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眾所周知,美國“毒刺”導彈與蘇聯直升機的對抗,是蘇聯阿富汗戰爭中的一大亮點,在西方媒體的渲染下,很多人認為是美國向阿富汗輸入“毒刺”扭轉了阿富汗戰局,導致了蘇軍的失敗。

駐阿蘇軍,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而實際上呢,在真實的歷史中,“毒刺”導彈大規模進入阿富汗是在1986年9月之後,當年蘇軍各單位共報告了847件使用行動式防空導彈(這裡麵包括蘇制、中制、美製各種型別)進行攻擊的案例,但是當年蘇軍直升機僅被導彈擊落23架,而且第二年這個數字就大幅下降了。

但巧合的是,此時由於蘇聯政局的變化(戈氏1985年上臺),駐阿蘇軍停止了在阿富汗的攻勢作戰,正準備從當地抽身。而他們的撤軍準備正好同“毒刺”的進場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同步,所以西方媒體就找到了宣傳的機會。

駐阿蘇軍也曾繳獲過一部分“毒刺”

而就在西方媒體大肆渲染“毒刺”擊敗了蘇軍的同時,各方的專業資料(包括西方資料在內)卻給出了相反結論。例如2012年法國某機構出版的一份直升機作戰專業報告就直截了當地寫道:“(蘇軍直升機)總共損失不到350架,其中超過半數是在‘毒刺’到來之前,因此,從戰略角度看,行動式防空導彈的表現並不如一些人說的那樣耀眼。”甚至就連美國自己的空軍,也有論文談到蘇聯直升機部隊在阿戰中並沒有失敗。

1985年蘇軍損失的“米-8”中,40%是被DShK機槍擊落,只有6%是被行動式防空導彈擊落的。

還有人說,駐阿蘇軍直升機曾大規模加裝反行動式導彈的電子對抗裝置,這也能說明“毒刺”對蘇軍造成的壓力。但實際上蘇軍早在1980年就開始加裝該類裝置,截止1983年1月1日,已有82%的駐阿蘇軍直升機安裝了該類裝置。而阿富汗戰爭中的第一次便攜導彈攻擊事件要在這之後才發生,“毒刺”進入阿富汗更是要到1986年--那年已經有98%的駐阿蘇軍直升機安裝了該類裝置。

造成蘇軍安裝防導彈裝置早於實際遭遇導彈時間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蘇聯人裝該類裝置的起因根本不是為了對付阿富汗游擊隊。要知道,對於蘇聯人來說,阿富汗戰爭只是個意外,在整個冷戰年代,蘇軍的真正假想敵是北約,為了對抗北約軍隊,整個蘇軍部隊都在安裝這類裝置,難道駐阿蘇軍能不裝嗎?

綜上所述,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毒刺”進入阿富汗後,的確對蘇聯直升機造成了一定的打擊,但這種打擊距離“扭轉戰局”來說還相差甚遠,所謂“毒刺”扭轉阿富汗戰局的說法,純屬某國政府和軍火商製造的謊言,這一方面是冷戰時期常見的政治宣傳,另一方面也是為軍火商做的廣告。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伊朗200多名間諜被捕?解密伊朗特工網路,連美軍戰機都敢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