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魚雷在海軍歷史上絕對是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兩次世界大戰中魚雷摧毀的商船和軍艦不計其數,表現出很高的作戰效率,不過魚雷受制於它的結構特點,它的攻擊速度和有效射程與艦炮相比有所不足。

二戰後,聲納探測技術獲得進一步發展,此時的海軍發現一個略顯尷尬的事情,那就是水面戰艦可以用聲納探測到更遠距離的潛艇目標,而反潛用的魚雷卻無法展開遠端攻擊,又或者需要較長的航行時間才能抵達目標區域,留給敵方潛艇的反應時間太長。那麼如何將破壞力巨大的魚雷快速投放到距離目標足夠近的區域呢?澳大利亞研製了伊卡拉反潛導彈解決了這個問題。

伊卡拉反潛導彈並不是用導彈攻擊潛艇,它是一種組合武器,利用一款特別製造的導彈掛載一枚魚雷,讓導彈先送魚雷一程,在短時間裡出現在目標區域附近,接下來就釋放魚雷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

反潛導彈(或者稱為反潛火箭)的研製工作在1959年展開,1964年裝備部隊。導彈全長只有3.429米,尾部安裝布里斯托爾航空噴氣有限公司開發的兩級固體燃料Murawa火箭發動機,整個彈體扁扁的,帶有固定的小尺寸彈翼和垂尾。

魚雷採用Mark 44或Mark 46聲導魚雷,以Mark 44反潛魚雷為例,這種魚雷是美國在50年代後期研製的空射或艦射輕型魚雷,口徑12.75英寸,長度僅為2.5米,戰鬥部重量34千克。

魚雷在導彈的腹部呈半埋的狀態,日常裡它們就是一個整體。當軍艦透過聲納捕捉到目標並得到攻擊命令後,導彈從一個導彈發射架上發射出去,它的最大射程19千米,最小射程914米,當導彈抵達預定區域後就會拋棄自己的腹鰭等裝置,然後投下帶有小型降落傘的魚雷,魚雷自行攻擊目標,而導彈則繼續往前飛,在較遠的地方墜毀,這是為了避免導彈墜毀影響魚雷工作。

透過導彈的幫助,確實有效地提升了反潛魚雷的打擊距離,澳大利亞這款反潛武器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好評,它被安裝在護衛艦、驅逐艦上,英國皇家海軍、巴西海軍、紐西蘭海軍也都曾使用過,總產量約為2000枚。

其中英國使用的版本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英國自己生產的Mark 44魚雷不同於美國版本,而且導彈的系統與英國海軍使用的系統不相容,戰艦內部設計風格也不同。當時英國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英國皇家海軍面臨著更大的反潛壓力,他們還要求魚雷有不同的戰鬥部載荷,甚至能安裝反潛核彈頭,做到一擊必殺。

當然了,伊卡拉反潛導彈也有缺點,那就是整套系統過於龐大,對戰艦的空間要求較高,艦體內部需要彈藥儲藏室,發射架需要足夠的空間來完成角度調節,看起來就像是早期的防空導彈系統,試想一下一艘驅逐艦既要安裝艦炮、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等作戰武器,還得騰出一片甲板安裝伊卡拉反潛導彈,排水量不夠的話還真裝不下。上世紀80年代時整套系統得到了最佳化,重量和尺寸都有所降低。

伊卡拉反潛導彈重513千克,長3.429米,翼展約1.52米,射程在914米~19000米之間,最大飛行速度713千米每小時,巡航時速658千米每小時,發射器最大仰角55°。

22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五角大樓緊急下令,防空軍全天候警戒,只因戰鬥民族這三艘潛艇