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是我國近代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無畏英勇與頑強抗爭,讓我們最終贏得勝利。這一場著名的“以弱勝強”,不僅成為了中國近代援助近鄰、抗爭豪強的一座豐碑,更是成為了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典範,大大小小的戰役被寫進教科書,被無數人銘記、讚歎。
其中,有這樣一場戰鬥十分引人注目,“聯合國軍”一開始的來勢洶洶與結束後的灰頭土臉形成鮮明對比,是它的勝利為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戰役防禦打下堅實基礎,對於抗美援朝戰爭最後的勝利起到重要作用。
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的裝備與作戰條件始終弱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卻能夠實現絕地反擊,先後殲滅南朝鮮軍第8師、美軍第2師一部等敵方精銳部隊,僅僅三天內殲滅敵軍12000餘人,俘虜7800餘人,給“聯合國軍”一記沉重的打擊,迫使其後退26千米。
這場戰役裡,志願軍的精明戰術與英勇無畏給聯合國軍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戰敗的屈辱讓許多幸存的美軍將士再不願意提起。是無數的血肉之軀用鋼鐵般的意志衝在前線,完成了這一系列可歌可泣的壯舉。在感嘆的同時,人們也不由得疑問,是什麼讓裝備遠遠落後的志願軍不惜一切,奮力一搏?又是什麼樣的智慧才能讓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奇蹟屢屢發生?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館長一起深入瞭解這場有名的“橫城反擊戰”背後的故事!
1948年,在美國與蘇聯的多方面影響下,朝鮮半島國土和民族徹底分裂,南北朝鮮先後成立了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韓國和朝鮮。從這以後,南北對立形勢越發嚴峻,直到1950年6月25日,南北朝鮮雙方在三八線附近發生軍事衝突,就此開始了歷時三年的朝鮮戰爭。到了10月,為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地區,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從此拉開抗美援朝的序幕。
到了1951年1月25日,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的統一指揮下,開始發起以漢城為主要攻擊方向的大規模進攻,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由此打響。
此時的志願軍已經連續取得了三次戰役的勝利,長時間的作戰讓戰士們都疲憊不堪,急需休整。這種情況下,美軍與南朝鮮軍敏銳地發現志願軍存在補給困難、第一線兵力不足的情況,隨即開始迅速補充兵力、物資,準備在志願軍休整階段發起猛烈攻擊。
透過對敵情的密切觀察,志願軍立刻發現了美軍與南朝鮮軍的意圖,在綜合考慮實際情況之後,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決心以一部分兵力在西線堅守防禦,牽制住“聯合國軍”的主要攻勢,為東線的大部隊突圍尋找機會。
彼時的“聯合國軍”裝備精良、來勢洶洶,剛剛接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不久的李奇微摩拳擦掌,他畢業於著名的西點軍校,先後參與、指揮過多場著名戰役,是一度令志願軍頭痛的物件。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迫切需要一場勝利穩定美方軍心,對此次的大規模進攻幾乎勢在必得。
1月31日,在東線的“聯合國軍”開始向橫城、砥平裡方向發起猛攻,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帶領著第43軍和第66軍節節阻擊,同時誘敵深入。在逐次狙擊撤退的過程中,志願軍在每個高地與“聯合國軍”展開血戰,無數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捨生忘死地奮戰在前線,與美方、韓方血戰到底,雙方皆傷亡慘重。
西線的志願軍在用血肉之軀阻擊“聯合國軍”,而東線的“聯合國軍”更是快速推進著,被兩線夾擊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似乎已經陷入絕地,局面十分危急。焦灼的戰局與將士的犧牲成為了包括志願軍將領的巨大壓力。要怎樣才能改變這樣不利的局面呢?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的彭德懷望著作戰地圖陷入沉思。而很快的,他便敏銳地發現了扭轉戰局的關鍵點。
2月9日,此時的南朝鮮第八師、第五師和美軍第二師的一部已經進駐到了橫城以北地帶,而美軍第二師23團和一個法國營被志願軍第42軍阻擊於砥平裡北部,其餘部隊都還在距離稍遠的江陵一線。就目前的局勢來看,橫城和砥平裡都有殲敵作戰條件,兩邊的軍隊都處於孤軍深入的狀況。再進一步考量,砥平裡主力是美國軍隊,兵力集中,火力兇猛,且武器先進、補給充足,周邊軍隊隨時能夠進行支援。相比之下,橫城的敵人主要是南朝鮮軍,戰鬥力相對較弱,且兵力不足,志願軍的勝算更大。顯而易見地,如果能從橫城開啟缺口,再向原州方向發起進攻,那麼志願軍便能夠扭轉整個局勢,完成反擊。
事實上,早在聯合國軍發起進攻初期,彭德懷心中便有一個大膽的設想,但局勢尚且不夠明朗,他也不敢有過於大膽的舉動,只能令將士們死死地頂住西線,將絕大部分兵力往東線轉移,等待合適的作戰時機。“聯合國軍”果然不斷髮起追擊,最後孤軍深入,顯然,彭德懷想要的時機已經到來。他將自己的想法說給了鄧華、韓先楚兩位前方指揮員,並徵求了各軍意見,經過深思熟慮,最後確定了集中進攻橫城的決心。
