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各位讀者老爺認為坦克應該裝防空導彈嗎? (單選)

0人

0%

應該

0人

0%

不應該

投票

咱中國有句諷語說得好,叫水多加面,面多加水。

這個道理在坦克身上也是同理,它只是一件機動兵器,而不是萬能的戰爭機器。如果盲目地往坦克身上整合太多與其戰術分工關聯度過低的功能,也必定會鬧出非常多的問題和笑話。

在探討坦克是否應該裝防空導彈的問題之前,穿甲哥先帶各位讀者老爺看一看一個極為類似的例子,並以這個例子為基礎進行類比,來敘述本文要探討的問題,以便於大家能更好地理解穿甲哥的觀點。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在坦克誕生之初,它本質上就是一個塹壕突破機器。它的任務也很單一:在己方炮兵、步兵的掩護下,這些包著鐵皮裝著武器的超載拖拉機,就負責向前突進,壓制地方陣地上的步兵、機槍和一些防護不算堅固的工事碉堡。

↑因此,早期的坦克設計給人一種很貪心、什麼都想要的感覺:機槍、火炮不僅要多,還要能有良好的射界,以應付各個方向上可能出現的敵軍威脅。如圖中的MK1型坦克(這也是第一款投入實戰的坦克),在車體兩側各裝有1門57mm火炮,在車首裝有1挺馬克沁機槍,在車體的各個方向還佈置有4挺維克斯機槍。

機槍壓制步兵,火炮壓制敵方機槍、野戰炮,還能夠同時應付來自不同方向的敵人,看起來很完美的思路,不是嗎?

但這種把坦克武裝成海上戰艦的思路看似威風八面,但實際上是存在著很大問題的:

1.裝備多個方向、多種型號、數量繁多的武器,必定會導致車體增大,而車體增大也就意味著整車重量的上升,這又對動力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更強勁的動力系統往往又意味著其要佔據更多的車內空間。

2.整車體積過大,又會導致重量有限的裝甲要分散佈置,那麼整車的防護水平都只能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進而導致車輛在戰場上的戰鬥力底下。事實上,

3.觀瞄系統的數量不足和功能低下,加之車內指揮、配合體系的不成熟,往往導致各武器單元只能各自為戰,從而導致整車的火力得不到整體高效的發揚。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到了二戰,坦克的構型已經基本統一為只裝備有一個可360°全向旋轉炮塔、重視正面防護、不輕易捨棄戰場機動性的機動兵器。

↑與此同時,坦克的戰術和戰略應用也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坦克再也不是伴隨、支援步兵作戰的突破兵器,而是真正成為了陸軍的中流砥柱,成為了可以在己方航空兵、炮兵、步兵支援下,遂行大縱深迂迴、穿插、包抄戰術的機動兵器。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機動作戰理論不僅征服了二戰初期的一票歐洲國家,更加把許多屬於舊時代的武器和戰術戰略送進了歷史的博物館,比如說塹壕戰和超大口徑的攻城巨炮。

集坦克設計思路之大成:簡化、深化

早期坦克的設計思路由“三心兩意”的陸地巡洋艦,轉向構型更加簡潔、功能更加集中的現代坦克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因為早期的坦克能遂行的任務過於多樣而進行的職能簡化。

恰恰相反,這並不是坦克職能的簡化,而是其戰場角色的一個專業化和深化過程。

↑早期的坦克看似能夠通吃當時前線的大部分目標,步兵、機槍、野戰炮、碉堡,都不在話下。但實際上,早期坦克在面對所有上述目標(尤其是在較複雜戰場環境下)的作戰效率都差強人意:

面對步兵,早期坦克糟糕的觀瞄系統往往不能及時發現靠近的步兵,從而被抵近的步兵用集束手榴彈殺傷;面對野戰炮,早期坦克的薄皮即便被普通的榴彈或是榴霰彈命中,也往往會落得一個車毀人亡的下場;面對碉堡,早期坦克裝備的40-75mm火炮也往往不能有足夠的火力摧毀一些較為堅固的工事掩體。

