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也就是“千軍萬馬過海峽、萬里驚濤把路開”20週年的時候,我曾和施佬討論過1996年兩岸對壘的一些細節。不過由於當時我倆手上資料都不足,後來回想起來,在關於雙方新裝備的戰鬥力形成情況推斷中,不免有大量嚴重影響平衡的“金手指”。
像這個組合,當時好歹還是被我們研討後認為還沒法直接用的
比如當時被我寄予厚望的“道爾-M1”(下文簡稱“道爾”)地空導彈系統,在1996年的時候,其實是肯定趕不上的。因為我軍引進的首批“道爾”,其接裝部隊——原南京軍區第31集團軍某高炮旅(現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防空旅)抽調的骨幹,是1996年年底才赴俄培訓的。
近期公開的珍貴畫面之一
由於這是人民陸軍首次引進現代化俄製野戰防空系統,因此我軍“道爾”部隊的編制也有所參照俄軍。其基本編制是營,營指揮車是使用MT-LB裝甲車底盤的9S737型,指揮4臺9A331發射車(由於整合度高,我軍稱之為發射站,車長也因此被稱作站長,十分獨特)。再往上是導彈團,一個團直接下轄5個營,包括4個發射營和1個技術保障營,因此全團共計20輛發射車,160枚待發彈。
自打當年某期視訊施佬提了一嘴之後,我軍“道爾”的9S737指揮車畫面突然就多了起來
另外,每個發射營還有一個行動式導彈班用於掩護
經過為時半年的努力,1997年,隨著首批人員在俄培訓完成,裝備也通過鐵路運輸交付,第31集團軍高炮旅地空導彈團逐漸成軍。後來,第二個團的“道爾”開始交付第1集團軍。我軍引進的“道爾”之所以均裝備原南京軍區,與這一時期軍事鬥爭準備形勢有著很大的關係。
赴俄培訓時期照片,背景裡是烏拉爾4320系卡車底盤的9T244運輸裝填車,吊裝重量近1噸的四連裝導彈儲運發射箱,“道爾-M1”和紅旗-17均為1車8彈
雖然基本作戰編制是連,但“道爾”的9A331發射車上同時配備了搜尋雷達和跟蹤制導雷達、以及備用的電視跟蹤裝置,可以單車作戰。儘管9A331戰鬥全重達34.3噸,但其GM-5955型履帶式底盤擁有自動綜合變速箱,越野能力強,全車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做到邊行進邊搜尋,發現目標後短停發射。
後來的進一步改進型,就能行進間發射了,我們期待紅旗-17進行類似試射的場面
極強的自主作戰能力和極快的展開速度(5-8秒),使得“道爾”抵灘後能在登陸場及時構建防空網,掩護登陸部隊特別是其指揮所的展開。正是因為這種重要的價值,加之當時中國陸軍地空導彈的裝備規模不足,使得(反飛機/反導)射程只有12千米/7千米,更適合充當坦克或機械化步兵師/旅一級伴隨防空的“道爾”,在我軍卻成了配備集團軍防空旅的裝備。
“道爾”部隊的特色,打下一架靶機就在發射站側面加一顆“勝戰金星”
1997年5月,“道爾”在酒泉某基地靶場完成了首次試射,直接命中靶機,得到了原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的高度肯定,揮毫寫下“神劍”二字。通過多次試射,在解決了發控部位易損件的中國產化來源等重要課題後,首個“道爾”團於1999年完全形成作戰能力,也是在這一年,第31集團軍高炮旅改編為防空旅。
要想在戰時起到灘頭防空“拳頭”裝備的作用,“道爾”平時訓練的消耗量自然得大一些。圖為2005年秋季,31集團軍的“道爾”在西北試射俄方交付的新批次9M331導彈,抗干擾能力有進一步提升
通過多次演習試射,兩支部隊對“道爾”的作戰效能評價都很高;前來參觀過“道爾”的其他兄弟部隊,更是渴望也能換裝這款效能遠超現有裝備的先進野戰防空武器。由於此時已經確定研製射程30千米以上的紅旗-16A作為集團軍防空旅的裝備,因此“道爾”必然要回歸到師/旅伴隨防空的地位,如果要在全軍各師/旅換裝,其裝備數量必然相當龐大,光靠買顯然是不成的。研製其中國產型號的由頭,也就自然而然地來了。
“道爾”儘管具備同時跟蹤10個目標,攻擊2個速度不大於700m/s目標的能力,但只能在一個很小的扇形範圍內進行,這些都亟待改進