到了2月10日,在即將發起總攻的前一天,指揮員鄧華將正面攻擊的任務鄭重交給了第118師的師長鄧嶽。當時的鄧嶽剛滿32歲,卻已經是身經百戰、戰功赫赫的一員猛將,百團大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著名戰場上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帶領118師跨過鴨綠江、首批入朝的將領,在雲山率先打響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第一槍,取得“出國第一仗”的勝利。
鄧嶽深知這一戰至關重要,他鄭重地向鄧華許下承諾:118師就算只剩下一個人,也一定要把橫城拿下來!帶著這樣的信念,鄧嶽帶領第118師先行一步,飛速奔向戰場。
2月11日黃昏,朝鮮戰場上最漂亮的一次閃電戰,一場讓美方與朝鮮終生難忘的突襲戰——橫城反擊戰打響了。
在側面掩護下,118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攻向敵方,僅僅一個小時不到,左翼部隊就突破了南朝鮮軍隊兩個連的防禦陣地,右翼部隊更是隻用半個小時就殲滅了南朝鮮軍的一個加強連。隨後,鄧華帶領第42軍發起猛攻,迅速佔領上物安裡、726.6和531等多個高地,南朝鮮軍被打得倉皇逃竄,慌不擇路,只能向南方向撤退,而志願軍一早便預料到他們的逃跑路線,乘勝追擊,截斷了南朝鮮軍與美軍的退路。
最終,經過35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我軍將南朝鮮軍第8師全部3個團及第3師、第5師和美軍第二師各一部,共1.2萬餘人悉數殲滅,俘獲敵軍7800餘人。至此,這場絕地反擊的橫城之戰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大獲全勝落下帷幕。
雖然橫城反擊戰進行得十分順利,最後的結果也十分喜人,但其中會出現的變數頗多,一個疏漏便會帶來致命的打擊。
事實上,處於孤軍深入狀態的橫城敵軍已經是“聯合國軍”中較弱的一部分,但其在軍需軍用上有著美方支援,擁有的武器和補給依然優於我軍。而砥平裡的美軍來勢洶洶,江陵一線虎狼在後,橫城一戰至關重要,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為了保證戰局的勝利,志願軍做出了許多周全的部署。儘管敵軍目標只有南朝鮮一個師和美軍一個團,但志願軍依然集中了約12.5萬人的兵力,相比二萬餘人的橫城敵軍,我軍有著四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在火力方面,志願軍擁有各種火炮555門、反坦克兵器930門、坦克數十輛,雖然遠不及敵軍精良,但也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此外,彭德懷將軍及鄧華、韓先楚、鄧嶽等指揮員、將領的功勞不可忽視,如果沒有他們的堅毅果決、周全思慮,橫城反擊戰便不可能大獲全勝。一方面,志願軍透過逐次狙擊撤退的方式誘敵深入,讓美軍與南朝鮮軍誤以為我軍已經無力再戰,降低其防備心,隨後出其不意發起反攻,打了橫城敵軍一個措手不及;另一方面,志願軍在發起反攻時採取了戰役上多層迂迴包圍和戰術上分割包圍的戰法, 將戰場層層包圍的同時戰役分割,先是突發猛攻打亂敵軍陣腳,再將大部隊拆分成若干個小塊,最後逐個擊破,在短短35個小時內鎖定戰局的勝利。
這一次有力的反擊同樣使美軍陸地戰隊司令李奇微倍感震驚,在他的設想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應當早已是強弩之末,就如同等著被宰割的羔羊,遲早要被美軍與南朝鮮軍消耗殆盡。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志願軍的頑強與智慧屢屢體現,並給美方帶來沉痛的打擊,讓他們無時無刻不為自己的傲慢與侵犯付出代價。這場戰役之迅速、果斷、出其不意,讓這位曾經一往不利地將領直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
在《李奇微回憶錄》中,他這樣寫道:我們被迫又放棄一些地區,在中共軍隊的進攻面前,美第2師又一次首當其衝,遭受重大損失,尤其是火炮的損失更為嚴重。這些損失主要是由於南朝鮮第8師倉皇撤退所造成的。該師在敵人的一次夜間進攻面前徹底崩潰,致使美第2師的翼側暴露無遺。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實地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
可以說,橫城反擊戰的勝利為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的勝利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它讓美方看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頑強生命力。哪怕局勢嚴峻、條件艱苦,志願軍依然能夠抓住機會實現反擊,這種逆境反而更加堅韌的品質給敵人造成的精神壓力是不可估量的,這種意志上的強大遠勝於其他諸如兵力、火力等外物上的優勢,正如李奇微所說,敵人已經對志願軍有了發自內心的恐懼。
也正是這樣無懼犧牲、一旦抓住機會就全力以赴的拼搏精神,讓中國人民志願軍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後來幾十年的飛速發展打下基礎,建立民族自信,讓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在國際社會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這種絕境反擊的無畏精神,也將成為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精神豐碑,被傳頌、學習、發揚光大,最終帶領中華民族實現夢想,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