↑正因如此,在坦克上整合更高效的觀瞄指揮火控系統,提高武器系統的作戰效率,提升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提升坦克的戰場機動性,便成為了坦克發展史上一個永恆的優化問題。當然,我們在評價今天的坦克時,依舊遵循著類似的基本評判標準。

↑單炮塔坦克能夠最大程度上整合和簡化坦克的指揮、配合體系,並且炮塔上安裝的潛望鏡和觀察窗也能提供比早期大鐵盒坦克好得多的視野和戰場感知能力。起碼車長不再需要在發動機的嘈雜聲和戰場的槍炮聲中,指揮兩組炮手和5名機槍手,攻擊來自3個不同方向的目標了。

同樣,單炮塔的設計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將有限的裝甲品質分配到最易遭受打擊的車體、炮塔正面上,提升坦克的戰場生存能力。

同時,單炮塔坦克更緊湊的設計也有利於減小車輛體積、減輕車重,從而能留出更多重量給武器、裝甲等子系統。

從早期坦克設計思路變革看現代坦克整合防空導彈的意義與效能

說了這麼多,也是時候把話題回到坦克整合防空導彈的問題上了。

↑其實並不是沒有在坦克上整合防空導彈的例子,北韓的一些天馬號坦克和最新的先軍915坦克,都在炮塔頂部後方的平臺上裝備了肩扛防空導彈。(當然還有反坦克導彈、榴彈發射器等雜七雜八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朝語中號(호)和虎(호)是同一個字,但這裡的虎實際上是單詞“호랑이”(老虎)的首字元。因此一些資料稱其為天馬虎坦克是不正確的。依照朝語,正確的名稱應當是天馬號坦克。

但是這麼做的,放眼全世界也只有北韓一家。其他國家的主戰坦克,最多也就是在車長艙口處安裝一挺12.7mm或是14.5mm機槍。

↑關於在坦克上整合肩扛防空導彈,有一點不能忽視。防空導彈畢竟還是和無制導的RPG有所區別的,即便是結構大大簡化的肩扛式防空導彈,也會配有一套完整的觀瞄、火控系統,以完成導彈鎖定、發射、追蹤的全套動作。

↑在先軍915型坦克上安裝的雙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明顯是裝有光學瞄具以及連線車內的電纜的。但由於資料短缺,尚不清楚這款導彈能否在車內遙控瞄準發射。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款防空導彈並不能得到良好的防護。而且即便這是一款可以遙控發射的導彈系統,在紛繁錯亂的戰場環境中,因各種原因受損導致無法使用的可能性是大大存在的。而且先軍915僅有三人車組,在本就閉塞的坦克內部空間裡,除了要操作主炮,還要照顧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榴彈發射器,想必這樣過於冗餘繁雜的武器配置會在實戰中大大地拉低坦克整車的作戰效率。

而且這樣一個突兀的、至少有上百公斤重的防空導彈系統會不會影響坦克的觀瞄系統、會不會導致坦克在戰場上被敵軍發現的概率增加、會不會給坦克增加過多重量,穿甲哥持非常悲觀的態度。

↑在更早的天馬216號坦克上,就只有明顯是需要成員出艙進行手動操作的、沒有火控觀瞄裝置的防空導彈。而顯然這樣的設計並不會為坦克的作戰能力和戰場生存能力做出什麼正面的貢獻,我們不妨設想一下這套防空導彈使用時的場景:

車組成員發現敵方直升機後,車長開啟頭頂的艙蓋,冒著戰場上橫飛的彈雨,試圖爬到坦克炮塔後操作防空導彈。車長同志不幸被彈片擊中,卒。

即便車長能成功爬到防空導彈的操作位上,所耗費的時間也足以讓敵方直升機發射反坦克導彈。坦克被反坦克導彈擊中,坦克是否被擊毀不好說,但車長還在車外,卒。

即便車長能夠搶在敵方直升機之前發射導彈,目前肩扛式防空導彈的最大射程只有6-9km,而且導彈能打出這樣的射程還是在目標不作劇烈規避機動的情況下。面對射程超過10km的諸如AGM-114地獄火的重型直升機反坦克導彈,依舊是被敵方武直單方面吊打的結果。

