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聊到了巴鐵在選擇武裝直升機時最終選擇了採購俄羅斯米-35M型武裝直升機,而沒有選擇我們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這其實並不是武直-10直升機不好,相反而是武直-10實在太好了,好到了巴鐵真的用不起的程度。根據外媒的報道,出口型的武直-10ME型武裝直升機的裸機單價已經接近2000萬美元,而俄羅斯的米-35M型武裝直升機的售價不超過1500萬美元,如果算上後勤保障系統和30年的使用成本,二者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巴基斯坦選擇米-35M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對於解放軍而言,武直-10是列裝的制式裝備,考慮到我國西北邊陲普遍是高海拔山地和高原,所以武直-10直升機能否登上高原作戰,就成為大家都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
武直-10型武裝直升機綽號“霹靂火”,是一款專用武裝直升機,實際上依照解放軍的命名規範,“武直-10”的稱呼其實並不準確,準確的稱呼應該是“直-10型武裝直升機”,只不過為了標明身份,方便交流,現在大多直接將其稱呼為“武直-10”,這樣一聽就知道飛機的用途和屬性。武直-10是中國乃至全亞洲第一種獨立自主研製的武裝直升機,外界一直認為武直-10最初是由俄羅斯卡莫夫直升機設計局最初設計,在設計完成後轉交中國昌河飛機公司進行後續的研製和量產。不過這種所發比較可疑,因為卡莫夫設計局主要以研製共軸雙旋翼的直升機為主,包括其研製的卡-50/52系列武裝直升機也都採用了共軸雙旋翼的設計,單獨為中國研製一款常規佈局的武裝直升機,這種可能性雖然不能說沒有,但實在是小了一點。
武直-10型武裝直升機採用了目前全球武裝直升機的主流設計,即:採用了常規直升機的氣動佈局、串列式雙座駕駛艙,在機頭下方設計有一門23毫米單管航炮,並在機身兩側設計了可以攜帶武器的短翼,短翼上一共有4個外掛點(每側2個),可以攜帶“藍箭-7”反坦克導彈。小科普一下:之所以叫“藍箭”這是解放軍的命名規定:地面發射的反坦克導彈叫“紅箭”,而機載反坦克導彈則叫“藍箭”。武直-10最多可以攜帶16枚“藍箭-7”反坦克導彈,或者8枚“藍箭-7”和2個火箭彈發射巢,是一款相當高效率的反坦克武裝直升機。
(藍箭-7導彈不僅僅可以用於武直-10,也可以和我國的察打一體無人機通用)
可能很少人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是全世界對於武裝直升機要求最苛刻的軍隊,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咱們家呢。所以解放軍的武裝直升機,不但要能夠像美俄的武裝直升機一樣,具備強大的對地打擊火力,還必須要滿足高原使用的需要。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解放軍的武裝直升機研製了很多年,很晚才正式列裝陸軍,其實很大程度上就和這個“高原作戰”的要求有關。
(早期安裝了渦軸-9發動機的武直-10型武裝直升機)
要想武裝直升機實現高原作戰,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發動機,而發動機恰恰是長期以來困擾解放軍發展的“短板”。早期武直-10在測試時其實綜合考慮過俄羅斯的TV3-117S、VK-2500、加拿大PT6C-67C三種發動機。這3種發動機中,單位功率最大的無疑是俄羅斯的VK-2500渦軸發動機,該發動機單發最大功率高達1800千瓦,是俄羅斯米-17和米-24(也包括米-35M)直升機的主要動力,我國在引進俄製米-17直升機時已經引進過該發動機。但是該發動機體積、重量太大,原本是用於驅動13噸級的中型運輸直升機,而武直-10最大起飛重量不到6噸,頗有大馬拉小車的感覺;TV3-117S型發動機雖然功率基本夠用,但是由於研製時間較早,發動機自身的效率不高、油耗也比較大,所以最終被放棄。
