是非常不錯的,能夠在諸如高海拔機場、簡易跑道外加各種惡劣氣候條件下執行任務。伊爾-276能夠以每小時800公里的速度飛行6000多公里,其安裝的兩臺PD-14渦扇發動機也非常省油,而且非常適合用來改造成為特種機平臺。所以完全可以買一些回來,然後再好好的深入觀摩一下這款飛機。其實,包括伊爾-276在內,中俄兩國在配套發動機上都沒有能夠滿足功率需求的渦漿發動機,不過如果是用於特種機平臺,那麼似乎渦扇發動機比渦漿發動機更適合一些,其飛行噪音更小、飛行速度更快,從而在戰場的生存能力也就更好。

在渦漿發動機領域,中國和世界先進水平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國海軍命名首艘“丐版”聖安東尼奧級登陸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