↑而且隨著制導彈藥技術的發展,突防進行凌空轟炸再也不是固定翼飛機空襲的唯一選擇。他們可以遠在肩扛式防空導彈的射程外,向坦克投擲致命而精確的彈藥。

↑之所以其他國家都沒有在坦克上裝防空導彈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實際上是一種“退化”的行為——試圖往坦克上安裝防空導彈、乃至更多功能繁雜的子系統,本質上就是希望坦克成為一個什麼都能應付、什麼都能打的萬能戰爭機器。而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樣,這種思路早在一百年前坦克誕生之初就被證明是錯誤且不成熟的。

給坦克裝上防空導彈,無異於再次讓它成為那個一百年前一個裝著兩門火炮、數挺機槍的索姆河怪物,讓成員操作武器系統的時候手忙腳亂、難以配合。

↑一場戰爭絕不是單挑,更不是一物降一物的鬥獸棋,而是一場充滿了智慧哲學的“群架”,是雙方軍隊整體作戰體系的較量。坦克作為這個龐大體系中的一員,在戰場上要扮演好其機動兵器的角色,實際上是需要其他兵種的配合,乃至背後整個作戰體系的支撐的。

而且現代軍隊所裝備的坦克並不是一款無敵的裝備,而是一款在其他裝備的配合下,能夠靈活機動、有效突破敵方防禦的裝備。我們不能奢求坦克去對付所有型別的目標,過分誇大它的角色和作用;也不能因為坦克能被某些武器擊毀,就簡單地否定了它在整個陸軍作戰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一輛坦克並不是無堅不摧的,也不是堅不可摧的。但當數十輛甚至上百輛坦克,在己方步兵、陸航、火炮、航空兵等的支援下,有組織地集中在寬度只有一兩公里的戰線上進行突破,那麼這股鋼鐵洪流就是勢不可擋的。

↑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裝甲兵在聯軍接連不斷的空襲中折戟沉沙,也給了人們一種空中打擊是坦克的剋星的看法。但事實上,這不僅證明敵方空中力量對於己方坦克是巨大的威脅,反之還證明了己方空軍的掩護和資訊體系的支援,是己方裝甲部隊作戰效能的倍增器。(當然,美軍坦克比伊軍坦克更加先進,這一點也是不可忽視的)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伊拉克坦克在運輸、機動、集結的途中,便一直處在聯軍完備偵察體系的監視下,甚至在運輸和行軍的路上就已經因遭受聯軍空襲而損失殆盡。

即便有伊拉克坦克能夠成建制地順利到達預定進攻/防禦陣地,其陣地位置也會迅速被聯軍的偵察手段發現,進而很快遭受聯軍炮兵、航空兵的打擊,或是遭到聯軍裝甲兵有組織的突襲。

↑但反觀聯軍的裝甲兵,由於戰場的制空權已經牢牢把握在聯軍手中,他們不需要提心吊膽地提防敵軍的反炮擊或是空襲,甚至不需要擔心自己的集結、行軍等動向被敵方偵察手段發現。

而反之,在聯軍強大戰場偵察手段和通訊手段的加持下,他們的裝甲兵對伊軍目標的位置和動向一清二楚,對敵軍目標打擊行動的規劃和實施,也要比伊軍來得容易得多。

↑簡單來說,聯軍之所以能打出一邊倒的戰損比,不僅是因為聯軍坦克的效能更先進,更是因為聯軍的空軍和空防部隊已經牢牢掌握了制空權。這讓美軍地面部隊無需擔心伊拉克空軍的偵察和突襲,又能從空中予缺乏制空權的伊拉克地面部隊以致命的打擊。

我們不難想象,即便當時的每輛伊拉克坦克上都裝一部肩扛式防空導彈發射裝置,面對飛得高、飛得快的聯軍固定翼飛機的空襲,也不會對整個戰局的態勢產生什麼影響。

↑所以綜上所述,問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給坦克裝上防空導彈,既沒有必要,也是十分低效的思路和做法。防空的事,還是交給專業人士來做吧。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渦扇20頻繁試車,運20將迎來“中國產芯”,投送能力將再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