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軍用光電技術的迅速發展,空中的軍事目標面臨著日趨嚴重的光電威脅。現代軍事技術已經達到了“目標只要被發現,就能被命中,只要被命中,就能被摧毀”的水平。空戰中飛機損失有80%~90%的原因是被敵方觀測到而造成的。20世紀90年代後,飛機雷達和紅外隱身技術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在傳統的視覺隱身技術方面,進展仍然較為緩慢。目前美軍裝備的F22、F35、B2等隱身飛機都不能進行視學隱身。據國外資料報道,美軍下一代的隱身技術重點仍將是降低飛機在所有電磁譜各波段的資訊特徵;包括從微波到可見光波段。據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在祕密研究下一代戰鬥機的隱身技術,其中就包括F-35的未來重大改進型用的視學隱身技術。目前這方面的技術研究進展美國還處於高度保密階段。
與雷達和紅外隱身相比,美國的視學隱身研究也並不算晚,不過一直都高度保密。例如1943年二戰期間美國海軍開展的“耶胡迪”視學隱身專案,直到到1980年才才解除保密正式公開。該專案的研究目的是讓二戰時期美國海軍裝備的格魯曼TBM-3D“復仇者”俯衝轟炸機可以更隱蔽地接近德軍U型潛艇,以提高擊沉潛艇的概率。由於德軍潛艇一發現美軍巡邏機便立即下潛,往往使得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失效。美國軍方發現使用常規的迷彩偽裝塗色技術並不能降低飛機被肉眼發現的距離 。
為了降低該機的視覺特徵,科研人員發明了在機腹安裝照明裝置來降低飛機與天空對比度的方法。當長條形燈的亮度調節到與天空的亮度相匹配時, 會縮短几秒鐘寶貴的肉眼觀測時間,當U艇成員發現“復仇者”俯衝轟炸機從高空向德國潛艇俯衝時,往往已來不及緊急下潛。很明顯這種技術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有效降低飛機的視覺特徵。然而正當美軍準備大規模應用該技術時,此時雷達技術出現了重大突破,使得該項研究成果並沒有得到廣泛推廣, 而是成為美軍一項高度機密被儲存起來。
直到二戰後的越南戰爭時期, 該技術才又被重新啟用,為了能使機體較大的美軍F-4“鬼怪”戰鬥機不被體積較小的米格-21戰鬥機提前發現,試驗性的在F-4機翼和機體下方安置了多個長條形高亮度燈,試飛結果表明,其視覺探測距離被大幅縮短了30%。到了20世紀80年代,為了提高第一代隱形飛機F-117的全天候作戰能力(F-117基本都在夜間飛行),洛克希德公司的臭融工廠在“藍色富翁”合同的支援下,設計了一種光纖照明的全機視覺隱身系統,其基本原理和前兩代相同,但視覺隱身效果更佳。但該照明系統能耗較大,據報道,其功耗相當於機載雷達輸入功率的8-10倍,嚴重製約了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
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食肉鳥”隱身驗證機,不但具有較強的雷達隱身能力,其獨創的光致變色蒙皮塗料以及已應用多年的照明隱身反陰影設計,使之具有更好的視覺隱身效果。據透露,波音公司研製的新一代大型無人機很可能採用這一技術。近期隨著光學與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有可能革新老的視覺隱身的觀念。OLED電致發光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通過在機身下翼面、機身側面和下機身面貼附OLED發光薄膜,再通過感測器測量天空和太陽在可見光範圍內不同波段的輻射劑量,控制OLED發光薄膜的發光亮度和顏色,對機身和下翼面的亮度和顏色進行補償,進而實現戰場上飛機的視覺隱身功能,提高其戰場生存能力。據國外媒體猜測,美軍或許將在未來的F35戰鬥機的重大改進型上應用OLED電致發光視覺隱身技術,實現該戰機的“全頻譜”隱身能力。然而新一代戰鬥機如果要進行超音速巡航的話,高速飛行時會給機身表面溫度帶來100~300℃的溫升,這就要求電致發光薄層也必須考慮耐高溫效能,目前能耐300℃的電致發光薄層材料國內外還未見報道,未來美軍要將這一視覺隱身技術應用到新一代戰鬥機中, 還需要突破結構設計、材料選取等一系列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