(VK-2500型發動機其實可看做是TV3-117S的深度大改型,這臺發動機雖然功率大,但是過於笨重,用於不到6噸的武直-10確實不合適)
經過反覆比較,武直-10的測試版使用了加拿大普惠公司的PT6-67C渦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250千瓦,兩臺發動機可以為武直-10提供2500千瓦的澎湃動力,這讓武直-10具備6400米的最大使用升限,而且即使在4000米高的青藏高原上,也可以實現滿油滿彈正常起飛作戰的需求。
(早期武直-10測試飛行時的珍貴照片,紅圈裡就是加拿大PT6C-67C型渦軸發動機的噴口,和後來量產版武直-10明顯不同)
但是,由於美國從中作梗,在武直-10量產時,加拿大對我國實施發動機禁運。在這種情況下,2018年以前我國國產的武直-10直升機都不得不改用國產的渦軸-9型發動機,渦軸-9型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000千瓦,在平原地帶使用毫無問題,所以從2011年到2018年解放軍依然量產列裝了數量可觀的武直-10型武裝直升機。但是由於發動機功率偏小,武直-10很難上高原作戰,即使要上高原作戰,也必須拆除部分必要的裝甲防護系統,並且減少武器的攜帶量,這樣降低飛機自身的自重,來適應小功率的渦軸-9發動機。不過我們也並沒有被美國人的封鎖嚇倒,而是迅速投入了新發動機的研製之中。
(武直-10的強勁心臟——渦軸-16發動機)
在研製武直-10的同時,中國和法國還合作開發過一款型號為AC352的民用運輸直升機,而為該機配套使用的是法國“阿蒂丹3C”型渦軸發動機,我國隨後在“阿蒂丹3C”的基礎上,開發了自己的渦軸-16型發動機,渦軸-16型發動機單發最大功率達到了1320千瓦,略超過PT6C-67C發動機,而且使用壽命長達3000小時,是一款相當穩定的發動機。渦軸-16型發動機不僅功率和壽命得到明顯提升,而且控制系統也使用了“雙通道全許可權數字式電子控制系統”(英文縮寫為“FADEC”)系統,這樣機載計算機可以隨時對發動機進行微調,隨時保證發動機處於最佳工作狀態,因此可以更好的適應作戰環境,並且確保發動機的壽命。再小科普一下:解放軍空軍一直到目前最新量產的WS-10B型“太行B”型發動機上才用上FADEC這樣高階的技術,渦軸-16的技術水平由此可見一斑。隨著渦軸-16開始換裝武直-10直升機上的老式渦軸-9發動機,武直-10直升機終於具備了完善的高原飛行效能,所以從2019年開始,網上開始出現武直-10直升機在青藏高原上巡航飛行的照片和報道,而且西藏軍分割槽還成為了中國陸軍中第一個部署兩個武直-10直升機團的軍分割槽。
(注意看箭頭處的細節差異)
其實為了能夠上高原有效作戰,武直10並不僅僅是設法克服“心臟病”的問題。根據報道,武直-10還採用了中國最先進的液晶LCD顯示器,並且設計標準是要求在-40℃~+65℃之間都能夠正常使用,而這個“-40℃”並不僅僅是考慮到我國北方寒冷的冬季,也考慮到了青藏高原西部的阿克賽欽地區,因為阿克賽欽冬季的最低溫度可以達到-40℃的水平,具備低溫啟動能力的飛控系統才能夠在高原上正常展開作戰。
(成功登上雪域高原的武直-10武裝直升機)
如今的武直-10型武裝直升機已經可以在青藏高原上來去自由,即使面對印度軍隊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也毫不遜色。而且行軍打仗,單靠一兩件新式武器是不可能取勝的,武直-10背後是中國強大的軍事作戰體系,我們有察打一體無人機、大型預警飛機、殲-16、殲-20等飛機和武直-10形成一套體系,任何單槍匹馬來挑戰的敵人只能在解放軍的作戰體系面前撞個頭破血流,甚至粉身碎骨。而這其實還不算完,根據報道稱,渦軸-16目前還在繼續升級改進,最新版本的渦軸-16發動機功率在現在的基礎上還要再提升15%左右,一旦新式渦軸-16開始裝備武直-10直升機後,相信武直-10直升機無疑會更加如虎添翼,成為解放軍陸軍老大哥不可或缺的“飛將軍”。
(新版本的武直-10ME型直升機很有可能就使用的是新版本的渦軸-16發動機,因為其動力艙外形明顯和以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