然而,系統整合度遠超中國之前任何一型地空導彈的紅旗-17,其研製工作並不容易,歷經三任總師方成正果。直到2012年年底,原廣州軍區第41集團軍某師防空團接裝紅旗-17的“八股”才被發現,而它在《軍事報道》等更公開的報道中露面,更是2014年的事兒了。
先有掃描軍報,再有視訊截圖,大家等得都好辛苦
面對2008年“大選”前後再度緊張的局勢,我軍的傳統歷來是有什麼裝備打什麼仗。在紅旗-17缺位的情況下,紅旗-7的改進型紅旗-7B,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裡,幾乎成為了中國陸軍地空導彈部隊的代名詞。例如2008年5月,第31集團軍某防空團就接裝了紅旗-7B,其搜尋發射連連長方來浮作為新型導彈換裝的“第一班人”,針對一線實際情況,為完善紅旗-7B的作戰效能做出了重大貢獻。
方來浮現任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防空營營長(下),今年剛剛榮獲陸軍“防空奇兵-2019”比武合成旅防空營亞軍,再度成為典型
作為充分吸收“響尾蛇”之後,融入國內在2000年前後電子裝置領域成就的作品,通過反應時間更短、跟蹤精度更高的新一代雷達的使用,加之戰鬥部和燃料均有改進的新型導彈,紅旗-7B效能相比紅旗-7提升很大,可以攔截HARM高速反輻射導彈這類高速低RCS目標,改進型還提升了對JDAM這類彈藥的對抗能力。
2009年大閱兵時的紅旗-7B,其底盤機動性相比基本型紅旗-7的“電動車”有一定提升
饒是如此,搜尋雷達和火控雷達車分離,底盤越野機動能力仍有限的紅旗-7B,在特定戰場環境下終究沒法完全替代“道爾”。所以,部隊也在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對“道爾”進行升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通過加裝資料鏈等方式,解決了“道爾”在現有防空旅空情體系下“資訊系統不相容、作戰指揮不精準”的問題。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紅旗-7B之於“道爾”,有點殲轟-7A之於蘇-30的意思
而在部隊終於等到紅旗-17之後,隨著新型導彈的換裝,部分“道爾”也移交給兄弟部隊使用,其他的則仍和紅旗-17“雙兔傍地走”。儘管紅旗-17繼承自“道爾”的履帶式底盤,具備可調懸掛等多項先進技術,但畢竟也是30多噸的東西,不適合中型合成旅伴隨使用,這就有了在今年大閱兵上亮相的紅旗-17A。
左邊的是紅旗-17(注意彈翼未展開),右邊的是“道爾”,可見其尾翼上的天線,這是用於接收無線電指令制導訊號的,紅旗-17在佈局上進行了改進
適應垂直冷發射的燃氣動力控制指向是“道爾”和紅旗-17的共同特色,這圖裡還有兩者發射車的最大區別——紅旗-17的搜尋雷達改用平板天線,作戰效能相比原裝“道爾”提升明顯
由於今年中型合成旅的主戰裝備——08式輪式步兵戰車和11式輪式坦克都沒有出現,紅旗-17A就成了此次受閱裝備方隊中唯一體現了中型合成旅特色的裝備,“上鏡率”相比2017年“沙場閱兵”時只能充當背景的紅旗-17還是高很多的。它的裝備,也讓大家之前一直操心的“中型旅會不會接著用紅旗-7B湊合”的問題有了個答案。
上為鐵路運輸狀態下的紅旗-17,注意可調懸掛位置;下為本次閱兵上的8輛紅旗-17A
雖然現在各路“網紅”遍地,爭先恐後“過氣”,但作為中國陸軍唯一一型直接引進並批量裝備的俄製主戰武器,依舊特點十足的“道爾”,至今仍然是一些還沒來得及換裝的防空部隊十分羨慕的裝備,就像那些仍然在等著接裝第N手的原裝蘇-27/30的二代機部隊那樣。
你說羨慕?那是真的羨慕......
-
1 #
-
2 #
有料的好文,多謝分享!
-
3 #
辛苦了,寫了挺現實的,86年31軍退伍兵路過
-
4 #
文章不錯,文筆讀起來有滋有味
張萬年好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