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是當代轟炸機大國。儘管經費短缺,但俄國空軍還是整天熱衷於用轟炸機秀肌肉,一會兒繞飛一下日本列島,一會兒又從美國航母上空掠過,嚇死美國佬不償命。
轟炸機是一種重要的軍用飛機,以向敵方陣地、交通線、艦船等地水面目標投擲炸彈或發射導彈為主要任務。當代轟炸機多以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為主要武器,有的由戰鬥機兼職擔任。但早期轟炸機必須親臨敵方目標上空,投擲無制導、無動力的普通航空炸彈攻擊目標。因此,轟炸機的航程和載彈量就是最重要的技戰術指標。
最原始的“轟炸機”不過是飛行員手持炸彈,從天上往地方扔罷了,談不上什麼威力和精度。到一戰前夕,人們才開始研究專用轟炸機。在這方面,科技落後的俄羅斯帝國反而走在了各國的前面。俄羅斯最重要的早期飛機設計師之一,直升機發明者,同時也是日後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的創始人伊戈爾·伊萬諾維奇·西科斯基(1889-1972),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轟炸機。
西科斯基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於基輔,4歲時母親給他買了一箇中國玩具竹蜻蜓,從此迷上航空。1910年,他製造出第一架普通飛機。1913年,他造出了四臺發動機的大飛機“俄羅斯勇士”,技驚四座。同年底,他為俄羅斯帝國陸軍(當時沒有獨立的空軍)製造了“伊利亞·穆羅梅茨”重型轟炸機。
“伊利亞·穆羅梅茨”重型轟炸機有四臺“百眼巨人”發動機,動力各為140千瓦。機身木製,雙翼結構,外面覆蓋著蒙皮。飛機上裝備了在當時最為先進的導航裝置和瞄準儀,以便於進行遠端飛機和瞄準。
飛機的外形在當時可謂巨無霸(以B型為準):長19米,翼展30.9米。飛機空重達3.1噸,最大起飛重量4.6噸,升限3000米。載彈量為350千克,另裝2挺機槍用於自衛。最大飛行速度為105千米/小時。
1914年2月,“伊利亞·穆羅梅茨”首次進行了載客飛行試驗,搭載16人(以及一隻狗)飛到2000米高空。而當時大多數飛機只能搭載兩三個人,最多飛到一千米左右。因此,“伊利亞·穆羅梅茨”即使作為客機,也是創紀錄的。後來又創造了只加一次油就飛行1000公里,從基輔飛到彼得堡的紀錄。這得到了俄皇尼古拉二世的讚賞。
1914年8月,俄國被捲入一戰。俄國陸軍急急下令將“伊利亞·穆羅梅茨”投入戰爭。當時,俄國才4架該型飛機,更要命的是,只有一個飛行員——就是西科斯基本人。
俄國組建了“飛船大隊”,西科斯基培訓了一批飛行員用於駕駛飛機。儘管困難重重,“伊利亞·穆羅梅茨”還是在1915年2月首次投入了實戰,轟炸波蘭境內的德軍。儘管遭到德軍防空炮火和戰鬥機攔截,但“伊利亞·穆羅梅茨”仍創造了不俗戰績。
在戰爭期間,“伊利亞·穆羅梅茨”不斷改進,出現了B型、V型、G型、D型、E型等多個新型號。在尺寸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最大起飛重量從4.6噸提高到7.5噸,載彈量從350千克提高到1500千克,速度從105千米/小時提高到135千米/小時,機槍數增至8挺,乘員從4人增至6-8人,發動機也改用了4臺220馬力“雷諾”,可攜帶的炸彈單枚重量從80千克上升至410千克,攻堅能力大大增強。各種型號共生產了73架。
在一戰中,共有60架“伊利亞·穆羅梅茨”參戰,出動超過400次,投下了65噸炸彈,擊落敵方戰鬥機12架。其自己僅被敵戰鬥機擊落1架,地面炮火擊落2架,因敵方突襲機場而損失4架:
一、1916年9月25日(公曆,下同),襲擊德軍第89步兵師司令部的一架“伊利亞·穆羅梅茨”被德國戰鬥機擊落;
二、1915年11月2日、1916年4月13日,各有一架“伊利亞·穆羅梅茨”被德國放炮擊落;
三、1916年4月,一隊德軍襲擊了位於澤蓋沃爾德的俄軍機場,摧毀四架“伊利亞·穆羅梅茨”。
“伊利亞·穆羅梅茨”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德國,而是飛機自身的缺陷。雖然敵人僅擊落3架,但自身因故障原因或天氣等因素墜毀的“伊利亞·穆羅梅茨”就超過了二十架,製造了大量的寡婦。後來,這些轟炸機大多改為教學用途。俄上將布魯西洛夫認為,“伊利亞·穆羅梅茨”言過其實,令人失望。
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一戰。由於國內陷入混亂,“伊利亞·穆羅梅茨”的生產也陷於停頓。在1918年的內戰中,各方並未使用該轟炸機。直到1919年9月,蘇維埃紅軍才首次在奧廖爾地區使用了“伊利亞·穆羅梅茨”。
1920年在蘇波戰爭和鎮壓弗蘭格爾白衛軍的戰爭中,蘇維埃俄國再次動用了已經老舊的“伊利亞·穆羅梅茨”。1920年11月21日,這種轟炸機完成了最後一次作戰飛行。
戰爭結束後,“伊利亞·穆羅梅茨”解甲歸田,成為客機。蘇俄曾用該機首航莫斯科——巴庫航線。1922年,所有“伊利亞·穆羅梅茨”轉入軍事學院,當了一年的飛行教練機。1923年全部退役。目前,僅有位於莫斯科州莫尼諾的俄羅斯空軍博物館藏有一架複製的“伊利亞·穆羅梅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